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贤电影研究.doc
约66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侯孝贤电影研究,页数 66字数 48376摘 要硕士学位论文本文主要对侯孝贤的艺术电影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全文除引言、结语外,主体部分由两章构成。第一章:论侯孝贤电影的三个主题——从文化角度对侯孝贤电影进行考察,包括:个人化的青春情结;本土化的历史视野;陌生化的都市体验。此章将侯孝贤的10部艺术电影划分为早、中、后三个时...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伦月 发布侯孝贤电影研究
页数 66 字数 48376
摘 要
硕士学位论文
本文主要对侯孝贤的艺术电影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全文除引言、结语外,主体部分由两章构成。
第一章:论侯孝贤电影的三个主题——从文化角度对侯孝贤电影进行考察,包括:个人化的青春情结;本土化的历史视野;陌生化的都市体验。此章将侯孝贤的10部艺术电影划分为早、中、后三个时期。其早期的四部作品:《风柜来的人》、《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和《恋恋风尘》,主要记述的是1971年之前的自己,包括好友朱天文和吴念真。通过表现青春的叛逃与成长的迷失,家庭的过失与情感的救赎,生的价值与死的昭示,传达出一段段细腻温情的、关于即将逝去的成长往事的感悟和慨叹。中期的《悲情城市》、《戏梦人生》和《好男好女》则试图走进台湾历史的深处,对民族定位、族群融合、个人身份等台湾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观照和自省。后期的《南国再见、南国》、《千禧曼波》包括《尼罗河女儿》则是侯孝贤以都市为背景,对于乡土台湾的失落,女性意识的变迁,传统家庭的蜕化,以及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对比思考。
第二章:论侯孝贤电影的风格特征——从艺术角度对侯孝贤电影进行考察,包括:非戏剧性叙事、长镜头、影调、御用演员和生活化表演、常用镜像、声音元素。侯孝贤通过自己独有的影像表达,率先突破了台湾传统电影的叙事模式和拍摄技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侯氏电影美学特征”。他的美学思想暗合了中国古典美学“气韵生动”、“意象”、 “妙语自然、物我两忘”等命题范畴,在隽永的影片段落中,形成“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的意境。
本文毫不犹疑的认为侯孝贤不仅是台湾影坛、而且是世界影坛公认的优秀导演。他是台湾“新电影运动”的领军人物,也是把台湾电影带入全球视野的先驱。他将自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以来的西方作者电影的优秀艺术传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旨趣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开创了中国式的作者电影风范。作为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电影作者,他始终坚持自己深邃、独到的文化——叙事主题、明敏
而执著的美学追求以及风格化的镜语表达体系,是一位值得后人学习和关注的电影大师。
关键词:侯孝贤 主题 风格特征 电影作者
目 录
引 言 1
第一章 侯孝贤电影的三个主题 3
第一节 个人化的青春情结 4
一、青春的叛逃与成长的迷失 5
二、家庭的过失与情感的救赎 8
三、生的价值与死的昭示 10
第二节 本土化的历史视野 13
一、民族定位的思考 13
二、族群融合的自省 15
三、个人身份的漂泊 16
第三节 陌生化的都市体验 19
一、乡土台湾的失落与女性意识的变迁 19
二、家庭的蜕化、放浪的生活与寂寥的命运 21
三、过去、现在、未来: 22
第二章 侯孝贤电影的风格特征 25
第一节 非戏剧性叙事:诗意盎然 25
第二节 长镜头:静观默察式的中国美学 28
第三节 影调:情绪化的光处理 31
第四节 御用演员与生活化表演:怀旧忠实的记录 35
阿公——李天禄: 35
母亲——梅芳: 35
男主角——梁朝伟VS高捷: 36
女主角——辛树芬VS伊能静: 37
第五节 常用镜像:个人化书写 39
火车 39
停电: 39
看电影: 40
接到兵单: 40
窗式构图: 41
第六节 声音:增值影片魅力的砝码 42
一、音响:有层次的同期录音 42
二、画外音:巧妙的心理外化 43
三、音乐:完美协调的搭配 44
结语 侯孝贤:台湾的、世界的 47
附录:侯孝贤作品年表 51
主要参考书目 53
后 记 56
参考书目
1.(德)W•舒里安:《影视心理学》,罗梯伦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版。
2 (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快感•文化与政治》,王逢振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98年第3版。
3.鲁晓鹏:《文化•镜像•诗学》,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
4.张岱年:《文化与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2版。
5.(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