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城际交通.doc
约10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区域城际交通,全文10页约12000字 叙述详尽姓名所在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 日期 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道路规划理念与规划体系研究——谈长株潭交通一体化目录:1.区域发展的趋势与特征分析2.区域路网规划体系3.长株潭城市群城际公路网络设计4.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5.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公路交通系统...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周伯通 发布
区域城际交通
全文10页 约12000字 叙述详尽
姓 名
所在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日 期
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道路规划理念与规划体系研究——谈长株潭交通一体化
目录:
1. 区域发展的趋势与特征分析
2. 区域路网规划体系
3. 长株潭城市群城际公路网络设计
4.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
5.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要求
6. 区域内部的市际交通系统规划
摘要:近年3月,中央从“十一五”规划的高度对城市群发展提出了要求。外界认为中央传递出来的信号是:中央确定了城市群的空间战略方向,21世纪将迎来中国城市群大发展时期。长株潭经济区构想的提出,比开发上海浦东的提议整整早了8年迄今已历24载春秋。作为中国区域经济自觉进行的第一次尝试——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的实践,虽然取得了“五同”、产业逐步聚集等成效,但现阶段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十分彻底。其经验与教训,对于众多跃跃欲试的后来者,无疑是一本极具借鉴意义的活教材。
关键词:现状分析、政策法规、可持续发展、建议、结论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先行产业。对于地处内地的成都来说,公路交通运输在其经济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公路交通运输不但促进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同时还从产业结构变动、加强对外经济联系、影响区域经济空间布局、促进城市化发展的角度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其后的定量分析奠定理论基础。在简要介绍成都市经济和公路交通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别运用弹性分析、路径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成都市公路交通运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运用对比的方法,从不同的公路网技术等级结构的角度对成都市公路交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进行结构性分析。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公路交通运输对成都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对外经济联系、经济空间布局和城市化的贡献水平。最后,对量化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在进一步分析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未来成都市如何发挥公路的引导作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我国交通运输系统各运输方式的规划是各自独立进行的。对于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规划,或者说能够促进各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规划,各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是综合性的,各交通运输方式只有协调一致、相互衔接的构成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才能高效的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这个整体目标。因此,制订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即致力于区域综合交通体系战略规划的研究。 根据战略规划的要求和综合交通体系的特征,本论文的研究按照三个步骤展开:首先研究交通运输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各运输方式协调发展问题,为区域综合交通体系战略规划方法的提出做准备;随后研究区域综合交通体系战略规划的总体框架;再研究该框架中的部分关键内容。 本文首先研究交通运输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重点研究交通运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与功能,分析交通运输与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的相互作用关系;着重分析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作用,探讨交通运输在各种区域发展理论中的地位与作用方式。 其次研究各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问题,旨在明确综合交通体系内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行政区划的调整,给城市空间的拓展和城市功能的完善提供了机遇,区域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将得到有力提升。本文以广州为例,基于“山水城田海”为特色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城市结构,结合新一轮的广州城市发展战略,探讨构建一个良好的交通运输系统。重点体现在构筑以机场、港口、铁路为龙头的现代化对外交通枢纽,以及建立高快速路和快速轨道的“双快”交通体系,缩小城市时空距离,满足大众出行需求和适应小汽车发展,促进城市空间拓展,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地位,保持城市活力和可持续发展,实现“适宜生活居住和适宜创业发展”的城市发展目标。
由于过去二十年大规模基础建设后设施水平的提高,使得本世纪交通发展面临重大转变:由注重偿还历史欠帐转向适度超前,交通不仅为适应区域与城市发展的需要提供保障,而且要发挥交通的引导作用,积极促进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由注重数量转向质量与数量并重,不仅要满足人民基本交通需求,而且要提供高质量、高水准的交通服务;由注重建设转向"建管"并举,不仅要加快交通建设,而且要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发挥交通设施效率;由注重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转向综合考虑区域交通发展,全局统筹、内外结合,重视市域交通对外辐射和衔接,既优化市域范围内的交通资源配置,又形成与周边交通融会贯通的格局。
