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股市的宏观调控状况的研究.doc
约23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对中国股市的宏观调控状况的研究,摘要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的初具规模的中国股市,与外国成熟的股市相比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纵观我国股市的现状,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股权分置;股市受政策影响较大,“政策市”特征明显;庄家很多,没有做市商;没有做空机制。股市不成熟,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市场机制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经济资源难以达到最优配置的理想状态。因此,政府通过采取...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动感地带 发布
摘 要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的初具规模的中国股市,与外国成熟的股市相比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纵观我国股市的现状,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股权分置;股市受政策影响较大,“政策市”特征明显;庄家很多,没有做市商;没有做空机制。股市不成熟,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市场机制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经济资源难以达到最优配置的理想状态。因此,政府通过采取各种宏观调控措施对股票市场进行调控,目的是通过调控所起的作用以减少市场的摩擦,减少市场风险,维持市场秩序,保障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然而,在调控的过程中,同时存在诸如降低市场效率,可能加剧股市波动,造成股票市场不稳定等问题。从1992年中国股市正式建立到2007年,政府对股市进行了无数次的调控,本文对这些调控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研究中国股市的宏观调控现状,现存的问题等,并提出了改变政府对股市定位,做好“裁判员”;对宏观调控工具创新,谨慎选择调控工具;温和调控,关注调控后续影响;完善体制,使市场化的宏观调控政策敏感有效的建议。对中国股市的宏观调控状况的研究对于未来股市中政府的调控的规范性和效率的提高,以及股票市场的制度建设与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目 录
1 导论 2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2
1.2文献综述 2
1.3论文研究思路及框架 3
2 中国股票市场的特征 3
2.1股权分置问题 3
2.2 典型的“政策市” 4
2.3 庄家很多,没有做市商 5
2.4 没有做空机制 6
3宏观调控对我国股市影响的实证分析 6
3.1 1992-1994的宏观调控及其影响 6
3.2 2001-2004的宏观调控及其影响 8
3.3 2006至今的数次宏观调控及其影响 10
3.4小结 11
4 中国股市宏观调控存在的问题 12
4.1 政府对股市定位存在偏差 12
4.2 政府针对股市宏观调控的调控工具存在的问题 13
4.3 政府对股市宏观调控的力度控制问题 14
4.4 股市宏观调控的信息传导问题 15
5 完善政府调控股票市场的对策建议 15
5.1改变政府对股市的定位,做好“裁判员” 15
5.2谨慎选择宏调工具,进行宏观调控工具创新 16
5.3温和调控,关注后续影响 16
5.4完善体制,使市场化的宏观调控政策敏感有效 17
6 总结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英文摘要 22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的初具规模的中国股市,与外国成熟的股市相比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纵观我国股市的现状,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股权分置;股市受政策影响较大,“政策市”特征明显;庄家很多,没有做市商;没有做空机制。股市不成熟,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市场机制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经济资源难以达到最优配置的理想状态。因此,政府通过采取各种宏观调控措施对股票市场进行调控,目的是通过调控所起的作用以减少市场的摩擦,减少市场风险,维持市场秩序,保障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然而,在调控的过程中,同时存在诸如降低市场效率,可能加剧股市波动,造成股票市场不稳定等问题。从1992年中国股市正式建立到2007年,政府对股市进行了无数次的调控,本文对这些调控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研究中国股市的宏观调控现状,现存的问题等,并提出了改变政府对股市定位,做好“裁判员”;对宏观调控工具创新,谨慎选择调控工具;温和调控,关注调控后续影响;完善体制,使市场化的宏观调控政策敏感有效的建议。对中国股市的宏观调控状况的研究对于未来股市中政府的调控的规范性和效率的提高,以及股票市场的制度建设与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目 录
1 导论 2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2
1.2文献综述 2
1.3论文研究思路及框架 3
2 中国股票市场的特征 3
2.1股权分置问题 3
2.2 典型的“政策市” 4
2.3 庄家很多,没有做市商 5
2.4 没有做空机制 6
3宏观调控对我国股市影响的实证分析 6
3.1 1992-1994的宏观调控及其影响 6
3.2 2001-2004的宏观调控及其影响 8
3.3 2006至今的数次宏观调控及其影响 10
3.4小结 11
4 中国股市宏观调控存在的问题 12
4.1 政府对股市定位存在偏差 12
4.2 政府针对股市宏观调控的调控工具存在的问题 13
4.3 政府对股市宏观调控的力度控制问题 14
4.4 股市宏观调控的信息传导问题 15
5 完善政府调控股票市场的对策建议 15
5.1改变政府对股市的定位,做好“裁判员” 15
5.2谨慎选择宏调工具,进行宏观调控工具创新 16
5.3温和调控,关注后续影响 16
5.4完善体制,使市场化的宏观调控政策敏感有效 17
6 总结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英文摘要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