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 高中生书面语言形象化表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oc
约65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硕士论文 高中生书面语言形象化表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67页共计48885字摘要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从学校教育、语言学得方面来说,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说是最能体现中学生的语用能力、语言素养的。为了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师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然而中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现状仍...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bfxqt 发布
硕士论文 高中生书面语言形象化表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67页共计48885字
摘要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从学校教育、语言学得方面来说,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说是最能体现中学生的语用能力、语言素养的。为了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师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然而中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现状仍不容乐观,大多数学生的作文语言干瘪、词汇贫乏,形象化表达不够。
笔者认为,语言的形象化表达就是指作者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适当运用一些修饰描摹的手法,在绘景、状物、叙事、抒情、说理时做到栩栩如生,鲜明动人。读者阅读时能透过文字,产生联想和想象,获得比较真切的形象感受。语言的形象化对人的存在、人的认知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都有重大的意义。对于高中生来说,形象化的书面语言,可以展现他们心灵之卓越,促进其形象思维的发展,推动语言能力的日臻完善。
那么,如何改变中学生书面语言贫乏、粗糙的现状呢?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笔者阅读了高一、高二学生的200份作文,访谈了若干名不同层面表达能力的学生,问卷调查了部分一线语文教师。基于以上细致的调查研究,笔者发现了不少问题,主要对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反思:一是学生书面语言的形象化表达存在各种差异和问题。差异和问题的存在是必然的,如何正确对待这种,我们教师应该有所作为。二是学生形象性的语汇积累极其不够,且大多数处于无意识积累状态,如何对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加强指导,特别是经典的引领,是我们教师应引起高度重视的。三是学生从阅读、写作教学中学得形象化语言的运用极少。如何将读写结合起来,设计一些书面语言形象化表达的训练,让学生在理性的参与下加速形象化表达能力的提高,这是教师着重要思考的。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作了一些理论探究和实践尝试,提出了以下四方面的对策:首先是通过记诵、品析等阅读积累培养学生对形象语言的敏感;其次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受大众语言的鲜活;第三是通过教师教学语言和下水作文的垂范,让学生接受教师优美语言的熏陶;第四是在以上大量吸收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从易到难,从分解到综合,从内孕到外化,运用仿写、换元、巧借、化用、写生等具有可操作性的表达训练,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形象化表达能力。一年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笔者所带两个实验班学生作文的语言普遍要比对照班学生的语言生动形象。因此,本研究可以为高中一线语文教师的作文语言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目 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 言………………………………………………………………………………
一、语言的形象化表达及其意义……………………………………………………
(一)语言的形象化表达………………………………………………………
1.语言形象化表达的概念………………………………………………………
2.形象化表达与非形象化表达的区别…………………………………………
(二)语言形象化表达的意义…………………………………………………
1.语言形象化表达对人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2.书面语言形象化表达对高中生发展的影响…………………………………
二、高中生书面语言形象化表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二)学生书面语言形象化表达的现状………………………………………
1.形象化表达手法运用的数量…………………………………………………
2.形象化表达手法运用的效果…………………………………………………
3.作文语言生动形象的个案……………………………………………………
(三)对调查结果的反思与建议………………………………………………
1.差异与问题的存在是事实,应正确对待……………………………………
2.形象性语汇的积累是关键,要充实丰富……………………………………
3.语言运用的学得是重点,需点拨引领………………………………………
三、提高高中生书面语言形象化表达能力的对策…………………………………
(一)阅读积累中增强对形象语言的敏感……………………………………
1.记诵以至积累…………………………………………………………………
2.品析以至敏化…………………………………………………………………
(二)生活体验中感受大众语言的鲜活………………………………………
1. 积累生活体验…………………………………………………………………
2.搜集鲜活语言…………………………………………………………………
(三)师生交流中欣赏教师语言的优美………………………………………
1.教师教学语言的潜移默化……………………………………………………
2.教师下水作文的示范引导……………………………………………………
(四)写作运用中学会语言形象化的表达……………………………………
1.换元……………………………………………………………………………
2.仿写……………………………………………………………………………
3.巧借……………………………………………………………………………
4.化用……………………………………………………………………………
5.写生……………………………………………………………………………
结 语………………………………………………………………………………
注 释………………………………………………………………………………
参考文献………………………………………………………………………………
致 谢………………………………………………………………………………
关键字:高中生,书面语言,形象化表达,现状分析,训练对策
参考文献
1.傅惠钧.教师口语艺术[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
2.刘大为.比喻、近喻与自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3.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4.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5.潘涌.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
