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汉语四字格的使用与风格建构.doc

约25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翻译中汉语四字格的使用与风格建构,摘要本文以《德伯家的苔丝》的两种中译文本为例,通过量的统计和对比研究,探索了汉语四字格在翻译文本风格构建中起到的作用。我们发现张谷若的译本在汉语四字格的使用数量上明显多于王忠祥和聂珍钊的译本。另外,我特别选择含“之”字的四字格在两种译本中的使用进行统计,结果同样反映了上述差异。另外,我还...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那年三月 发布
翻译中汉语四字格的使用与风格建构
摘要
本文以《德伯家的苔丝》的两种中译文本为例,通过量的统计和对比研究,探索了汉语四字格在翻译文本风格构建中起到的作用。
我们发现张谷若的译本在汉语四字格的使用数量上明显多于王忠祥和聂珍钊的译本。另外,我特别选择含“之”字的四字格在两种译本中的使用进行统计,结果同样反映了上述差异。
另外,我还从译入语文本的韵律、凸显译者的主体性、异化与归化等三个视角对两种中译文本进行比较,由此进一步分析汉语四字格的使用对译文风格构建的影响。
关键词:汉语四字格;量化分析;译本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