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未注册商标法律保护现状及建议(法学毕业论文).doc

约16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浅谈我国未注册商标法律保护现状及建议(法学毕业论文),法学法律专业优秀毕业论文,本文共16页10010字,观点明确,格式规范完整,法学专业独家文档,通过审核,推荐下载。摘要未注册商标同注册商标一样,都是一种可以将所有人或者法人、其他组织的商品或者服务与他人的商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标志,包括文字、图形、音像等。然而我国的历史及现实决定了我国注重保护注册商标的法律保护,而忽视了...
编号:10-266326大小:83.00K
分类: 论文>法学论文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陈海峰 发布

法学法律专业优秀毕业论文,本文共16页10010字,观点明确,格式规范完整,法学专业独家文档,通过审核,推荐下载。
摘 要
未注册商标同注册商标一样,都是一种可以将所有人或者法人、其他组织的商品或者服务与他人的商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标志,包括文字、图形、音像等。然而我国的历史及现实决定了我国注重保护注册商标的法律保护,而忽视了未注册商标的法律保护。虽然最新修改的《商标法》有过对未注册商标法律保护的相关规定,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保护力度远远不足以满足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需要。因此,完善我国的未注册商标的法律保护应当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课题。
本文通过对比中外对待未注册商标的法律保护模式、原则的不同,通过分析对我国未注册商标进行法律保护的目的及意义,提出自己的建议、意见。只有通过完善《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才能对我国未注册商标做到切实的法律保护。
关键词:商标法 未注册商标 法律保护 抢注
目 录
摘要………………………………………………..…….….…………….. .2
ABSTRACT…………….……………………..……………3
前言 …….…………………………………………….….………….. ...... ….. 4
一、未注册商标的概念......................……..….………………………….…..….…………5
二、国外对未注册商标的法律保护规定及模式 ………5
(一) 英美法系国家的保护规定及模式 ...............………5
(二) 大陆法系国家的保护规定及模式 ..............………5
三、我国相关法律对未注册商标法律保护的现状...............………….………….…………5
四、我国对未注册商标进行法律保护的目的以及意义……………………………………6
(一)对我国未注册商标进行法律保护的目的 ...............……6
1.商标使用在先原则.........……………..…..........6
2.未注册商标的使用现状决定了其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6
3.诚实守信原则...............………….…………7
4.未注册商标的财产性、显著性、公平性...............……………7
5.对于恶意抢注商标的当事人进行制裁的需要...............…….…7
6.符合国际公约的规定...............………….………….……………………..…......8
(二)对我国未注册商标进行法律保护的意义...............………8
1.未注册商标的自然性、灵活性、长期收益性..............….…8
2.未注册商标的法律保护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全球竞争力..............…8
3.未注册商标保护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8
4.未注册商标保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9
五、完善我国未注册商标法律保护的几点建议...............………….………….……………9
1.制定《未注册商标法律保护的相关办法》...............………….………….……9
2.商标所有人一定时期的“商标权” ...............………….………….……………9
3采取国际上通用的“使用在先”原则,辅之以“申请在先” ...............………….9
4.对相关法律作出修改...............………….………….……………………..…....10
5.通过网络建立未注册商标的管理信息系统 ...............………….………….…11
结论......................………….………….……………………..….……...…..….………...12
注释.................……...........................…….................….................…..... 13
参考文献......................…………….…………………..….…..…………14
致谢......................………………….……………………..…….…………...……….15
附录......................…………………..…………….…..…...…………………….………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