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3岁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的研究与策略论文.doc
约5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对2~3岁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的研究与策略论文,摘要:二岁幼儿进入幼儿园是他们走向集体生活和学习的第一步。幼儿年龄小,当幼儿离开家庭,刚进幼儿园时,由于环境、生活方式等发生较大改变,从而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学上称之为“分离焦虑”的症状,本文针对2-3岁幼儿入园适应性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了措施:1、创设环境:满足2—3岁幼儿的需要,包括...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wanli1988go 发布
摘要:二岁幼儿进入幼儿园是他们走向集体生活和学习的第一步。幼儿年龄小,当幼儿离开家庭,刚进幼儿园时,由于环境、生活方式等发生较大改变,从而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学上称之为“分离焦虑”的症状,本文针对2-3岁幼儿入园适应性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了措施:1、创设环境:满足2—3岁幼儿的需要,包括心理环境的创设与物质环境的创设; 2、稳定幼儿情绪,采取多种方式做好入园工作。3、家园共育,协调一致,共同做好幼儿入园的准备工作。家园互动,帮助家长做好幼儿入园的准备工作,以尽快稳定幼儿情绪,帮助他们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保证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让家长把孩子放在幼儿园感到放心和满意,能安心工作,更好地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关键词:适应性 环境创设 分离焦虑 稳定情绪 家园合作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知道,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家庭进入到幼儿园的小小班时,会被种种的不适应包围着。焦虑、恐惧、失落与无助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更是孩子脱离不正规的家庭教育走入正规教育体制的第一站。作为一名幼儿园的教师,我是深有体会。每当新学期新生入园时,是让老师和家长们最揪心、最头痛的事情。特别是十八个月或二周岁多一点的孩子,进入幼儿园是他们走向集体生活和学习的第一步。之前幼儿都生活在家庭中,幼儿年龄小,大都没有离开过抚养人,对抚养人有“依恋”现象;从在家几代人的宠爱之中聚集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幼嫩的集体。在家中,他们是温室里的花朵,是众星捧着的月亮,想怎样就怎样,使婴幼儿的生活处于被动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条件的改善,婴幼儿过多地享受着优越的生活,缺乏对环境的适应性。而来到小小班这个集体,他们所处的环境完全是陌生的,集体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更是一片空白。突然要离开家长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去,就会因为与家长分离而产生“分离焦虑”的症状:焦急不安、爱哭、恐惧、情绪波动较大。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症如果比较严重的话,会降低孩子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及早地发现并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对其将来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刚入园的宝宝首先想到的不是吃、喝、睡等基本的生理要求,而是对爱的需要。这时,我们老师就想方设法满足他们心理需要----消除焦虑,帮助他们尽快进入群体环境,尽快恢复到原来的心理需要结构层次上来。因此,我们对如何做好小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
二、小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
1、情绪上的不适应:出现不安、焦虑、紧张等情绪,哭闹不止、不愿来园。
初到幼儿园这个陌生而又没有熟悉的亲人的环境中,由于依恋产生的首先是分离的焦虑,这是幼儿入园适应的最大障碍。幼儿一旦与自己的亲人分离就形成的烦躁、忧伤、紧张、恐慌、不安等情绪。因此就常有幼儿不愿入园,哭闹着不愿亲人离去。而一旦无法阻止亲人离去时,又不能较快地从焦虑中恢复过来。其次是安全感的丧失,随着亲人的离开,幼儿会突然感到安全感的丧失。处于心理不安全、情绪不稳定状态的幼儿,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多数幼儿首先会抗拒或哭泣,喊着“我要妈妈。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啊?”虽然后来停止了哭泣,但他们会显得不快乐,不主动与人交往,不探索、不玩耍、表情淡漠,心情忧伤。又由于幼儿的情绪具有易受感染、不稳定、容易外露等特点。如果其中有个别孩子哭闹着“要妈妈 ”,那么其他孩子也常常会随着哭闹。所以小小班入园哭闹现象是十分普遍的,个别的情绪的不愉快还会影响其食欲、正常睡眠等。