6.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7.蔡伟.课堂教学创新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
8.倪宝元.语言学与语文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
9.李维鼎.语文言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10.申小龙.语文的阐释[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
11.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1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13.宋振华,吴士文,张国庆.现代汉语修辞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
14.陆稼祥.辞格的运用[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
15.申继亮,谷生华,严敏.中学语文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
16.刘淼.作文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17.马正平.高等写作学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18.韦志成.作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19.于漪.中学作文教学导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
20.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21.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
22.黄孟轲.中学作文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
23.王建华.语用学与语文教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
24.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25.李镇西.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迹[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
26.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27.祝新华.语文能力发展心理学[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
28.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9.章熊,张彬福,王本华.中学生言语能力发展的轨迹[J].中学语文教学,2002,⑷,⑸,⑹
30.余应源.立足言语形式——老问题,新角度[J].中学语文教学,2002,⑽.
31.刘大为.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知识问题[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5,⑷.
32.马正平.知行递变:写作行为的思维模式与内在机制[J].四川大学学报(社科版),1987,⑷.
33.王宁.汉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0,⑶.
34.章熊.关于“修辞格”、修辞、修辞教学的反思(三)[J].中学语文教学,2000,⑶.
35.李节.语文教育中的语言和言语问题[J].中学语文教学,2001,⑼.
36.徐江.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J].人民教育,2005,(9).
37.章熊.语文教学沉思录[J].中学语文教学,1997,⑴,⑵,⑶,⑷,⑸,⑹.
38.朱贻渊.语言教育不能疏离义理教育[J].语文学习,2003,⑾.
39.庄文中.文学语言及其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2000,⑺.
40.章熊,张彬福,王本华.语言技能研究[J]. 中学语文教学,2004,⑴,⑶,⑸,⑹.
67页共计48885字
摘要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从学校教育、语言学得方面来说,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说是最能体现中学生的语用能力、语言素养的。为了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师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然而中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现状仍不容乐观,大多数学生的作文语言干瘪、词汇贫乏,形象化表达不够。
笔者认为,语言的形象化表达就是指作者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适当运用一些修饰描摹的手法,在绘景、状物、叙事、抒情、说理时做到栩栩如生,鲜明动人。读者阅读时能透过文字,产生联想和想象,获得比较真切的形象感受。语言的形象化对人的存在、人的认知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都有重大的意义。对于高中生来说,形象化的书面语言,可以展现他们心灵之卓越,促进其形象思维的发展,推动语言能力的日臻完善。
那么,如何改变中学生书面语言贫乏、粗糙的现状呢?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笔者阅读了高一、高二学生的200份作文,访谈了若干名不同层面表达能力的学生,问卷调查了部分一线语文教师。基于以上细致的调查研究,笔者发现了不少问题,主要对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反思:一是学生书面语言的形象化表达存在各种差异和问题。差异和问题的存在是必然的,如何正确对待这种,我们教师应该有所作为。二是学生形象性的语汇积累极其不够,且大多数处于无意识积累状态,如何对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加强指导,特别是经典的引领,是我们教师应引起高度重视的。三是学生从阅读、写作教学中学得形象化语言的运用极少。如何将读写结合起来,设计一些书面语言形象化表达的训练,让学生在理性的参与下加速形象化表达能力的提高,这是教师着重要思考的。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作了一些理论探究和实践尝试,提出了以下四方面的对策:首先是通过记诵、品析等阅读积累培养学生对形象语言的敏感;其次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受大众语言的鲜活;第三是通过教师教学语言和下水作文的垂范,让学生接受教师优美语言的熏陶;第四是在以上大量吸收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从易到难,从分解到综合,从内孕到外化,运用仿写、换元、巧借、化用、写生等具有可操作性的表达训练,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形象化表达能力。一年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笔者所带两个实验班学生作文的语言普遍要比对照班学生的语言生动形象。因此,本研究可以为高中一线语文教师的作文语言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目 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 言………………………………………………………………………………
