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力就这样“面对中国的法学”.doc
约3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苏力就这样“面对中国的法学”,?全文15页约 8500字 论述翔实提要:本文通过具体详细的论证,认为苏力在《道路通向城市》一书的结语《面对中国的法学》一文的论证过程中,存在两大问题:对论敌作诛心之论,割裂和歪曲使用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因而严重违背学术伦理,破坏学术规范。 关键词:学术规范 批评规则 引言:《结语:面对中...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痴狂少年 发布
苏力就这样“面对中国的法学”?
全文15页 约 8500字 论述翔实
提要:本文通过具体详细的论证,认为苏力在《道路通向城市》一书的结语《面对中国的法学》一文的论证过程中,存在两大问题:对论敌作诛心之论,割裂和歪曲使用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因而严重违背学术伦理,破坏学术规范。
关键词:学术规范 批评规则
引言:《结语:面对中国的法学》是扔给法学界的“白手套[1]”
第一部分、看不见法的“法社会学”:苏力如何分析制度与案件
一、孙志刚案件;二、关于刘涌案
第二部分、违规的批评:苏力如何使用材料与逻辑
一、没有根据也可以批评?
二、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以及42个字的论据产生的宏大结论
三、想当然的因果链:废除收容遣送与治安恶化
四、歪曲资料,栽赃式批评
小结:批评的海市蜃楼
第三部分、逻辑错乱与宏大叙事,兼谈批评规则
《结语:面对中国的法学》是扔给法学界的“白手套[2]”
有朋友建议我读苏力教授的新著《道路通向城市——转型中国的法治》(法律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因为其中涉及对我文章的一些评论。
出于好奇,我先看了本书涉及评论拙作的部分即《结语:面对中国的法学》,其论点是在与当代部分法律人的论战中展开,其间,苏力评论到孙志刚事件和刘涌事件中法学界部分参与者的行动和言论,包括滕彪、贺卫方、何兵等人,也包括我。看完后,颇有感触,成文于此,就教于苏力及学界同好,由于本书的结语部分可以单独成篇,故本文的讨论仅仅对此展开,而不及全书其它部分。
在《结语》的最后,苏力认为,当代中国所面临的转型是空前的,因此“空前是这个时代向我们扔下的白手套!”[3]我十分赞成这一判断,而《结语》部分也是苏力给法学界扔下的白手套,需要法学界的真正回应。
部分参考文献
25]禺山默客:《“警察借‘孙志刚案’不履行职责是一种‘治安讹诈’ [26] 详见:关天茶舍见森2003年7月28日的帖子“[关天茶舍]许向阳:对废止收容遣送制度的换位思考——兼评知识分子的人道主义清议(转载)”及其全部跟帖 [27]滕彪先生是他带的博士,找滕彪要文章易如反掌;贺卫方教授与苏力是同事,何兵的文章在网上也很容易找到,而且苏力在使用网络方面也十分娴熟。另外我的文章能够在中评网上全部找到,苏力在这篇文章中引用的资料最晚到2004年1月29日,而本文涉及的拙作最晚发表于2004年1月17日,可见,本文所用资料的发表时间都在苏力写作至少是完成“面对中国法学”一文之前
全文15页 约 8500字 论述翔实
提要:本文通过具体详细的论证,认为苏力在《道路通向城市》一书的结语《面对中国的法学》一文的论证过程中,存在两大问题:对论敌作诛心之论,割裂和歪曲使用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因而严重违背学术伦理,破坏学术规范。
关键词:学术规范 批评规则
引言:《结语:面对中国的法学》是扔给法学界的“白手套[1]”
第一部分、看不见法的“法社会学”:苏力如何分析制度与案件
一、孙志刚案件;二、关于刘涌案
第二部分、违规的批评:苏力如何使用材料与逻辑
一、没有根据也可以批评?
二、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以及42个字的论据产生的宏大结论
三、想当然的因果链:废除收容遣送与治安恶化
四、歪曲资料,栽赃式批评
小结:批评的海市蜃楼
第三部分、逻辑错乱与宏大叙事,兼谈批评规则
《结语:面对中国的法学》是扔给法学界的“白手套[2]”
有朋友建议我读苏力教授的新著《道路通向城市——转型中国的法治》(法律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因为其中涉及对我文章的一些评论。
出于好奇,我先看了本书涉及评论拙作的部分即《结语:面对中国的法学》,其论点是在与当代部分法律人的论战中展开,其间,苏力评论到孙志刚事件和刘涌事件中法学界部分参与者的行动和言论,包括滕彪、贺卫方、何兵等人,也包括我。看完后,颇有感触,成文于此,就教于苏力及学界同好,由于本书的结语部分可以单独成篇,故本文的讨论仅仅对此展开,而不及全书其它部分。
在《结语》的最后,苏力认为,当代中国所面临的转型是空前的,因此“空前是这个时代向我们扔下的白手套!”[3]我十分赞成这一判断,而《结语》部分也是苏力给法学界扔下的白手套,需要法学界的真正回应。
部分参考文献
25]禺山默客:《“警察借‘孙志刚案’不履行职责是一种‘治安讹诈’ [26] 详见:关天茶舍见森2003年7月28日的帖子“[关天茶舍]许向阳:对废止收容遣送制度的换位思考——兼评知识分子的人道主义清议(转载)”及其全部跟帖 [27]滕彪先生是他带的博士,找滕彪要文章易如反掌;贺卫方教授与苏力是同事,何兵的文章在网上也很容易找到,而且苏力在使用网络方面也十分娴熟。另外我的文章能够在中评网上全部找到,苏力在这篇文章中引用的资料最晚到2004年1月29日,而本文涉及的拙作最晚发表于2004年1月17日,可见,本文所用资料的发表时间都在苏力写作至少是完成“面对中国法学”一文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