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的道路网络,其规划必须主动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规划的理论、方法、体系,成为道路建设的先导。寻求区域空间发展与道路空间布局的协调发展途径,解决市区与市域、城市与城际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问题;寻求能主动适应城市化和快速机动化发展的路网规划理伦,研究规划的功能以及对于规划的要求,建立相应的规划方法、解决规划核心技术问题;研究适合都市圈和都市区(大城市郊区)的路网规划方法,开拓规划思路,建立与这种区域发展新格局相适应的规划体系和规划原则。
参考文献
[1]JamesO.Wheeler,YukoAoyama,BarneyWarf,"CitiesintheTelecommunicationsAge",ROUTLEDGE,NewYork,2000
[2]ALong-RangeTransportationPlanForGreaterVancouver
[3]张兵,"敢问路在何方-战略规划的产生、发展与未来",城市规划,2002年第6期
[4]邹兵,"由『战略规划』到『近期建设规划』-对总体规划变革趋势的判断",城市规划,2003年第5期
[5]李晓江,"关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考",城市规划,2003年第2期
[6]姚士谋朱英明陈振光等著,"中国城市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合肥,2001
[7]胡序威周一星顾朝林,"中国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科学出版社,北京,2000
[8]IsabelleThomas,"TranspotationNetworksandtheOptimalLocationofHumanActivity",EdwardElgar,UK,2002
[9]潘海啸等编著,"大都市地区快速交通与城镇发展",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2002
[10]吴国兵,"中外城市郊区化的比较",城市规划,2000年第8期
[11]崔功豪,"都市区规划-地域空间规划的新趋势",国外城市规划,2001年第5期
[12]孙娟崔功豪,"国外区域规划发展与动态",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第2期
[13]SandraOtto,"ENVIRONMENTALLYSENSITIVEDESIGNOFTRANSPORTATIONFACILITIES",JOURNALOFTRANSPORTATIONENGINEERING/SEPTEMBER/OCTOBER2000
[14]ThomasB.Deen,"TRANSPORTATIONANDSMARTGROWTH",JOURNALOFTRANSPORTATIONENGINEERING/MAY/JUNE2000
[15]"中国城市规划发展趋势"课题组,"1997-1998年中国城市规划发展趋势",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第4期
[16]RobertCervero,"TheTransitMetropolis:AGlobalInquiry",IslandPress,Washington,DC.,1998
[17]武廷海,"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形态的影响研究述评",城市规划,2002年第4期
[18]FrancoisAscher,"生活方式和城市演变-关注新城市主义",《城市生活方式与多模式间的转换》,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2003
[19]《人民日报》记者 贺广华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曹昌/湖南报道
[20]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通知
全文10页 约12000字 叙述详尽
姓 名
所在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日 期
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道路规划理念与规划体系研究——谈长株潭交通一体化
目录:
1. 区域发展的趋势与特征分析
2. 区域路网规划体系
3. 长株潭城市群城际公路网络设计
4.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
5.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要求
6. 区域内部的市际交通系统规划
摘要:近年3月,中央从“十一五”规划的高度对城市群发展提出了要求。外界认为中央传递出来的信号是:中央确定了城市群的空间战略方向,21世纪将迎来中国城市群大发展时期。长株潭经济区构想的提出,比开发上海浦东的提议整整早了8年迄今已历24载春秋。作为中国区域经济自觉进行的第一次尝试——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的实践,虽然取得了“五同”、产业逐步聚集等成效,但现阶段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十分彻底。其经验与教训,对于众多跃跃欲试的后来者,无疑是一本极具借鉴意义的活教材。
关键词:现状分析、政策法规、可持续发展、建议、结论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先行产业。对于地处内地的成都来说,公路交通运输在其经济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公路交通运输不但促进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同时还从产业结构变动、加强对外经济联系、影响区域经济空间布局、促进城市化发展的角度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其后的定量分析奠定理论基础。在简要介绍成都市经济和公路交通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别运用弹性分析、路径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成都市公路交通运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运用对比的方法,从不同的公路网技术等级结构的角度对成都市公路交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进行结构性分析。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公路交通运输对成都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对外经济联系、经济空间布局和城市化的贡献水平。最后,对量化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在进一步分析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未来成都市如何发挥公路的引导作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我国交通运输系统各运输方式的规划是各自独立进行的。