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迁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约47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中学迁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 论1.1 项目名称及主办单位项目名称:****县****中学迁建工程承办单位:****县****中学项目负责人:****1.2 项目概况1.2.1学校概况****县****中学始建于解放初期,位于****集北头,分南北两院,占地21亩,中间由一条生产路隔开。现在校生400多人,有8个教学班,在职教师27人,辐...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hfnmb 发布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名称及主办单位
项目名称:****县****中学迁建工程
承办单位:****县****中学
项目负责人:****
1.2 项目概况
1.2.1学校概况
****县****中学始建于解放初期,位于****集北头,分南北两院,占地21亩,中间由一条生产路隔开。现在校生400多人,有8个教学班,在职教师27人,辐射半径6公里,覆盖人口近三万人。多年来为当地乃至全县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
1.2.2项目的提出
由于****中学建校历史久远,原建校舍大部分已严重损毁,经上级主管部分鉴定后建议整体拆除,现只有2003年、2004年两次危改教室8个,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再加上专家预测,学校地处塌陷区,因此学校迁地势在必行。2007年袁店二矿在****村西头筹建并将于近期投入生产,学校生源将因此剧增;学校还计划将****镇****小学、程楼小学并入****中学成立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学校学生数预计达2000余人。为了保证学生和教师的安全,满足生源日益增长的需要,****中学决定新建校舍。经****镇党委政府及教育局、学校多方努力下,现已新征建设用地60亩。
1.2.3规划目标
迁建后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县****学区****学校,计划建成后学生人数将达到2000余人,其中小学810人,18个班级,初中1200人,24个班级。
1.3 建设内容与规模
待建的****县****学区****学校选址在****和谐新村东北角,占地60亩,项目新建建筑面积31870平方米,包括教学楼8020平方米,综合楼3200平方米,食堂800平方米,可容纳1000名学生的男女生宿舍楼各一栋,共计5300平方米,教职工宿舍2800平方米,200、3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各一个,集中绿地 11250平方米,门房、配电房、厕所等配套建筑物500平方米。
1.4 建设投资与资金来源
本项目建设投资5052万元,所需资金全部由****县教育局统筹解决。
1.5 建设周期
项目计划2011年8月底建成,建设周期为1年。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国民经济净现值4385.13万元,经济内部收益率20.41%,大于社会折现率8%。本项目虽没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但项目的社会效益极其显著。
1.7可研报告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
1.7.1编制依据
(1)《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2)《****省教育事业“九五”和2010年发展规划》;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
(5) 国家《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6)《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2008】159号
(7)《民用隔声设计规范》;
(8)《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
(9)《****统计年鉴-2009年》;
1.7.2研究范围
本可研报告的研究范围如下:项目建设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学校生源分析;建设场址和建设条件分析;建设规模和建设方案论证;环境保护、节能节水措施研究;组织机构与项目管理;招标方式;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财务分析和项目效益评价;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
13.1 结论
(1)通过研究表明,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其显著特点是人才的竞争,党中央、国务院上个世纪末就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使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日趋显著。****县****学区****学校的建设是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完善扩大教学规模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该校完善办学规模和教育设施,更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项目建设是完全必要的。
(2)项目建设场址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外部水、电基础设施条件良好,建设场址地质稳定,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建设条件。
(3)项目的生源丰富,项目建设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4)项目建设规模、总平面布置、建设方案、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实施进度安排、项目组织与管理、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是可行的。
(5)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出生率的控制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及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使用率,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都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
13.2 建议
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及结论,建议上级领导机关尽快批准项目实施,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使项目早日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此外,建议项目单位在下一步工作中,一要进一步加强对规划设计方案优化;二要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财务管理的监督和检查;三要继续争取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配置好项目所需的师资力量和实验仪器等教学设施,以便项目更好地发挥功能。
1.1 项目名称及主办单位
项目名称:****县****中学迁建工程
承办单位:****县****中学
项目负责人:****
1.2 项目概况
1.2.1学校概况
****县****中学始建于解放初期,位于****集北头,分南北两院,占地21亩,中间由一条生产路隔开。现在校生400多人,有8个教学班,在职教师27人,辐射半径6公里,覆盖人口近三万人。多年来为当地乃至全县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
1.2.2项目的提出
由于****中学建校历史久远,原建校舍大部分已严重损毁,经上级主管部分鉴定后建议整体拆除,现只有2003年、2004年两次危改教室8个,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再加上专家预测,学校地处塌陷区,因此学校迁地势在必行。2007年袁店二矿在****村西头筹建并将于近期投入生产,学校生源将因此剧增;学校还计划将****镇****小学、程楼小学并入****中学成立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学校学生数预计达2000余人。为了保证学生和教师的安全,满足生源日益增长的需要,****中学决定新建校舍。经****镇党委政府及教育局、学校多方努力下,现已新征建设用地60亩。
1.2.3规划目标
迁建后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县****学区****学校,计划建成后学生人数将达到2000余人,其中小学810人,18个班级,初中1200人,24个班级。
1.3 建设内容与规模
待建的****县****学区****学校选址在****和谐新村东北角,占地60亩,项目新建建筑面积31870平方米,包括教学楼8020平方米,综合楼3200平方米,食堂800平方米,可容纳1000名学生的男女生宿舍楼各一栋,共计5300平方米,教职工宿舍2800平方米,200、3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各一个,集中绿地 11250平方米,门房、配电房、厕所等配套建筑物500平方米。
1.4 建设投资与资金来源
本项目建设投资5052万元,所需资金全部由****县教育局统筹解决。
1.5 建设周期
项目计划2011年8月底建成,建设周期为1年。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国民经济净现值4385.13万元,经济内部收益率20.41%,大于社会折现率8%。本项目虽没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但项目的社会效益极其显著。
1.7可研报告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
1.7.1编制依据
(1)《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2)《****省教育事业“九五”和2010年发展规划》;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
(5) 国家《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6)《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2008】159号
(7)《民用隔声设计规范》;
(8)《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
(9)《****统计年鉴-2009年》;
1.7.2研究范围
本可研报告的研究范围如下:项目建设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学校生源分析;建设场址和建设条件分析;建设规模和建设方案论证;环境保护、节能节水措施研究;组织机构与项目管理;招标方式;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财务分析和项目效益评价;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
13.1 结论
(1)通过研究表明,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其显著特点是人才的竞争,党中央、国务院上个世纪末就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使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日趋显著。****县****学区****学校的建设是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完善扩大教学规模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该校完善办学规模和教育设施,更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项目建设是完全必要的。
(2)项目建设场址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外部水、电基础设施条件良好,建设场址地质稳定,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建设条件。
(3)项目的生源丰富,项目建设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4)项目建设规模、总平面布置、建设方案、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实施进度安排、项目组织与管理、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是可行的。
(5)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出生率的控制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及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使用率,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都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
13.2 建议
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及结论,建议上级领导机关尽快批准项目实施,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使项目早日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此外,建议项目单位在下一步工作中,一要进一步加强对规划设计方案优化;二要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财务管理的监督和检查;三要继续争取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配置好项目所需的师资力量和实验仪器等教学设施,以便项目更好地发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