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话的儿化.doc
约16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北京话的儿化,全文10页9189字 论述全面儿化是指“儿”在成为构词后缀的发展过程中,使词根语素音节的元辅音最终发生音变的语音现象。儿化现象是北京话一大特色。儿化词是指带有儿化音节的词。儿化词运用得当,可以使语言更加准确、生动,增强表现力。儿化的研究是现代汉语研究的一个传统课题,作为研究对象由来已久。近年来,有关学者从不...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周伯通 发布
北京话的儿化
全文10页9189字 论述全面
儿化是指“儿”在成为构词后缀的发展过程中,使词根语素音节的元辅音最终发生音变的语音现象。儿化现象是北京话一大特色。儿化词是指带有儿化音节的词。儿化词运用得当,可以使语言更加准确、生动,增强表现力。
儿化的研究是现代汉语研究的一个传统课题,作为研究对象由来已久。近年来,有关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儿化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儿化的文章,更是举不胜举,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语音方面研究,其中又分为:
(一) 读音的不同:
李明的《<儿化>浅谈》中说,“儿化韵”的音值变化一般不出以下七种情况:
1)单元音韵母、、、,发音时都不妨碍卷舌,所以儿化时不产生变化,只需加上卷舌作用就行了。
2)单元音韵母、都是前高元音,发音时与卷舌发生冲突。因此在发完、之后,舌面下降后退,接着发央元音[],同时赶快卷舌。致使韵母、儿化时,要在原韵母之后加上[]。
3)韵母[]、[]儿化后消失,变成[]。
4)以为韵尾的韵母儿化后,-韵尾失去,变成主要元音加上卷舌作用。
5)韵母[]和[]也不便于卷舌,儿化后,[]变成[]再加卷舌。
6)以辅音为韵尾的韵母,儿化时-韵尾失落,变成主要元音加卷舌作用。
7)以辅音为韵尾的韵母,儿化时-韵尾和前面的主要元音合成鼻化元音,同时加卷舌作用。
李延瑞《论普通话儿话韵及儿化音位》也认为,由于儿化引起的连锁音变,韵母卷舌化了,韵母中包含的语音要素的音值也起了变化,产生了复杂多变的儿化韵系列。
[俄]莫景西的《“儿化”“儿尾”的分类和分区初探》认为,现代汉语的“儿化”“儿尾”可以归并为五种不同的发言类型,其语法作用也不尽相同。本文根据“儿化”“儿尾”的不同发音特点,列出其不同的地理分布情况。
陶蔭培、尹润薌的《略谈“儿化” 》提到儿化韵的念法时说,念儿化韵时,必须使末尾的元音卷舌,如果末尾的元音不便于卷舌,或末尾有个辅音妨害了卷舌,就会发生一些变化。
宇文长工的《关于儿母》想证明“二”和“儿”不仅声调不同,音质也不同。主要根据是什么地方的读音没说明,举的旁证是皖北和苏北的方言。
傅懋绩《对《关于儿母》的意见》认为,一种方言有它自己的语音系统,不能根据别处方言来分别这种方言本来不分的音位。因此,作者的旁证对于他的论断也没有帮助。
宇文长工《再谈儿母》目的在于用“儿化韵”的词儿,来证明“二”“儿”“蛾儿”三个字的韵尾“儿”的拼法应该是不同的。还建议儿母只作辅音用。
周殿幅《对《再谈儿母》的意见》认为,北京儿化韵的儿尾是同音的。“二”“儿”“蛾儿”三个字听起来的确有些区别,但不是辅音儿本身的区别,而是儿前面的主要元音的前后开合所影响的区别。
马文忠《右玉方言韵母儿化带来的变化》中提到,右玉方言韵母儿化以后带来三个变化:第一,36个可以儿化的韵母儿化以后只有、、、四个儿化韵;第二,去声字儿化以后调值与上声相同;第三,入声字儿化以后调值与阴平相同。第一项可称为儿化韵化,第二、三两项属于儿化变调。
参考文献
1. 鲁允中:《普通话的轻声和儿化》,出版社,年
2. 贾采珠:《北京话儿化词典》,
3. 赵杰:《北京话的满语底层和“轻音”“儿化”探源》,北京燕山出版社
