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决策之我见.doc

约4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决策之我见,全文约3100字论述翔实摘要19世纪50年代,作为“亚洲风暴”运动主力军之一的太平天国运动震惊了中外。然而,像此前众多农民起义运动一样,尽管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规模与影响空前,但仍不免走向失败的命运。推究其失败的原因,很多人对其定都南京的决策的正确性的认识产生了不少分歧。本文就将就此谈一谈...
编号:5-24125大小:47.50K
分类: 论文>历史论文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棉花糖糖 发布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决策之我见

全文约3100字 论述翔实

摘要
19世纪50年代,作为“亚洲风暴”运动主力军之一的太平天国运动震惊了中外。然而,像此前众多农民起义运动一样,尽管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规模与影响空前,但仍不免走向失败的命运。推究其失败的原因,很多人对其定都南京的决策的正确性的认识产生了不少分歧。本文就将就此谈一谈笔者的看法。

关键词 太平天国 定都决策失误 建都原因
引言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一方面“天朝大国”的国威尽失,另一方面,清政府为解决其财政危机,横征暴敛,增加赋税,百姓民不聊生,社会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在这种背景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应运而生。虽然独特的历史背景赋予了这场农民革命与以往革命不同的性质和革命任务而使其发展艰难,但其前期的发展之迅速却是清政府始料不及的。但是自从定都天京之后,一场接踵而至的“天京变乱”给这场革命造成了无以挽回的衰颓。这突如其来的变化确实容易使得我们反思究竟太平天国该不该定都天京,定都天京究竟是不是其领导层的决策失误。但实际如何,或许我们可以从以下的一些对比中获得一些解答。

部分参考文献

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上)中言:“盖是北方豫、冀、京畿一带清军防务固虚空之极,所有绿营及八旗防军均穷败孱弱不亚于湘楚三江之兵,而满洲、蒙古之骑兵劲旅犹未调至,以言将帅则河南只有一个恇怯懦弱、工于趋避的琦善与一个老而无力虚有其表的陈金綬。所集仅乌合之众仅万人,战斗力弱,不堪一击。”第464页。
陈致平:《中华通史》 广州花城出版社 1996
《太平天国战记》 北京古籍出版社 1998,第251页。
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第4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