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践”与中国当代美学建构.doc
约5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论“实践”与中国当代美学建构,全文5页5296字 叙述真切内容提要:面对当代中国美学抉择的严重困境,本文认为应从“人生”(实践)的维度建构当代美学即“人生美学“或“新实践美学”。这既是历史的必然,是对中国传统人生美学的发展;同时更是现实的要求。为此,本文着重从对“实践”的理解、以及与“人生”之间的内在关系等方面,阐述了建...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周伯通 发布
论“实践”与中国当代美学建构
全文5页5296字 叙述真切
内容提要:面对当代中国美学抉择的严重困境,本文认为应从“人生”(实践)的维度建构当代美学即“人生美学“或“新实践美学”。这既是历史的必然,是对中国传统人生美学的发展;同时更是现实的要求。为此,本文着重从对“实践”的理解、以及与“人生”之间的内在关系等方面,阐述了建构“新实践美学”或“人生美学”的必然性及其基本原则。
关 键 词: 人生 实践 中国当代美学 新实践美学 人生美学
建构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找准自己的学科定位或基点。二十世纪的中国美学就一直在不断地寻觅着自己的这个“基点”。为了寻觅这个“基点“,形成了中国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几次美学热潮和一些重要的美学派别。除去客观效应外,各派别主观上都是为了一个目标:推动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努力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体系。中国当代美学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的美学转型将问题纳入了一个焦点: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之争。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分野就在于对“实践” 问题的理解。我认为要真正超越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还是要真正回到“实践”上来。“回到实践”已似乎是美学界普遍认同的无可争论的事实,其关键在于对“实践”的解读。因此如何完整准确地理解“实践”的内涵和意义就成为了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新突破。为此我提出了建构“新实践美学“或“人生美学“的策略,以消释当代美学研究中的偏差,真正超越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本文将着重阐述“实践”的内涵及其在当代美学建构中的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刘丕坤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4月第1版
[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M](孙周兴选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12月第一版。
阎国忠:《中国当代美学论争述评》[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第一版。
叶朗主编:《美学的双峰--朱光潜 宗白华与中国现代美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版。
李泽厚:《哲学探寻录》[J]载于《世纪新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一版。
张世英:《天人之际》[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第一版。
皮朝纲主编《审美与生存--中国传统美学的人生意蕴及其现代意义》[M],成都:巴蜀书社1999年3月版。
全文5页5296字 叙述真切
内容提要:面对当代中国美学抉择的严重困境,本文认为应从“人生”(实践)的维度建构当代美学即“人生美学“或“新实践美学”。这既是历史的必然,是对中国传统人生美学的发展;同时更是现实的要求。为此,本文着重从对“实践”的理解、以及与“人生”之间的内在关系等方面,阐述了建构“新实践美学”或“人生美学”的必然性及其基本原则。
关 键 词: 人生 实践 中国当代美学 新实践美学 人生美学
建构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找准自己的学科定位或基点。二十世纪的中国美学就一直在不断地寻觅着自己的这个“基点”。为了寻觅这个“基点“,形成了中国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几次美学热潮和一些重要的美学派别。除去客观效应外,各派别主观上都是为了一个目标:推动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努力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体系。中国当代美学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的美学转型将问题纳入了一个焦点: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之争。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分野就在于对“实践” 问题的理解。我认为要真正超越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还是要真正回到“实践”上来。“回到实践”已似乎是美学界普遍认同的无可争论的事实,其关键在于对“实践”的解读。因此如何完整准确地理解“实践”的内涵和意义就成为了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新突破。为此我提出了建构“新实践美学“或“人生美学“的策略,以消释当代美学研究中的偏差,真正超越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本文将着重阐述“实践”的内涵及其在当代美学建构中的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刘丕坤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4月第1版
[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M](孙周兴选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12月第一版。
阎国忠:《中国当代美学论争述评》[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第一版。
叶朗主编:《美学的双峰--朱光潜 宗白华与中国现代美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版。
李泽厚:《哲学探寻录》[J]载于《世纪新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一版。
张世英:《天人之际》[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第一版。
皮朝纲主编《审美与生存--中国传统美学的人生意蕴及其现代意义》[M],成都:巴蜀书社1999年3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