4. 李思敬:《汉语“儿”[]音史研究》,
5. 胡明扬:《北京话初探》,
6. 林焘:《北京话儿化韵个人读音差异问题》,《语文研究》1996年第2
7. 平山久雄:《北京话一种儿化变调的成因》,《中国语文》2000年第5期
8. 林焘、沈炯:《北京话儿化韵的语音分歧》,《中国语文》1995年第2期
全文10页9189字 论述全面
儿化是指“儿”在成为构词后缀的发展过程中,使词根语素音节的元辅音最终发生音变的语音现象。儿化现象是北京话一大特色。儿化词是指带有儿化音节的词。儿化词运用得当,可以使语言更加准确、生动,增强表现力。
儿化的研究是现代汉语研究的一个传统课题,作为研究对象由来已久。近年来,有关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儿化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儿化的文章,更是举不胜举,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语音方面研究,其中又分为:
(一) 读音的不同:
李明的《<儿化>浅谈》中说,“儿化韵”的音值变化一般不出以下七种情况:
1)单元音韵母、、、,发音时都不妨碍卷舌,所以儿化时不产生变化,只需加上卷舌作用就行了。
2)单元音韵母、都是前高元音,发音时与卷舌发生冲突。因此在发完、之后,舌面下降后退,接着发央元音[],同时赶快卷舌。致使韵母、儿化时,要在原韵母之后加上[]。
3)韵母[]、[]儿化后消失,变成[]。
4)以为韵尾的韵母儿化后,-韵尾失去,变成主要元音加上卷舌作用。
5)韵母[]和[]也不便于卷舌,儿化后,[]变成[]再加卷舌。
6)以辅音为韵尾的韵母,儿化时-韵尾失落,变成主要元音加卷舌作用。
7)以辅音为韵尾的韵母,儿化时-韵尾和前面的主要元音合成鼻化元音,同时加卷舌作用。
李延瑞《论普通话儿话韵及儿化音位》也认为,由于儿化引起的连锁音变,韵母卷舌化了,韵母中包含的语音要素的音值也起了变化,产生了复杂多变的儿化韵系列。
[俄]莫景西的《“儿化”“儿尾”的分类和分区初探》认为,现代汉语的“儿化”“儿尾”可以归并为五种不同的发言类型,其语法作用也不尽相同。本文根据“儿化”“儿尾”的不同发音特点,列出其不同的地理分布情况。
陶蔭培、尹润薌的《略谈“儿化” 》提到儿化韵的念法时说,念儿化韵时,必须使末尾的元音卷舌,如果末尾的元音不便于卷舌,或末尾有个辅音妨害了卷舌,就会发生一些变化。
宇文长工的《关于儿母》想证明“二”和“儿”不仅声调不同,音质也不同。主要根据是什么地方的读音没说明,举的旁证是皖北和苏北的方言。
傅懋绩《对《关于儿母》的意见》认为,一种方言有它自己的语音系统,不能根据别处方言来分别这种方言本来不分的音位。因此,作者的旁证对于他的论断也没有帮助。
宇文长工《再谈儿母》目的在于用“儿化韵”的词儿,来证明“二”“儿”“蛾儿”三个字的韵尾“儿”的拼法应该是不同的。还建议儿母只作辅音用。
周殿幅《对《再谈儿母》的意见》认为,北京儿化韵的儿尾是同音的。“二”“儿”“蛾儿”三个字听起来的确有些区别,但不是辅音儿本身的区别,而是儿前面的主要元音的前后开合所影响的区别。
马文忠《右玉方言韵母儿化带来的变化》中提到,右玉方言韵母儿化以后带来三个变化:第一,36个可以儿化的韵母儿化以后只有、、、四个儿化韵;第二,去声字儿化以后调值与上声相同;第三,入声字儿化以后调值与阴平相同。第一项可称为儿化韵化,第二、三两项属于儿化变调。
参考文献
1. 鲁允中:《普通话的轻声和儿化》,出版社,年
2. 贾采珠:《北京话儿化词典》,
3. 赵杰:《北京话的满语底层和“轻音”“儿化”探源》,北京燕山出版社
4. 李思敬:《汉语“儿”[]音史研究》,
5. 胡明扬:《北京话初探》,
6. 林焘:《北京话儿化韵个人读音差异问题》,《语文研究》1996年第2
7. 平山久雄:《北京话一种儿化变调的成因》,《中国语文》2000年第5期
8. 林焘、沈炯:《北京话儿化韵的语音分歧》,《中国语文》199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