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技术论文木马攻防.doc
约25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网络安全技术论文木马攻防,序言早期的防病毒思想并不盛行,那时候的网民也比较单纯,使用网络防火墙的人也只有少数,所以那时候的入侵者可以算是幸福的,他们只需要一点简单的社会工程学手段就能把木马程序传输给对方执行,这一时期的木马种植手段(如今的普遍称谓为“下马”)基本上不需要牵涉到技术,也许唯一需要的技术就是如何配置和使用一个木马,因为那时候木马也还...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从头再来 发布
序言
早期的防病毒思想并不盛行,那时候的网民也比较单纯,使用网络防火墙的人也只有少数,所以那时候的入侵者可以算是幸福的,他们只需要一点简单的社会工程学手段就能把木马程序传输给对方执行,这一时期的木马种植手段(如今的普遍称谓为“下马”)基本上不需要牵涉到技术,也许唯一需要的技术就是如何配置和使用一个木马,因为那时候木马也还是个新产物而已。那时候的网民,只能依靠自己的判断和技术,才能免受或摆脱木马之害。因此,当木马技术刚在国内开始的时候,任意一个IP段都有可能存在超过40%的受害计算机开放着大门等待入侵者进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那时候是木马的第一黄金时期,唯一美中不足的制约条件就是当时的网络速度普遍太慢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木马技术发展日益成熟,但网民的安全意识也普遍提高,更出现了初期的病毒防火墙概念,这个时期的入侵者必须掌握更高级的社会工程学手段和初期的入侵技术才能让对方受害了,这时期的木马虽然隐蔽性有了相对提高,但仍然是基于客户端寻找连接服务器端的模式。由于出现了病毒防火墙,网民判断和查杀木马的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大部分人也知道“人心不古”了,不再轻易接收陌生人给的程序,使得木马不再像上时期那样肆无忌弹的横行,但是因为病毒防火墙是个新兴产物,仍然有相对多的人没有安装使用,以至于许多老旧的木马依然可以横行无忌。
再后来,随着网络防火墙技术诞生和病毒防火墙技术的成熟,木马作者被迫紧跟着防病毒厂商的脚步更新他们的作品以避免马儿过早“殉职”,同时由于网络防火墙技术的出现,让计算机与网络之间不再直接,尤其是网络防火墙实现的“拦截外部数据连接请求”与“审核内部程序访问网络请求”的策略,导致大部分木马纷纷失效,这时期的木马逐渐分裂成两个派别:一种依然采用客户端连接服务器端的方式,只是改为了其他传输途径,如E-MAIL、FTP等,或者在内部除掉网络防火墙,以便自己畅通无阻;另一种则改变了入侵的思维,把“客户端连接服务器端”变为“服务器端连接客户端”,再加上一点社会工程学技术,从而突破了网络防火墙的限制,也因此诞生了一种新的木马技术——“反弹型”木马。这一时期里,入侵者与受害者之间的战争终于提升到技术级别,若想保护自己,除了安装网络防火墙和病毒防火墙,以及接触网络攻防技术以外别无他法,这个“基础互动”一直保持到今天的XP时代。
到了XP时代,网络速度有了质的飞跃,黑客攻防战更是越来越多的浮上水面,因为系统变了,一个专门为网络应用而诞生的操作系统,必定会存在与网络有关的缺陷。没错,WinXP相对于Win9x的弱点就是它的网络漏洞太多了,无论是利用MIME漏洞传播的信件木马,还是通过LSASS溢出而放下的木马,都能在XP系统上分到一块肉。你也许会说,Win9x同样有许多漏洞,但是为什么它没有XP的烦恼?这是因为Win9x的网络功能太弱了,几乎没有什么系统组件需要依靠网络运行!所以现在的用户,除了使用网络防火墙和病毒防火墙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以外,还要三天两头去微软的系统更新站点安装各种漏洞修复程序……
特洛伊木马造成的危害可能是非常惊人的,由于它具有远程控制机器以及捕获屏幕、键击、音频、视频的能力,所以其危害程度要远远超过普通的病毒和蠕虫。深入了解特洛伊木马的运行原理,在此基础上采取正确的防卫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特洛伊木马带来的危害。
第四章、结语
木马的发展促进了安全技术的提高,而安全技术的提高又迫使木马必须往更高的级别发展,到现在木马已经形成了多个派系的共存,侦测它们的方法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简单了,例如检测异常端口的方法对于反弹木马而言是无效的,它并不在本机开放端口;就算防火墙能阻止内部未授权程序访问网络,但那只能针对TCP/UDP协议的木马,别忘记了还有ICMP后门的存在,防火墙通常不会阻止这类报文的。虽然ICMP协议的数据报文能完成的事情相对较少,但是对于一般的命令控制,它已经足够了……
Internet上每天都有新的木马冒出来,所采取的隐蔽措施也是五花八门。在信息社会里,计算机用户对自己的资料进行保密、防止泄漏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防范木马袭击也只是提高计算机安全性的一个方面。技术的发展,本文所讲述的检测、删除木马方法也总有一天会失效,最主要还是要靠用户提高警惕,防范所有的不安全事件于未然。
参考文献:
张友生。《计算机病毒与木马程序剖析》。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2003年3月。
陈仕云。《黑客功防对策》。清华大学出版社。267~317页。2002年4月。
