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1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变动趋势看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性和艰巨性.doc

约10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从21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变动趋势看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全文10页8780字 叙述真切1.前言:未尽的使命建国以来,中国人口在经历了50年代和60年代无计划的高速增长、70年代生育水平的大幅度下降和80年代的徘徊波动,终于在世纪之交成功地完成了传统意义上的“人口转变”历程,从而进入了低生育水平条件下的“后人口转...
编号:10-32886大小:111.50K
分类: 论文>社会学论文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周伯通 发布

从21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变动趋势看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全文10页8780字 叙述真切
1.前言:未尽的使命

建国以来,中国人口在经历了50年代和60年代无计划的高速增长、70年代生育水平的大幅度下降和80年代的徘徊波动,终于在世纪之交成功地完成了传统意义上的“人口转变”历程,从而进入了低生育水平条件下的“后人口转变”时期。然而,人口转变的完成,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口问题的解决,也不等于人口压力的减轻,更不能说人口与计划生育使命的结束。相反,低生育水平条件下的人口问题更为复杂化、多元化和隐蔽化。应该说,高生育水平下有人口问题,低生育水平下也有人口问题。高生育水平下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我们尚有经验可学,有教训可借鉴,而低生育水平下的人口问题也是发达国家头疼的社会经济问题之一,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没有感受到低生育水平下的人口问题,如人口老化问题、劳动力供给短缺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外来移民等问题,以及由人口问题引发的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和社会心理等问题。作为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口问题具有普遍性,但更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性。由于人口再生产自身的发展规律,尽管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中国人口数量仍然要继续增长至少35年,总人口还要增加3亿左右,即还要增长25%左右。令人担忧的是,中国的人口转变并非完全靠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的自然转变,在低生育水平的背后仍然有强大的反弹势能,任何外部环境的变化都可能引发生育水平的波动。回顾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历史,在生育水平降到更替水平以下若干年后转而回升到更替水平以上的现象并不罕见。

本文旨在估计未来中国人口的发展趋势,分析不利于生育水平稳定的若干因素,意在说明下世纪上半叶,特别是2010年以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参考文献

陈卫,黄小燕,“人口转变理论评述”,《中国人口科学》1999年第5期。

陈卫,“中国生育率转变与人口老化”,《人口研究》1993年第5期。

郭震威,关于下世纪人口发展的预测和说明,1999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口与计划生育立法背景材料》课题报告。

蒋正华、张羚广,中国人口报告,1997年,辽宁人民出版社。

刘铮,《中国人口问题研究》,1988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马赢通,《人口控制实践与思考》,1993年,甘肃人民出版社。

邬沧萍,“中国生育率下降的理论解释”,《人口研究》1986年第1期。

邬沧萍,穆光宗,“低生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

于学军,“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的人口控制问题”,《南方人口》1994年第1期。

于学军,杨书章,“对中国90年代生育水平的估计”,1999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未来人口发展与生育政策》课题报告。

张纯元,“关于下世纪初完善现行生育政策的若干思考”,《人口内参》1999年第1期,中国人口学会。

P. Hauser, 《World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1979.

United Nations, 《World Population Monitoring》,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