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过程的中农村民主政治生活考察.doc

约7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城市化过程的中农村民主政治生活考察,页数:7字数:8484  一、理论背景与基本观点  80 年代初公社制的破除与村民委员会的产生,引起了经济学界、社会学界和政治学界诸多学者的关注,产生了大量学术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包含了村民自治的制度安排的价值评说( 徐勇,1997) ;自治效果的理论总...
编号:10-58683大小:39.00K
分类: 论文>其他论文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cnlula 发布

城市化过程的中农村民主政治生活考察


页数:7 字数:8484

城市化过程的中农村民主政治生活考察

  一、理论背景与基本观点
  80 年代初公社制的破除与村民委员会的产生,引起了经济学界、社会学界和政治学界诸多学者的关注,产生了大量学术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包含了村民自治的制度安排的价值评说( 徐勇,1997) ;自治效果的理论总结( 王振海,1998) ;以及自治法律规范的形成、调整和前瞻( 王振耀,1996 ;白钢,1998) ;还有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中的乡镇及村级运作方式和结构( 王铭铭,1998 年,王雅林,1998) 。这些研究给基层民主以深刻、有力的描述,然而其在知识脉络上主要承接主流意识形态和国家主义价值观,一般对政府政策作证伪或证实式阐释,并以此作为剖析的基本框架;或者在取向上注重社会存在方式研究而将国家作为体系外的参照物,一般不对正式政治架构、权力体系及运动方式作深刻的关怀。
  为此,对村民自治的实际绩效评价及基本趋势,一些学者提出了尖锐的质疑,党国印认为这种特殊的民主制度安排其“结果很难预料”( 党国印,1999) ,张小劲认为“自治制度下的村民实际的生活状况恐怕不是制度创设者所想的那样单纯”( 张小劲,1998) 。尽管这些论证从反面回应了上述研究的基本缺陷,但在方法上仅限于历史分析与经验判断,只是一种推测性的探究,缺乏实证剖析作为支撑。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外学者一直在追问中国到底是否存在市民社会领域的问题,或者说在何种限度下存在的问题,从罗·威廉(William Rowe) 、兰金(Mary.B.Rankin) 、萧邦·齐(R.Keith Schoppa) 及史大卫(David Strand) 等人西方中心主义式的学术范式的套用,到孔飞力(Phillp Kuhn) 和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 对这种虚拟自治空间的批判,同样映现了孔飞力意义深远的“大问题”,“这些过程——公域的扩张——究竟最好被看作是国家力量的萎缩,实际权力逐步向地区领袖让渡,还是国家力量在以隐藏的方式增长并向地方社会渗透和举办公益事业的范围借助的公共权威的名义扩展,以及财政收入相应增长的过程”(Phill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