Donald L.Pipkin 著 朱崇高 译。《拦截黑客—计算机安全入门》(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张仁斌 李钢 侯整风。《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李旭光。《计算机病毒——病毒机制与防范技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早期的防病毒思想并不盛行,那时候的网民也比较单纯,使用网络防火墙的人也只有少数,所以那时候的入侵者可以算是幸福的,他们只需要一点简单的社会工程学手段就能把木马程序传输给对方执行,这一时期的木马种植手段(如今的普遍称谓为“下马”)基本上不需要牵涉到技术,也许唯一需要的技术就是如何配置和使用一个木马,因为那时候木马也还是个新产物而已。那时候的网民,只能依靠自己的判断和技术,才能免受或摆脱木马之害。因此,当木马技术刚在国内开始的时候,任意一个IP段都有可能存在超过40%的受害计算机开放着大门等待入侵者进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那时候是木马的第一黄金时期,唯一美中不足的制约条件就是当时的网络速度普遍太慢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木马技术发展日益成熟,但网民的安全意识也普遍提高,更出现了初期的病毒防火墙概念,这个时期的入侵者必须掌握更高级的社会工程学手段和初期的入侵技术才能让对方受害了,这时期的木马虽然隐蔽性有了相对提高,但仍然是基于客户端寻找连接服务器端的模式。由于出现了病毒防火墙,网民判断和查杀木马的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大部分人也知道“人心不古”了,不再轻易接收陌生人给的程序,使得木马不再像上时期那样肆无忌弹的横行,但是因为病毒防火墙是个新兴产物,仍然有相对多的人没有安装使用,以至于许多老旧的木马依然可以横行无忌。
再后来,随着网络防火墙技术诞生和病毒防火墙技术的成熟,木马作者被迫紧跟着防病毒厂商的脚步更新他们的作品以避免马儿过早“殉职”,同时由于网络防火墙技术的出现,让计算机与网络之间不再直接,尤其是网络防火墙实现的“拦截外部数据连接请求”与“审核内部程序访问网络请求”的策略,导致大部分木马纷纷失效,这时期的木马逐渐分裂成两个派别:一种依然采用客户端连接服务器端的方式,只是改为了其他传输途径,如E-MAIL、FTP等,或者在内部除掉网络防火墙,以便自己畅通无阻;另一种则改变了入侵的思维,把“客户端连接服务器端”变为“服务器端连接客户端”,再加上一点社会工程学技术,从而突破了网络防火墙的限制,也因此诞生了一种新的木马技术——“反弹型”木马。这一时期里,入侵者与受害者之间的战争终于提升到技术级别,若想保护自己,除了安装网络防火墙和病毒防火墙,以及接触网络攻防技术以外别无他法,这个“基础互动”一直保持到今天的XP时代。
到了XP时代,网络速度有了质的飞跃,黑客攻防战更是越来越多的浮上水面,因为系统变了,一个专门为网络应用而诞生的操作系统,必定会存在与网络有关的缺陷。没错,WinXP相对于Win9x的弱点就是它的网络漏洞太多了,无论是利用MIME漏洞传播的信件木马,还是通过LSASS溢出而放下的木马,都能在XP系统上分到一块肉。你也许会说,Win9x同样有许多漏洞,但是为什么它没有XP的烦恼?这是因为Win9x的网络功能太弱了,几乎没有什么系统组件需要依靠网络运行!所以现在的用户,除了使用网络防火墙和病毒防火墙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以外,还要三天两头去微软的系统更新站点安装各种漏洞修复程序……
特洛伊木马造成的危害可能是非常惊人的,由于它具有远程控制机器以及捕获屏幕、键击、音频、视频的能力,所以其危害程度要远远超过普通的病毒和蠕虫。深入了解特洛伊木马的运行原理,在此基础上采取正确的防卫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特洛伊木马带来的危害。
第四章、结语
木马的发展促进了安全技术的提高,而安全技术的提高又迫使木马必须往更高的级别发展,到现在木马已经形成了多个派系的共存,侦测它们的方法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简单了,例如检测异常端口的方法对于反弹木马而言是无效的,它并不在本机开放端口;就算防火墙能阻止内部未授权程序访问网络,但那只能针对TCP/UDP协议的木马,别忘记了还有ICMP后门的存在,防火墙通常不会阻止这类报文的。虽然ICMP协议的数据报文能完成的事情相对较少,但是对于一般的命令控制,它已经足够了……
Internet上每天都有新的木马冒出来,所采取的隐蔽措施也是五花八门。在信息社会里,计算机用户对自己的资料进行保密、防止泄漏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防范木马袭击也只是提高计算机安全性的一个方面。技术的发展,本文所讲述的检测、删除木马方法也总有一天会失效,最主要还是要靠用户提高警惕,防范所有的不安全事件于未然。
参考文献:
张友生。《计算机病毒与木马程序剖析》。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2003年3月。
陈仕云。《黑客功防对策》。清华大学出版社。267~317页。2002年4月。
Donald L.Pipkin 著 朱崇高 译。《拦截黑客—计算机安全入门》(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张仁斌 李钢 侯整风。《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李旭光。《计算机病毒——病毒机制与防范技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