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企业中团队精神的塑造.doc
约16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论现代企业中团队精神的塑造,摘要:一个好的企业首先应是一个团队,要有鲜明的团队精神。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形成团队,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如果一个团队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就不会有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就不会有战斗力;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灵魂,就没有生命的活力,没有积极向上、朝气蓬勃、洋溢着时代气息的企业精神。团队精神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持,是企业冲锋的号角。现代企业...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beijing2008 发布
摘要:
一个好的企业首先应是一个团队,要有鲜明的团队精神。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形成团队,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如果一个团队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就不会有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就不会有战斗力;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灵魂,就没有生命的活力,没有积极向上、朝气蓬勃、洋溢着时代气息的企业精神。团队精神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持,是企业冲锋的号角。现代企业管理所面向的主要是团队,而不是散漫的个人。因此,在参与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塑造团队精神对于一个企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围绕团队精神的涵义,团队精神在企业中的作用,以及在现代企业中如何进行团队精神塑造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得出相应结论。
关键词:企业文化;团队;团队精神
目 录
摘要 1
Abstract 1
引言 2
1 团队精神的概念界定 2
1.1 团队精神的涵义 2
1.2 对团队精神认识的误区 3
2 团队精神的作用和地位 5
2.1 团队精神的作用 5
2.2 团队精神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5
3 现代企业中团队精神的塑造 6
3.1 团队精神理念的塑造 6
3.2 企业家精神决定团队精神 9
3.3 塑造团队精神是企业每一个成员的责任 10
3.4 塑造团队学习精神 12
3.5 塑造团队创新精神 13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 高山,苏静.浅谈企业文化[J].经济与管理,2005,(3):56-57.
[2] 郭正红.论精神生产力[J].生产力研究,2002,(6):21-23.
[3] 于杰,姚榛.团队精神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企业论坛,2001,(5):5-6.
[4] 付贤超.浅论团队精神与企业文化[J].经济师,2004,(6):163-165.
[5] 殷志平.企业团队建设中的三大误区[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4,(2):102-103.
[6] 秦莉.企业文化建设中团队精神的培养[J].农林经济管理,2006,(5):35-36.
[7] 刘永法.浅议团队精神的培养[J].经营管理,2005,(4):32-33.
[8] 曾宪伟.塑造高效团队[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0,(1):37-38.
一个好的企业首先应是一个团队,要有鲜明的团队精神。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形成团队,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如果一个团队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就不会有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就不会有战斗力;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灵魂,就没有生命的活力,没有积极向上、朝气蓬勃、洋溢着时代气息的企业精神。团队精神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持,是企业冲锋的号角。现代企业管理所面向的主要是团队,而不是散漫的个人。因此,在参与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塑造团队精神对于一个企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围绕团队精神的涵义,团队精神在企业中的作用,以及在现代企业中如何进行团队精神塑造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得出相应结论。
关键词:企业文化;团队;团队精神
目 录
摘要 1
Abstract 1
引言 2
1 团队精神的概念界定 2
1.1 团队精神的涵义 2
1.2 对团队精神认识的误区 3
2 团队精神的作用和地位 5
2.1 团队精神的作用 5
2.2 团队精神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5
3 现代企业中团队精神的塑造 6
3.1 团队精神理念的塑造 6
3.2 企业家精神决定团队精神 9
3.3 塑造团队精神是企业每一个成员的责任 10
3.4 塑造团队学习精神 12
3.5 塑造团队创新精神 13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 高山,苏静.浅谈企业文化[J].经济与管理,2005,(3):56-57.
[2] 郭正红.论精神生产力[J].生产力研究,2002,(6):21-23.
[3] 于杰,姚榛.团队精神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企业论坛,2001,(5):5-6.
[4] 付贤超.浅论团队精神与企业文化[J].经济师,2004,(6):163-165.
[5] 殷志平.企业团队建设中的三大误区[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4,(2):102-103.
[6] 秦莉.企业文化建设中团队精神的培养[J].农林经济管理,2006,(5):35-36.
[7] 刘永法.浅议团队精神的培养[J].经营管理,2005,(4):32-33.
[8] 曾宪伟.塑造高效团队[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0,(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