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安捷伦81250误码测试仪 测量光通信系统的测量系统设计.doc

约39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基于安捷伦81250误码测试仪 测量光通信系统的测量系统设计,[目录]目 录第一部分内容摘要2第二部分光通信系统相关内容第一章数字光通信系统概述31.1基本光纤通信系统 31.2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31.3ccitt关于数字系统接口的建议 8第二章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测试2.1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92.2数字光纤通信...
编号:25-34347大小:427.50K
分类: 论文>通信/电子论文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bshhty 发布

基于安捷伦81250误码测试仪 测量光通信系统的测量系统设计

[目录]
目 录
第一部分 内容摘要……………………………………… 2
第二部分 光通信系统相关内容
第一章 数字光通信系统概述……………………………… 3
1.1 基本光纤通信系统………………………… 3
1.2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3
1.3 CCITT关于数字系统接口的建议………… 8
第二章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测试
2.1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9
2.2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误码性能参数……… 9
2.3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抖动性能参数……… 12
2.4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参数………… 13
2.5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光的接口测试参数 13
2.6 数字光通信系统测试的主要仪表………… 14
2.7 数字光通信系统各项参数的测试………… 15
第三部分 ParBERT 81250 43G测试仪及其检测光通信系统的方案
第三章 Agilent ParBERT 81250 43G测试仪的主要部件及功能
3.1 Agilent ParBERT 81250 43G误码率测试系统………… 19
3.2 Agilent ParBERT 43G 误码仪的体系结构……………… 20
3.3 Agilent ParBERT 43G 误码仪的应用模式……………… 22第四章 设计误码仪检测光通信系统的详细方案…………… 23第五章 总结 ………………… ………………………………… 24
第六章 参考文献 …………………………………………… 25
第七章 附录 ……………………………………………… 25



[原文]
第一章 光通信系统组成概述
20世纪70年代末,光纤通信开始进入实用化阶段,各种各样的光纤通信系统如雨后春笋在世界各地建立起来,逐渐成为电信传送网的主要传输手段。近几年来,光纤通信中的各种新技术,新系统也日新月异地发展着,在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地建设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光纤通信是以光波为载波,光纤为传输媒介的通信方式,在光纤通信系统中传输地信息,如电话和数据等信号,首先在系统的发送端变为光信号,即光调制,将低频电信号调制到高频的光载波上;已调制的光载波经光纤传输到接受端,然后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即光检波,从解调光波中取出低频电信号。
1.1基本光纤通信系统
最基本的光纤通信系统由数据源、光发送端、光学信道和光接收机组成,起主导作用的是光源、光纤、光发送机和光接收机。其中数据源包括所有的信号源,它们是话音、图象、数据等业务经过信源编码所得到的信号;光发送机和调制器则负责将信号转变成适合于在光纤上传输的光信号,再把光信号导入光纤,先后用过的光波窗口有0.85、1.31和1.55。光学信道包括最基本的光纤,还有中继放大器EDFA等;而光学接收机则接收从光纤上传输的光信号,并从中提取信息,然后转变成电信号,经解码后再作相应处理,最后得到对应的话音、图象、数据等信息。
光纤通信系统的主要优点有:(1) 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2) 线路损耗低,传输距离远。(3) 抗干扰能力强,应用范围广。(4) 线径细,重量轻。(5) 抗化学腐蚀能力强。(6) 光纤制造资源丰富。(7)无接地和共地问题 。(8)均衡容易。
下面是光通信系统图1.1。
1.2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随着光通信技术开始进入实用阶段,各种各样的光纤通信系统在世界各地先后建立起来了逐渐成为电信传送网、广电网,电力通信网的主要传输手段......

[参考资料]
1、 顾畹仪 李国瑞 编著 光纤通信系统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1999版
2、 金山 陈宝珍 编著 光纤数字通信技术 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7版
3、 Agilent ParBERT 81250 43G误码测试仪使用说明书及实验指导书
4、 陆 迪 广东增城电力光纤通信系统的现场测量 电力通信网

8、 欧裕德.我国光纤通信的应用与新进展.光通信技术,1997,21(1):6~11
9、 韦乐平.光同步数字传输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年
10、肖定中肖萍萍.数字通信终端及复接设备.北京邮电学院出版社,1991
11、彭承柱.光纤传输系统的误码特性及测量.现代电信科技,199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