对于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规划,或者说能够促进各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规划,各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是综合性的,各交通运输方式只有协调一致、相互衔接的构成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才能高效的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这个整体目标。因此,制订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即致力于区域综合交通体系战略规划的研究。 根据战略规划的要求和综合交通体系的特征,本论文的研究按照三个步骤展开:首先研究交通运输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各运输方式协调发展问题,为区域综合交通体系战略规划方法的提出做准备;随后研究区域综合交通体系战略规划的总体框架;再研究该框架中的部分关键内容。 本文首先研究交通运输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重点研究交通运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与功能,分析交通运输与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的相互作用关系;着重分析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作用,探讨交通运输在各种区域发展理论中的地位与作用方式。 其次研究各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问题,旨在明确综合交通体系内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行政区划的调整,给城市空间的拓展和城市功能的完善提供了机遇,区域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将得到有力提升。本文以广州为例,基于“山水城田海”为特色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城市结构,结合新一轮的广州城市发展战略,探讨构建一个良好的交通运输系统。重点体现在构筑以机场、港口、铁路为龙头的现代化对外交通枢纽,以及建立高快速路和快速轨道的“双快”交通体系,缩小城市时空距离,满足大众出行需求和适应小汽车发展,促进城市空间拓展,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地位,保持城市活力和可持续发展,实现“适宜生活居住和适宜创业发展”的城市发展目标。
由于过去二十年大规模基础建设后设施水平的提高,使得本世纪交通发展面临重大转变:由注重偿还历史欠帐转向适度超前,交通不仅为适应区域与城市发展的需要提供保障,而且要发挥交通的引导作用,积极促进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由注重数量转向质量与数量并重,不仅要满足人民基本交通需求,而且要提供高质量、高水准的交通服务;由注重建设转向"建管"并举,不仅要加快交通建设,而且要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发挥交通设施效率;由注重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转向综合考虑区域交通发展,全局统筹、内外结合,重视市域交通对外辐射和衔接,既优化市域范围内的交通资源配置,又形成与周边交通融会贯通的格局。
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的道路网络,其规划必须主动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规划的理论、方法、体系,成为道路建设的先导。寻求区域空间发展与道路空间布局的协调发展途径,解决市区与市域、城市与城际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问题;寻求能主动适应城市化和快速机动化发展的路网规划理伦,研究规划的功能以及对于规划的要求,建立相应的规划方法、解决规划核心技术问题;研究适合都市圈和都市区(大城市郊区)的路网规划方法,开拓规划思路,建立与这种区域发展新格局相适应的规划体系和规划原则。
参考文献
[1]JamesO.Wheeler,YukoAoyama,BarneyWarf,"CitiesintheTelecommunicationsAge",ROUTLEDGE,NewYork,2000
[2]ALong-RangeTransportationPlanForGreaterVancouver
[3]张兵,"敢问路在何方-战略规划的产生、发展与未来",城市规划,2002年第6期
[4]邹兵,"由『战略规划』到『近期建设规划』-对总体规划变革趋势的判断",城市规划,2003年第5期
[5]李晓江,"关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考",城市规划,2003年第2期
[6]姚士谋朱英明陈振光等著,"中国城市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合肥,2001
[7]胡序威周一星顾朝林,"中国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科学出版社,北京,2000
[8]IsabelleThomas,"TranspotationNetworksandtheOptimalLocationofHumanActivity",EdwardElgar,UK,2002
[9]潘海啸等编著,"大都市地区快速交通与城镇发展",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2002
[10]吴国兵,"中外城市郊区化的比较",城市规划,2000年第8期
[11]崔功豪,"都市区规划-地域空间规划的新趋势",国外城市规划,2001年第5期
[12]孙娟崔功豪,"国外区域规划发展与动态",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第2期
[13]SandraOtto,"ENVIRONMENTALLYSENSITIVEDESIGNOFTRANSPORTATIONFACILITIES",JOURNALOFTRANSPORTATIONENGINEERING/SEPTEMBER/OCTOBER2000
[14]ThomasB.Deen,"TRANSPORTATIONANDSMARTGROWTH",JOURNALOFTRANSPORTATIONENGINEERING/MAY/JUNE2000
[15]"中国城市规划发展趋势"课题组,"1997-1998年中国城市规划发展趋势",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第4期
[16]RobertCervero,"TheTransitMetropolis:AGlobalInquiry",IslandPress,Washington,DC.,1998
[17]武廷海,"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形态的影响研究述评",城市规划,2002年第4期
[18]FrancoisAscher,"生活方式和城市演变-关注新城市主义",《城市生活方式与多模式间的转换》,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2003
[19]《人民日报》记者 贺广华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曹昌/湖南报道
[20]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