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发展沿革——“资源—体制”框架的可行性分析.doc
约5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发展沿革——“资源—体制”框架的可行性分析,页数:5字数:6987在中国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经济资源和管理体制是两个核心的因素,在国家管理形式和乡村组织体制的变迁过程中起了持久的重要作用。据此本文假定,“资源—...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cnlula 发布
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发展沿革——“资源—体制”框架的可行性分析
页数:5 字数:6987
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发展沿革——“资源—体制”框架的可行性分析
在中国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经济资源和管理体制是两个核心的因素,在国家管理形式和乡村组织体制的变迁过程中起了持久的重要作用。据此本文假定,“资源—体制”的框架是分析中国国家和乡村社会关系的合理工具。这一框架应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经济资源的需求是国家介入乡村社会的主要动机;2、乡村社会的经济资源状况,是决定乡村社会体制选择及其运转的主要因素。以下结合国家与乡村关系演变的历史事实,论证假定框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一、资源需求和国家的进退在漫长的传统时代,国家和乡村社会的关系总体上是相对静止的。所谓“超稳定结构”是这种延续数千年状态的最好概括。但是,研究者不应该将此模式推至极端。此间,中国虽然没有社会结构的革新,但存在若干的王朝更替,以及同一朝代的兴衰,而这些正反映了国家与乡村关系的具体演变。一般情况是,在王朝强盛时期,国家会自然地加强对乡村社会的控制,例如汉代鼎盛时期,由乡村领袖担当基层的政府职务,以达到国家控制乡村的目的。(注:见马可斯·韦伯著《儒教与道教》第112页,洪天富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8月版。)与此相对应,王室衰微和朝代崩溃前夕,则表现为国家对乡村基层的失控。在一般的历史时期中,国家都倾向于尽可能加强对乡村社会的控制,原因很明显,严密控制不仅可以保证长治久安,维持国家和乡村社会间的资源流动模式,同时,严密的控制可以使国家加强对乡村税收的管理,更加充分地从乡村提取国家政治运作所需的经济资源。专制国家在正常时期是如此,在一些非常时期也同样表现出这一特征。如宋代王安石变法,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宋朝国家
页数:5 字数:6987
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发展沿革——“资源—体制”框架的可行性分析
在中国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经济资源和管理体制是两个核心的因素,在国家管理形式和乡村组织体制的变迁过程中起了持久的重要作用。据此本文假定,“资源—体制”的框架是分析中国国家和乡村社会关系的合理工具。这一框架应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经济资源的需求是国家介入乡村社会的主要动机;2、乡村社会的经济资源状况,是决定乡村社会体制选择及其运转的主要因素。以下结合国家与乡村关系演变的历史事实,论证假定框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一、资源需求和国家的进退在漫长的传统时代,国家和乡村社会的关系总体上是相对静止的。所谓“超稳定结构”是这种延续数千年状态的最好概括。但是,研究者不应该将此模式推至极端。此间,中国虽然没有社会结构的革新,但存在若干的王朝更替,以及同一朝代的兴衰,而这些正反映了国家与乡村关系的具体演变。一般情况是,在王朝强盛时期,国家会自然地加强对乡村社会的控制,例如汉代鼎盛时期,由乡村领袖担当基层的政府职务,以达到国家控制乡村的目的。(注:见马可斯·韦伯著《儒教与道教》第112页,洪天富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8月版。)与此相对应,王室衰微和朝代崩溃前夕,则表现为国家对乡村基层的失控。在一般的历史时期中,国家都倾向于尽可能加强对乡村社会的控制,原因很明显,严密控制不仅可以保证长治久安,维持国家和乡村社会间的资源流动模式,同时,严密的控制可以使国家加强对乡村税收的管理,更加充分地从乡村提取国家政治运作所需的经济资源。专制国家在正常时期是如此,在一些非常时期也同样表现出这一特征。如宋代王安石变法,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宋朝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