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干流典型断面底质细菌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ocx
约87页DOCX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长江干流典型断面底质细菌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3.25万字87页包括外文翻译,原创作品,通过查重系统 摘 要经济快速发展和水环境保护的滞后,导致大量污染物进入长江,改变了长江水体及底质的理化环境,对长江水环境的生态安全造成威胁。底泥作为河流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底质微生物可以对水环境的变化做出快速响应,是研究反映水生态系...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红提很好吃 发布
长江干流典型断面底质细菌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3.25万字 87页 包括外文翻译,原创作品,通过查重系统
摘 要
经济快速发展和水环境保护的滞后,导致大量污染物进入长江,改变了长江水体及底质的理化环境,对长江水环境的生态安全造成威胁。底泥作为河流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底质微生物可以对水环境的变化做出快速响应,是研究反映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以长江源头至入海口的六个干流江段(包括青海、重庆、宜昌、武汉、南京和上海)18个断面的底质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及PCR-DGGE分子生物技术等手段,分析了长江底质从源头至入海口细菌群落多样性分布及菌群组成的演变规律,阐明了其与底质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1)长江底质细菌微生物群体由17个菌门组成,优势菌群主要包括变形菌门(49.3%)、拟杆菌门(16.2%)、放线菌门(6.1%)、硝化螺旋菌门(5.3%)等。上游优势菌主要是β-变形菌和拟杆菌,下游优势菌主要是β-变形菌、γ-变形菌、α-变形菌及拟杆菌。
(2)从源头到入海口,长江底质菌群多样性主要呈现先增加再减少的演替规律。在长江干流不同江段间,菌群结构多样性和组成差异显著,江段间的菌群组成相似度范围为6.2%–95.6%。但在局部江段,呈现出不同的规律。长江中上游,相同江段不同断面的微生物群体组成保持基本一致,各断面间的相似度大于60%;而长江下游,同一江段不同断面的微生物群体组成差异明显,各断面间的相似度小于60%,表现出明显的环境区域效应。
(3)对底质理化特性与细菌群落组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海拔、有机质和TP对菌群组成变异的解释量最大,分别为26%(p< 0.01)、12%(p< 0.01)和8%(p< 0.01)。
关键词:长江,底质,细菌群落,多样性,理化性质
3.25万字 87页 包括外文翻译,原创作品,通过查重系统
摘 要
经济快速发展和水环境保护的滞后,导致大量污染物进入长江,改变了长江水体及底质的理化环境,对长江水环境的生态安全造成威胁。底泥作为河流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底质微生物可以对水环境的变化做出快速响应,是研究反映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以长江源头至入海口的六个干流江段(包括青海、重庆、宜昌、武汉、南京和上海)18个断面的底质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及PCR-DGGE分子生物技术等手段,分析了长江底质从源头至入海口细菌群落多样性分布及菌群组成的演变规律,阐明了其与底质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1)长江底质细菌微生物群体由17个菌门组成,优势菌群主要包括变形菌门(49.3%)、拟杆菌门(16.2%)、放线菌门(6.1%)、硝化螺旋菌门(5.3%)等。上游优势菌主要是β-变形菌和拟杆菌,下游优势菌主要是β-变形菌、γ-变形菌、α-变形菌及拟杆菌。
(2)从源头到入海口,长江底质菌群多样性主要呈现先增加再减少的演替规律。在长江干流不同江段间,菌群结构多样性和组成差异显著,江段间的菌群组成相似度范围为6.2%–95.6%。但在局部江段,呈现出不同的规律。长江中上游,相同江段不同断面的微生物群体组成保持基本一致,各断面间的相似度大于60%;而长江下游,同一江段不同断面的微生物群体组成差异明显,各断面间的相似度小于60%,表现出明显的环境区域效应。
(3)对底质理化特性与细菌群落组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海拔、有机质和TP对菌群组成变异的解释量最大,分别为26%(p< 0.01)、12%(p< 0.01)和8%(p< 0.01)。
关键词:长江,底质,细菌群落,多样性,理化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