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弧菌tdh基因敲除研究.doc

  
约42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副溶血弧菌tdh基因敲除研究,studies on the knock-out of tdh gene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2万字 42页 原创作品,已通过查重系统摘要副溶血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存在于近海岸的海水和鱼类、贝类等产品中,可引起食物中毒,如腹泻、反应性关节炎和心脏疾病等。副溶...
编号:99-1440584大小:2.81M
分类: 论文>生物/化学论文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马甲线女神 发布

副溶血弧菌tdh基因敲除研究
Studies on the knock-out of tdh gene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2万字 42页 原创作品,已通过查重系统

摘要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存在于近海岸的海水和鱼类、贝类等产品中,可引起食物中毒,如腹泻、反应性关节炎和心脏疾病等。副溶血弧菌的主要致病因子是其产生的多种溶血毒素,包括热稳定直接溶血素(TDH)、热不稳定溶血素(TLH)和TDH相对溶血毒素(TRH)。临床分离的菌株大多是tdh+株,即神奈川实验阳性菌株,TDH被公认为是副溶血弧菌最主要的致病因子。本研究利用pDS132自杀载体敲除副溶血弧菌的tdh基因,获得tdh基因缺失菌株。此研究可望在降低副溶血弧菌毒性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本课题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测定Vp-35,Vp-62,Vp-73在不同培养时段的OD值,并绘制了副溶血弧菌的生长曲线。发现在不同的生长时间段,tdh-菌株Vp-35的OD值明显高于其他两株tdh+菌株,而tdh+菌株Vp-62的OD较低。且在生长30 h时,tdh-菌株的OD值与tdh+菌株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2)利用纸片扩散法和牛津杯法测定Vp-35,Vp-62,Vp-73的耐药性。Vp-35对氯霉素、头孢哌酮、红霉素的敏感度明显高于Vp-62、Vp-73。氯霉素对三株菌的抑菌作用与卡那霉素、氨苄霉素、G418、新霉素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即Vp对氯霉素最敏感。因此氯霉素是最佳的筛选标记基因。
(3)采用融合PCR技术将tdh目的基因上下游同源臂融合。成功扩增出tdh2的前后同源臂,并融合PCR,凝胶电泳证明Vp-73的融合产物。融合的片段大小约为800 bp,与PCR产物大小相符。但融合PCR产物凝胶电泳亮带不够明显,需要进一步鉴定。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基因敲除;自杀载体;TDH;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