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改革提高了公司的盈余稳健性吗?.doc
约16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会计制度改革提高了公司的盈余稳健性吗?,——基于盈余、现金流量和应计利润时间序列属性变化的经验证据16页 1.3万字摘要:本文基于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考察了盈余、现金流量和应计利润的时间序列变化,检验了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的强化对会计实务中公司盈余稳健性的增量影响。研究表明,总体而言,会计制度改革显著...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20023286 发布
会计制度改革提高了公司的盈余稳健性吗?
——基于盈余、现金流量和应计利润时间序列属性变化的经验证据
16页 1.3万字
摘要:本文基于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考察了盈余、现金流量和应计利润的时间序列变化,检验了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的强化对会计实务中公司盈余稳健性的增量影响。研究表明,总体而言,会计制度改革显著提高了公司的盈余稳健性。并且,会计制度是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稳健性提高的主要推动因素,以稳健性为基调的会计制度改革起到了应有的效果。
关键词:会计制度改革 盈余稳健性 时间序列属性
一、引言
稳健性原则的运用可追溯到15世纪早期,最初在民商法中被用于强化债权人(特别是银行)权益的保护,后来演变成了世界主要国家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所普遍接受的会计原则。通常,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的运用越充分,实务中公司盈余稳健性水平就会越高。盈余稳健性作为盈余的一个重要属性,已成为衡量公司盈余质量的一个重要测度指标。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大体上经历了四次较大规模的会计制度改革,分别是1993、1998、2001和2006年的会计改革。在会计制度中积极贯彻稳健性原则,提高报告主体的盈余稳健性,是我国1993-2005年会计改革的主基调。在1993、1998和2001年的会计制度改革中,稳健性原则的运用呈现出逐步强化的趋势。概括地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逐步扩大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
2.缩短了相关资产和支出的摊销期限。
3.对经济利得的确认实施了严格的限制,绕过利润表计入资产负债表的项目逐步增多。
2006年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则是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全面趋同。在新会计准则中,《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仍然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贯彻稳健性(谨慎性)原则。新会计准则进一步扩大了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范围,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资产类型。并且大多数资产(主要指非流动性资产或资产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就不允许转回,这表明,对这些资产而言,在任何时点通常都不能确认资产重估增值利得。
然而,会计制度层面稳健性原则运用的强化是否导致了实务层面公司盈余稳健性的提高?需要通过经验证据进行支持。因此,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考察盈余稳健性的时间序列变化,检验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的强化对会计实务中公司盈余稳健性的增量影响,并以此为视角来评价会计制度改革的实施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程小可. 2004.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分析与评价研究——一项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环境的研究构架与经验证据》.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176-193.
2. 李增泉和卢文彬. 2003. 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发现与启示.《会计研究》,2:19-27.
3. 李远鹏、李若山. 2005.是会计盈余稳健性,还是利润操纵?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7(3):1-31.
4. 刘玉廷. 2003.《中国会计改革:理论与实践》.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5. 陆建桥.1999. 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会计研究》,9:25-36.
6. 毛新述、戴德明,2007a,会计制度变迁与盈余稳健性: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工作论文
7. 毛新述、戴德明,2007b,中国上市公司应计利润的测定:理论分析与经验检验,工作论文
8. 魏明海等著. 2006.《我国会计协调测定与政策研究》.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9. Ball, R., S.P. Kothari and A. Robin. 1997. The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al factors on properties of accounting earnings.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10. Ball, R., S.P. Kothari and A. Robin. 2000. The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al factors on properties of accounting earnings.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29 (February): 1-51.
——基于盈余、现金流量和应计利润时间序列属性变化的经验证据
16页 1.3万字
摘要:本文基于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考察了盈余、现金流量和应计利润的时间序列变化,检验了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的强化对会计实务中公司盈余稳健性的增量影响。研究表明,总体而言,会计制度改革显著提高了公司的盈余稳健性。并且,会计制度是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稳健性提高的主要推动因素,以稳健性为基调的会计制度改革起到了应有的效果。
关键词:会计制度改革 盈余稳健性 时间序列属性
一、引言
稳健性原则的运用可追溯到15世纪早期,最初在民商法中被用于强化债权人(特别是银行)权益的保护,后来演变成了世界主要国家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所普遍接受的会计原则。通常,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的运用越充分,实务中公司盈余稳健性水平就会越高。盈余稳健性作为盈余的一个重要属性,已成为衡量公司盈余质量的一个重要测度指标。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大体上经历了四次较大规模的会计制度改革,分别是1993、1998、2001和2006年的会计改革。在会计制度中积极贯彻稳健性原则,提高报告主体的盈余稳健性,是我国1993-2005年会计改革的主基调。在1993、1998和2001年的会计制度改革中,稳健性原则的运用呈现出逐步强化的趋势。概括地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逐步扩大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
2.缩短了相关资产和支出的摊销期限。
3.对经济利得的确认实施了严格的限制,绕过利润表计入资产负债表的项目逐步增多。
2006年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则是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全面趋同。在新会计准则中,《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仍然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贯彻稳健性(谨慎性)原则。新会计准则进一步扩大了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范围,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资产类型。并且大多数资产(主要指非流动性资产或资产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就不允许转回,这表明,对这些资产而言,在任何时点通常都不能确认资产重估增值利得。
然而,会计制度层面稳健性原则运用的强化是否导致了实务层面公司盈余稳健性的提高?需要通过经验证据进行支持。因此,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考察盈余稳健性的时间序列变化,检验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的强化对会计实务中公司盈余稳健性的增量影响,并以此为视角来评价会计制度改革的实施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程小可. 2004.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分析与评价研究——一项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环境的研究构架与经验证据》.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176-193.
2. 李增泉和卢文彬. 2003. 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发现与启示.《会计研究》,2:19-27.
3. 李远鹏、李若山. 2005.是会计盈余稳健性,还是利润操纵?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7(3):1-31.
4. 刘玉廷. 2003.《中国会计改革:理论与实践》.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5. 陆建桥.1999. 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会计研究》,9:25-36.
6. 毛新述、戴德明,2007a,会计制度变迁与盈余稳健性: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工作论文
7. 毛新述、戴德明,2007b,中国上市公司应计利润的测定:理论分析与经验检验,工作论文
8. 魏明海等著. 2006.《我国会计协调测定与政策研究》.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9. Ball, R., S.P. Kothari and A. Robin. 1997. The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al factors on properties of accounting earnings.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10. Ball, R., S.P. Kothari and A. Robin. 2000. The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al factors on properties of accounting earnings.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29 (February):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