2、生活上的不适应
小小班幼儿存在着盥洗、入厕、进餐、午睡难等难题。首先孩子年龄尚小,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正是语言和动作的发展的开始,语言表达和接受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使得信息的交流不便,而直接影响到了生活能力的学习,如:我班有位叫的基基小朋友刚入园时不会说话,只会说“阿”或用手势来表示需求。动作上的不协调和行动上的不敏捷对生活的自理也起着阻碍。在家庭中,幼儿已养成了一些自己的生活习惯,入园后则让幼儿感受到明显的反差,大多数父母对幼儿生活的一手包办,让幼儿失去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哭闹和各种不良情绪也都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生活上的自理能力。
关键词:适应性 环境创设 分离焦虑 稳定情绪 家园合作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知道,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家庭进入到幼儿园的小小班时,会被种种的不适应包围着。焦虑、恐惧、失落与无助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更是孩子脱离不正规的家庭教育走入正规教育体制的第一站。作为一名幼儿园的教师,我是深有体会。每当新学期新生入园时,是让老师和家长们最揪心、最头痛的事情。特别是十八个月或二周岁多一点的孩子,进入幼儿园是他们走向集体生活和学习的第一步。之前幼儿都生活在家庭中,幼儿年龄小,大都没有离开过抚养人,对抚养人有“依恋”现象;从在家几代人的宠爱之中聚集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幼嫩的集体。在家中,他们是温室里的花朵,是众星捧着的月亮,想怎样就怎样,使婴幼儿的生活处于被动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条件的改善,婴幼儿过多地享受着优越的生活,缺乏对环境的适应性。而来到小小班这个集体,他们所处的环境完全是陌生的,集体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更是一片空白。突然要离开家长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去,就会因为与家长分离而产生“分离焦虑”的症状:焦急不安、爱哭、恐惧、情绪波动较大。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症如果比较严重的话,会降低孩子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及早地发现并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对其将来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刚入园的宝宝首先想到的不是吃、喝、睡等基本的生理要求,而是对爱的需要。这时,我们老师就想方设法满足他们心理需要----消除焦虑,帮助他们尽快进入群体环境,尽快恢复到原来的心理需要结构层次上来。因此,我们对如何做好小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
二、小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
1、情绪上的不适应:出现不安、焦虑、紧张等情绪,哭闹不止、不愿来园。
初到幼儿园这个陌生而又没有熟悉的亲人的环境中,由于依恋产生的首先是分离的焦虑,这是幼儿入园适应的最大障碍。幼儿一旦与自己的亲人分离就形成的烦躁、忧伤、紧张、恐慌、不安等情绪。因此就常有幼儿不愿入园,哭闹着不愿亲人离去。而一旦无法阻止亲人离去时,又不能较快地从焦虑中恢复过来。其次是安全感的丧失,随着亲人的离开,幼儿会突然感到安全感的丧失。处于心理不安全、情绪不稳定状态的幼儿,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多数幼儿首先会抗拒或哭泣,喊着“我要妈妈。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啊?”虽然后来停止了哭泣,但他们会显得不快乐,不主动与人交往,不探索、不玩耍、表情淡漠,心情忧伤。又由于幼儿的情绪具有易受感染、不稳定、容易外露等特点。如果其中有个别孩子哭闹着“要妈妈 ”,那么其他孩子也常常会随着哭闹。所以小小班入园哭闹现象是十分普遍的,个别的情绪的不愉快还会影响其食欲、正常睡眠等。
2、生活上的不适应
小小班幼儿存在着盥洗、入厕、进餐、午睡难等难题。首先孩子年龄尚小,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正是语言和动作的发展的开始,语言表达和接受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使得信息的交流不便,而直接影响到了生活能力的学习,如:我班有位叫的基基小朋友刚入园时不会说话,只会说“阿”或用手势来表示需求。动作上的不协调和行动上的不敏捷对生活的自理也起着阻碍。在家庭中,幼儿已养成了一些自己的生活习惯,入园后则让幼儿感受到明显的反差,大多数父母对幼儿生活的一手包办,让幼儿失去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哭闹和各种不良情绪也都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生活上的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