用于文物探测的非接触式墙内探地雷达[外文翻译].rar

RAR格式版权申诉手机打开展开

用于文物探测的非接触式墙内探地雷达[外文翻译],附件c:译文 用于文物探测的非接触式墙内探地雷达: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安加利之战》的搜索摘要 在本文中描述一种用于检查砌石墙的高频率,大带宽合成孔径探地雷达,它应用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一处重要的古建筑的墙内勘探。该雷达系统构思并设计为非接触式探测,特别是为了能够检测被油画覆盖的墙壁同时避免表面艺术品的损害。雷达信号是一个...
编号:36-100804大小:2.87M
分类: 论文>外文翻译

该文档为压缩文件,包含的文件列表如下:

内容介绍

原文档由会员 retego 发布

附件C:译文




用于文物探测的非接触式墙内探地雷达: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安加利之战》的搜索

摘要
在本文中描述一种用于检查砌石墙的高频率,大带宽合成孔径探地雷达,它应用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一处重要的古建筑的墙内勘探。该雷达系统构思并设计为非接触式探测,特别是为了能够检测被油画覆盖的墙壁同时避免表面艺术品的损害。雷达信号是一个连续波步频(CW-SF)的波形,取样为4千兆赫带宽在10 GHz的中心频率,从而提供了相对的高清晰度的勘探结构图片。通过一种合成孔径的方法满足了横向范围分辨率要求,这种方法由雷达天线沿一个2米长的孔作机械式移动而获得。为评估该雷达的性能及探测能力,事先建立了砖砌建筑设施的实验室试验。最后,在位于佛罗伦萨(意大利)的一处著名的16世纪建筑——维基奥宫(旧址)的“500大礼堂”完成了一个广泛测量的活动。本次勘探旨在发现砌砖墙中可能间断的证据,这段墙可能隐藏着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著名壁画《安加利之战》的碎片。
关键词
文化遗产;砖砌墙;微波;探地雷达;合成孔径雷达(SAR)
1. 引言
探地雷达成像为取回砖砌墙内部结构以及钢筋、空隙和缺陷的定位和尺寸这些信息提供了一种独特的非侵入式的方法[1-2]。探地雷达逐渐的使用在文物勘探、诊断和复原等领域[3-6]。
本文描述一种新型的非接触式的探地雷达系统,该系统首次在一个搜索项目中实验,目的是探测在位于佛罗伦萨维基奥宫“500大礼堂”的历史画墙中的空洞或者嵌入式间断。这项勘探对传奇的遗失的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壁画《安加利之战》可能存在的残片的探测有希望的表现出一种贡献,许多史学家和学者都相信它藏于500大礼堂的一面墙后。安加利之战这段历史始于1504年,当时列奥纳多.达.芬奇接受了来自新佛罗伦萨共和国大法官的委任在维基奥宫的Sala Grande剧院(大厅)的墙上画一幅巨大的壁画,从能够容纳的人数来看通常被认为是在500大礼堂。壁画纪念了历史上的安加利之战,在这场战争中佛罗伦萨军队于1440年打败米兰人。该壁画是列奥纳多最大最有内容的作品——几乎3倍于他1495年绘于米兰著名的壁画《最后的晚餐》。作品开始于1505年6月,但是同列奥纳多众多的作品一样,《安加利之战》也不幸的永远不能完成。这幅未完成的壁画保存在Sala Grande剧院,直到1563年画家兼建筑师乔治.瓦萨里对空间进行翻修。天花板和墙壁有了浮雕,建造新的墙壁重组了空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