一、语言的形象化表达及其意义……………………………………………………
(一)语言的形象化表达………………………………………………………
1.语言形象化表达的概念………………………………………………………
2.形象化表达与非形象化表达的区别…………………………………………
(二)语言形象化表达的意义…………………………………………………
1.语言形象化表达对人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2.书面语言形象化表达对高中生发展的影响…………………………………
二、高中生书面语言形象化表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二)学生书面语言形象化表达的现状………………………………………
1.形象化表达手法运用的数量…………………………………………………
2.形象化表达手法运用的效果…………………………………………………
3.作文语言生动形象的个案……………………………………………………
(三)对调查结果的反思与建议………………………………………………
1.差异与问题的存在是事实,应正确对待……………………………………
2.形象性语汇的积累是关键,要充实丰富……………………………………
3.语言运用的学得是重点,需点拨引领………………………………………
三、提高高中生书面语言形象化表达能力的对策…………………………………
(一)阅读积累中增强对形象语言的敏感……………………………………
1.记诵以至积累…………………………………………………………………
2.品析以至敏化…………………………………………………………………
(二)生活体验中感受大众语言的鲜活………………………………………
1. 积累生活体验…………………………………………………………………
2.搜集鲜活语言…………………………………………………………………
(三)师生交流中欣赏教师语言的优美………………………………………
1.教师教学语言的潜移默化……………………………………………………
2.教师下水作文的示范引导……………………………………………………
(四)写作运用中学会语言形象化的表达……………………………………
1.换元……………………………………………………………………………
2.仿写……………………………………………………………………………
3.巧借……………………………………………………………………………
4.化用……………………………………………………………………………
5.写生……………………………………………………………………………
结 语………………………………………………………………………………
注 释………………………………………………………………………………
参考文献………………………………………………………………………………
致 谢………………………………………………………………………………
关键字:高中生,书面语言,形象化表达,现状分析,训练对策
参考文献
1.傅惠钧.教师口语艺术[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
2.刘大为.比喻、近喻与自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3.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4.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5.潘涌.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
6.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7.蔡伟.课堂教学创新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
8.倪宝元.语言学与语文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
9.李维鼎.语文言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10.申小龙.语文的阐释[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
11.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1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13.宋振华,吴士文,张国庆.现代汉语修辞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
14.陆稼祥.辞格的运用[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
15.申继亮,谷生华,严敏.中学语文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
16.刘淼.作文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17.马正平.高等写作学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18.韦志成.作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19.于漪.中学作文教学导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
20.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21.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
22.黄孟轲.中学作文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
23.王建华.语用学与语文教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
24.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25.李镇西.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迹[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
26.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27.祝新华.语文能力发展心理学[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
28.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9.章熊,张彬福,王本华.中学生言语能力发展的轨迹[J].中学语文教学,2002,⑷,⑸,⑹
30.余应源.立足言语形式——老问题,新角度[J].中学语文教学,2002,⑽.
31.刘大为.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知识问题[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5,⑷.
32.马正平.知行递变:写作行为的思维模式与内在机制[J].四川大学学报(社科版),1987,⑷.
33.王宁.汉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0,⑶.
34.章熊.关于“修辞格”、修辞、修辞教学的反思(三)[J].中学语文教学,2000,⑶.
35.李节.语文教育中的语言和言语问题[J].中学语文教学,2001,⑼.
36.徐江.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J].人民教育,2005,(9).
37.章熊.语文教学沉思录[J].中学语文教学,1997,⑴,⑵,⑶,⑷,⑸,⑹.
38.朱贻渊.语言教育不能疏离义理教育[J].语文学习,2003,⑾.
39.庄文中.文学语言及其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2000,⑺.
40.章熊,张彬福,王本华.语言技能研究[J]. 中学语文教学,2004,⑴,⑶,⑸,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