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主题与文的自觉.doc

约12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人的主题与文的自觉,页数:12字数:13459--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现象观俳徊期--一体化秩序下的高歌与迷失如果说前面两个时期的文学我们可以分别概括为"滥觞期":新旧交替中的迷惘与痛苦 ;"过渡期":多元整一趋势中的抉择与探索;那么到了1949年以后,即(1949-1978年)可 以说是一个徘徊期,其间多...
编号:8-59598大小:52.00K
分类: 论文>其他论文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cnlula 发布

人的主题与文的自觉


页数:12 字数:13459

人的主题与文的自觉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现象观俳徊期
--一体化秩序下的高歌与迷失
如果说前面两个时期的文学我们可以分别概括为"滥觞期":新旧交替中的迷惘与痛苦 ;"过渡期":多元整一趋势中的抉择与探索;那么到了1949年以后,即(1949-1978年)可 以说是一个徘徊期,其间多次出现反复式的波折,现象纷繁复杂,我们实在是难以轻易地给出 判定,今天的读者,研究者如果从历时性的角度看似乎是难以理解的,而且必然会得出悖论。 对这一阶段的文学现象,文艺政策提出全面的否定与质疑。如果从审美角度讲,我们今天的研 究者对这一阶段的文学也实在是贬多褒少,对这一阶段的文学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也似 乎缺乏一种探讨的勇气。既然如此,那么这一阶段的文学在那光怪陆离的现象后面隐藏着什么 样的本质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是困难的。那么下面我拟从这样几个方面对其展开论述。   一、国旗下的高歌按说,开时代之先河的文学,往往总是最具有生命活力的文学;同样 ,凡开时代之先河的文学家也是最具创造活力的作家。他们应该在时代的洪流中高扬他们的个 性,沸腾他们的青春与激情。他们也确实想这样做,他们自觉地把自己置身于时代的洪流中, 表现出当时人们的一种共同主题。   新中国的建立,使饱经磨难的中国民众看到了新生的希望;激发了他们一种内心深处的 活力;他们有着太多的理想与激情。也正因全身心以地投入了,往往就自然而然地迸发出赤热 的火花,捧出一颗滚烫的心来。他们不由自主地歌唱"风啊,自由地吹,/花啊,茂盛地开, /欢笑啊,到处飞扬。春天啊,永远地留在!"(严辰《迎春曲》),严冬太长久了,黑暗也 太沉寂了,有一种初见太阳的感觉。毫无疑义,这是人们当时一种发自内心的声音。同样,贺 敬之则用另一种欢欣的歌调高吟"社会主义的美酒呵,浸透我们每一个细胞,每一根神经。/ 把一连串的美梦都变成现实,/而梦想的翅膀又驾着我们更快地飞翔…?quot;(《放声歌唱》) ;就连老作家臧克家也禁不住内心的喜悦而豪迈地写道"生活的道路美丽又宽广,我的胸怀呵 是这么的舒畅,心头像只婉啭的春莺,按奈不住要歌唱的欲望。"(《凯旋。序句》),这便 是当时时代的主题,人的主题:他们心甘情愿地失去"自我",失去"小我",而把自己融合 在"大我"之中,"大我"取代了"小我"的位置,使得启蒙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的诸多问题得 以暂时的隐藏和悬置。艺术家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种开阔的视野,雄浑、磅礴的气势以及欢 快的语言来进行创作。"人"这样一个一直模糊不清的命题,在他们那里抽象化了,集合化了 。它掩盖个体人格,而代之以一种集体人格。这是可以理解的:他们从黑暗中走来,而新生的 社会却赋予了他们对光明的憧憬。正因为在黑暗中困顿得太久了,因此,当共和国一成立他们 便对其予以了热切的期盼。他们的心和新生的时代一起沸腾,因此这时的作家们用他们那真挚 的情感,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写出滚烫的诗句:郭小川在《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 民》、《在社会主义高潮中》放声欢呼;贺敬之在《回延安》、《放声歌唱》中放声高歌。这 时的作家和诗人们还可以说是以一种真诚的心态写作,自觉接受时代交给他们的任务,积极地 反映时代的主题的。他们自觉地将创作视为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同时也把这种源自于内心的创 作视作自己生命的构成。也许从审美角度讲,这些作家的创作都具有浓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