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半熟人社会.doc

约10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论半熟人社会,页数:10字数:11501——理解村委会选举的一个视角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 贺雪峰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行政村的形成过程的考察,认为行政村已大大不同于作为熟人社会的自然村的情况。行政村是规划的社会变迁的产物。在行政村中,村民之间相互认识而不熟悉,共享一些公众人物,但缺乏共同生活的空间...
编号:10-59357大小:42.00K
分类: 论文>其他论文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cnlula 发布

论半熟人社会


页数:10 字数:11501

论半熟人社会
——理解村委会选举的一个视角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 贺雪峰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行政村的形成过程的考察,认为行政村已大大不同于作为熟人社会的自然村的情况。行政村是规划的社会变迁的产物。在行政村中,村民之间相互认识而不熟悉,共享一些公众人物,但缺乏共同生活的空间。若将自然村看作熟人社会,行政村便可以称为“半熟人社会”。这对于理解目前发生在我国推行村民自治的过程中凸现的若干情形,如自然生出的规矩转换为商议达成的规章、舆论压力变为制度压力、长老政治变为能人政治等等,具有重要价值。在选举村干部时,因为行政村所具有的“半熟人社会”的特征,而使村民委员会选举大大不同于熟人社会的选举。 由熟人社会的选举到半熟人社会的选举,再到大众社会的选举,具有质的不同。 村民委员会选举无疑是当前发生在中国农村社会最为抢眼的一道风景线。尽管仍有人非议村委会选举及以村委会选举为核心的村民自治,但就学术界主流的意见认为,村委会选举及村民自治不仅构成了重构国家与农村社会关系的基础,而且可能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产生重大影响。笔者以为,无论如何,村民委员会选举及村民自治是牵涉到占中国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政治权力和农村基层政治社会运作方式的大问题,学术界应有更多人来研究正在实践中的村民委员会选举及村民自治。如何理解农村社会的性质,对于理解村民委员会选举和村民自治,显然具有重大关系。本人试图提出“半熟人社会”的概念,为理解村民委员会选举提供一个视角。 一、村的涵义及熟人社会 从历史上看,村是农村社会产生以来十分古老的一个概念。历史上村一直是以自然村的面目出现的,由于居住原因,可以分为村落、村庄、村寨。随着国家行政管理对农村的全面渗透,村日益纳入国家行政管理的体系,从而出现了行政村的概念。⑴ 习惯用法上,村可以与村落、自然村、村庄、行政村及至今日的村民委员会相联。村落、村庄、村寨、自然村的涵义基本相同,一般南方人习惯于称自然村为村落,北方人习惯称村庄,而山区习惯称村寨,均指农村的自然聚居群落。因为文化习俗、居住习惯、外界威胁、地形地貌等等方面的不同,不同地域的村庄聚落形式相当不同。有数千人的大村聚落,有一家一户的独居单元。但总的来讲,过去中国的传统村庄一般为数十人至数百人的中等聚落空间单元,这一空间单元成为村民长期聚居、繁衍的生活舞台。 在这种中等聚落的自然村范围内,由于累世聚居,“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村民之间彼此了解和熟悉,而成为“熟人社会”⑵。熟人社会应是理解中国传统乡村至为重要的一个概念。 在熟人社会,“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什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