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审计师定期轮换制度的实施效果研究.rar

RAR格式版权申诉手机打开展开

我国审计师定期轮换制度的实施效果研究,53页摘要审计师定期轮换制度被认为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该制度的实行一直存在争议。目前,我国实行审计师定期轮换制度已经三年有余,其效果如何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心的话题。本文在回顾国内外重要文献的基础上,选取2003-2005年进行审计师定期轮换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将其按是否同时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分...
编号:9-162705大小:1.12M
分类: 论文>经济学论文

该文档为压缩文件,包含的文件列表如下:

内容介绍

原文档由会员 白痴学东西 发布

53页
摘要
审计师定期轮换制度被认为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该制度的
实行一直存在争议。目前,我国实行审计师定期轮换制度已经三年有余,其效果
如何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心的话题。本文在回顾国内外重要文献的基础上,
选取2003-2005年进行审计师定期轮换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将其
按是否同时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分为内部轮换和外部轮换两类,使用调整后的截面
Jones模型估计的操纵性应计利润绝对值计量盈余质量,并将其作为审计质量的
衡量指标,对定期轮换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以分析定期轮换制
度的实施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实行内部轮换公司当年和前一年报告的
盈余质量没有显著的差异;实行外部轮换公司当年的盈余质量显著低于轮换前一
年,并且也显著低于内部轮换的公司。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实行外部轮换的公
司轮换后盈余质量降低而审计意见却出现了改善的现象。研究说明在审计师定期
轮换制度实施后,内部轮换未能提高审计质量而外部轮换却造成“审计意见购
买”,制度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该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提高审计师整体
素质、事务所内部控制质量、加强监管力度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增强制度实施
效果的建议。
本文创新点在于考察审计师定期轮换制度的效果时,将制度实行以来发生定
期轮换的全部样本区分为内部轮换和外部轮换两类,分别检验其轮换效果并通过
对外部轮换样本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公司通过外部轮换实现“审计意见购买”。
本文分为四章:
第一章,文献综述。该部分对国内外研究审计师定期轮换效果的文献进行梳
理,将之分为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和对审计成本的影响两类进行评述。
第二章,研究设计。该部分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阐述变量的选择以及回
归检验模型的建立,同时介绍样本的数据来源和筛选过程。
第三章,实证研究结果和分析。该部分说明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及回归检验结
果。检验结果表明审计师定期轮换制度未能有效提高审计质量。
第四章,研究结论、建议和局限性。总结本文研究结论并提出建议,指出研
究的创新和局限性。
关键词:定期轮换;审计质量
绪论.....................................................................
第一章文献回顾...................................................
一审计师定期轮换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二审计师定期轮换对审计成本的影响............
三简要评述........................................................
第二章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二变量选择........................................................
三样本选取和资料来源....................................
第三章实证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假设一的检验................................................
二假设二的检验................................................
三假设三的检验................................................
四假设四的检验................................................
五进一步分析....................................................
第四章研究结论、建议和局限性.......................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三创新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