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民币贬值的可行性.doc

约12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论人民币贬值的可行性,页数:12字数:15097  自 1997 年 11 月以来,国内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专家学者都一再指出:人民币不会贬值,理由是中国目前的外汇供求状况和外债结构良好且考虑到稳定大局的需要。问题是,这是不是合理的选择?    1992 年以来,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即便是在 1993 年实施宏观...
编号:10-59395大小:56.00K
分类: 论文>其他论文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cnlula 发布

论人民币贬值的可行性


页数:12 字数:15097


  自 1997 年 11 月以来,国内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专家学者都一再指出:人民币不会贬值,理由是中国目前的外汇供求状况和外债结构良好且考虑到稳定大局的需要。问题是,这是不是合理的选择?    1992 年以来,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即便是在 1993 年实施宏观调控以后, GDP 增长速度仍保持在 9 %左右。在紧缩货币的情况下,实现了低通胀和高增长的经济 " 软着陆 " 。这主要是由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大量增加以及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中国要继续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必然受这二者的制约。但是,在这次东亚金融危机中,日本、韩国受到了很大冲击。 1998 年 2 月标准普尔公司亦调低对香港的信贷评级,来自这些地区的对华投资大大减少。其次,在我国外贸进出口结构中,对经济增长有显著推动作用的一般贸易出口比重已降至 43 %,加工贸易出口增长迅猛,已达到全国出口总额的 57 %。从企业性质上看,国有企业出口仍处于主导地位,但在出口中所占比重已下降至 53 %,外资企业出口则上升至 43.5 % , 占据了我国对外出口的半壁江山。近年来,以美元折算的我国出口商品成本已接近国际市场平均水平,出口效益不断下滑。 1995 年下半年至 1997 年上半年,受出口退税迟滞的影响,国有外贸出口十分困难,呈现萎缩之势,加工贸易出口则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商品结构看,我国出口商品档次偏低,技术含量少,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依靠价格、数量竞争。外贸公司和生产企业之间普遍缺乏以利益为纽带的共生关系,买卖关系不够稳定;由于缺少行业规范和商会协调,高价抢购、低价竞销的状况屡见不鲜,经营秩序十分混乱。但是中国的出口存在着内在冲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内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严重,产品雷同,缺乏创新,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因而大量涌向国际市场。出口单价的下跌被数量的更大增长所掩盖,出口总额不断扩大;而国内需求因受到货币政策等因素的抑制,导致进口增长缓慢。因此,经常项目自 1992 年以来一直保持顺差,截至 1997 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迅速上升至 1400 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但这一地位是脆弱的。一方面,我国出口产品构成和地理方向过于依赖少数发达国家市场,极易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1995 年美国提出的对华贸易报复清单中,绝大多数产品涉及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旦实施,将对我国的生产和就业造成相当的影响。我国 1992 年以来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不断遭到反倾销调查,调查国家不仅有我国传统出口市场的发达国家,如美国、欧共体,还有新开辟的市场,尤以拉美国家为主。后者提出调查的个案数目上升很快,涉及多种轻纺产品,理由无一不是中国的产品损害了他们的同类工业。因此,以数量、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长是有极限的。如果西方国家经济衰退,或实施贸易限制,我国的出口必大受影响,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   另一方面,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主要动机是开拓中国市场,或把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的区域分销中心。 1992 年以前,我国对三资企业规定了内外销比例,虽然执行上并不严格,却使国外跨国公司心存疑虑,尤其是要求其自行平衡外汇,有悖于其来华投资的真实意图。 1992 年,我国正式提出以 " 市场换技术 " 的战略,以吸引跨国公司来华投资。 1993 年开始,外资大举进入中国。时至今日,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外资输入国。近五年的情况表明,外资企业进出口总体为逆差,意味着对资本项下外汇需求很大,对人民币贬值将是一个潜在的压力。   东南亚国家与我国产品结构有一定的雷同,该地区货币大幅贬值大大加强了其出口竞争力,尤其是轻纺、机电类产品。有观点认为:货币贬值将促使其零部件及机器设备进口成本上升,从而抵消其出口优势。这一看法忽视了几点: 1 、此次金融动荡使得这些国家外汇储备急剧下降,外汇严重短缺,大大抑制了进口需求; 2 、现有的进口机器设备尚未折旧完毕,改用国内替代原料也有可能; 3 、东南亚的设备、零部件主要来源于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