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全波通电型无刷直流电动机驱动电路设计.doc
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三相全波通电型无刷直流电动机驱动电路设计,一个多世纪以来,电动机作为机电能量转换装置,其应用范围已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电动机主要分为同步电动机、异步电动机与直流电动机三种,容量小到几瓦,大到上万瓦。其中,直流电动机以其运行效率高、调速性能好等诸多优点,自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出现以来,在运动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然...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棉花糖糖 发布
三相全波通电型无刷直流电动机驱动电路设计
一个多世纪以来,电动机作为机电能量转换装置,其应用范围已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电动机主要分为同步电动机、异步电动机与直流电动机三种,容量小到几瓦,大到上万瓦。其中,直流电动机以其运行效率高、调速性能好等诸多优点,自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出现以来,在运动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虽然直流电动机有着自己独到的特点,但是,直流电动机都有电刷和换向器,其间形成的滑动机械接触严重地影响了电机的精度、性能和可靠性,所产生的火花会引起无线电干扰,缩短电机寿命,换向器和电刷装置又使直流电动机结构复杂、噪音大、维护困难,因此长期以来人们都在寻求可以不用电刷和换向器的直流电动机。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大功率电子器件的广泛采用,这种愿望被逐步实现。
无刷直流电动机以其非常广泛的用途,不仅在一般的直流电动机、伺服电动机和力矩电动机的使用中有着优秀的表现,尤其是在高级电子设备、机器人、航空航天技术、数控装置、医疗化工等高新技术领域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无刷电动机将电子线路与电机融为一体,把先进的电子技术应用于电机领域,这将促使电机技术更新、更快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集成电路的大规模使用使得电动机驱动电路设计和运用更加数字化、精确化,对控制目标的要求更高,因此本次设计结合数字电路精确的优点也适当采用了一些常用的模拟电路,各取所长来完善这次三相全波通电型无刷直流电动机驱动电路的设计工作。
部分参考文献
[12] 郭宗文,伊烈,陈阳.霍尔直流电动机驱动控制电路[J].信息技术,2000,8:16-23
[13] 谭建成.无刷直流电动机无传感器控制集成电路[J].电机电器技术,2003,2:6-9
[14] Tomonobu Senjyu Naomitsu Urasaki Katsumi Uezato.Vector Control of Brushless DC Motor Using Neural Network.IEEE,1997:1-3
[15] J.Katbab. Brushless DC Motor Cotroller Design Based On IR2130. In:IEEE 1995.443~449
一个多世纪以来,电动机作为机电能量转换装置,其应用范围已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电动机主要分为同步电动机、异步电动机与直流电动机三种,容量小到几瓦,大到上万瓦。其中,直流电动机以其运行效率高、调速性能好等诸多优点,自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出现以来,在运动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虽然直流电动机有着自己独到的特点,但是,直流电动机都有电刷和换向器,其间形成的滑动机械接触严重地影响了电机的精度、性能和可靠性,所产生的火花会引起无线电干扰,缩短电机寿命,换向器和电刷装置又使直流电动机结构复杂、噪音大、维护困难,因此长期以来人们都在寻求可以不用电刷和换向器的直流电动机。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大功率电子器件的广泛采用,这种愿望被逐步实现。
无刷直流电动机以其非常广泛的用途,不仅在一般的直流电动机、伺服电动机和力矩电动机的使用中有着优秀的表现,尤其是在高级电子设备、机器人、航空航天技术、数控装置、医疗化工等高新技术领域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无刷电动机将电子线路与电机融为一体,把先进的电子技术应用于电机领域,这将促使电机技术更新、更快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集成电路的大规模使用使得电动机驱动电路设计和运用更加数字化、精确化,对控制目标的要求更高,因此本次设计结合数字电路精确的优点也适当采用了一些常用的模拟电路,各取所长来完善这次三相全波通电型无刷直流电动机驱动电路的设计工作。
部分参考文献
[12] 郭宗文,伊烈,陈阳.霍尔直流电动机驱动控制电路[J].信息技术,2000,8:16-23
[13] 谭建成.无刷直流电动机无传感器控制集成电路[J].电机电器技术,2003,2:6-9
[14] Tomonobu Senjyu Naomitsu Urasaki Katsumi Uezato.Vector Control of Brushless DC Motor Using Neural Network.IEEE,1997:1-3
[15] J.Katbab. Brushless DC Motor Cotroller Design Based On IR2130. In:IEEE 1995.443~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