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文化理念与人类永续发展.doc

约5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生态环境、文化理念与人类永续发展,①页数 5②字数 6,815③ 摘要 今日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文化理念,“制天”而不“从天”、重竞争征服而漠视和谐、无限制利用物质而欠缺循环与回馈观念,已造成全球环境、气候、生态的极大危机。在此一时刻,反省中华文化的“天人合一”、“致中和”等等与自然和谐的文化理念,应该是吾人可多加努力发挥...
编号:5-33672大小:43.00K
分类: 论文>管理学论文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李牛牛 发布

生态环境、文化理念与人类永续发展

①页数 5

②字数 6,815

③ 摘要
今日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文化理念,“制天”而不“从天”、重竞争征服而漠视和谐、无限制利用物质而欠缺循环与回馈观念,已造成全球环境、气候、生态的极大危机。在此一时刻,反省中华文化的“天人合一”、“致中和”等等与自然和谐的文化理念,应该是吾人可多加努力发挥的一个课题。
本届人类学高级论坛的主题是“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为呼应此一主题,本次演讲拟从宏观的立场探讨说明生态环境的均衡维护与人类生存与永续发展的密切关系。吾人认为人类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其关键在于文化理念,也就是宇宙观、价值观、价值取向等等的作用。今日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文化理念,“制天”而不“从天”、重竞争征服而漠视和谐、无限制利用物质而欠缺循环与回馈观念,已造成全球环境、气候、生态的极大危机。在此一时刻,反省中华文化的“天人合一”、“致中和”等等与自然和谐的文化理念,应该是吾人可多加努力发挥的一个课题。


④关键字 采集狩猎、产食革命、工业革命

⑤参考文献
著名人类学家。1931年生于福建泉州。毕业于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1958-1960年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获人类学系硕士学位。1968年任台湾“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聘为台湾大学人类学系教授。1984年当选为台湾“中研院”院士、清华大学(台湾新竹)人文社会学院院长。2001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澳洲葛利芬大学荣誉博士。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多次来大陆访问、讲学和参加学术会议,为中央民族大学、华侨大学、广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山西大学等校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毕生从事田野调查研究,著有《文化的图象》、《信仰与文化》、《文化与行为》和《东南亚华人社会研究》等十六种。发表专业论文150余篇。

原文出处:文汇报 2004年11月23日
文章来源:中国网

转载自《中国社会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