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特征与中国的机遇.doc
约14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时代特征与中国的机遇,页数:14字数:18718 张文木在《科索沃战争与中国新世纪安全战略》(载《战略与管理》1999年第3期)一文中说:现在人们常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事实上,自80年代开始的历史留给中国的和平与发展的“机会”在本世纪末北约抛开联合国单方面对南斯拉夫的大规模打击中正在结束。历史发生了变化...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Facebook 发布
时代特征与中国的机遇
页数:14 字数:18718
张文木在《科索沃战争与中国新世纪安全战略》(载《战略与管理》1999年第3期)一文中说:现在人们常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事实上,自80年代开始的历史留给中国的和平与发展的“机会”在本世纪末北约抛开联合国单方面对南斯拉夫的大规模打击中正在结束。历史发生了变化,中国是否也要调整自己的战略呢?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正是斯大林否定了布哈林在经济发展模式上的书生之见,采取符合时代变化的经济发展道路,当欧洲战火烧到边境的时候,苏联才幸免于难。张文木在他的另一篇文章《21世纪:战争与和平》(载《未来与选择参阅文稿》1999年第13期)中断言:事实上,现阶段的人类历史并没有进入真正的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冷战后它只是进入了资本运动的不平衡发展规律作用下的,并在历史中已被反复表现出来的战争与和平的“间歇”期。从历史的经验看,这次历史留给人类的和平间歇时期,恐怕是非常有限的。中国在80年代初发现并及时抓住的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机遇”,在本世纪结束的时候正在减少。对此我们应及时警觉,重新研讨对21世纪时代特征的基本判断。在最新发表的《台湾问题与中国前途》(载《战略与管理》1999年第5期)中,张文木更明白宣告:目前的形势已把中国的和平主义者逼到死角,和平与发展是现实已不存在的海市蜃楼。
科索沃的战火无疑对中国人的思想定势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波,一时间处于失衡的状态,但是像张文木这样明确质疑和挑战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毕竟还是比较少见的。和平与发展的机遇果然已经被科索沃的北约导弹炸飞了吗?我们正处在一个即将结束的和平“间歇”时期吗?80年代以来对时代主题与特征的基本判断应当重新检讨吗?笔者认为,有必要就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与张文木先生商榷。
一、和平;仅仅是“间歇”吗?
张文木认为现在的和平局面只是战争与战争之间的一个“间歇”期,也就是坚持战争不可避免论,而他的论证依据则是列宁的资本运动不平衡发展规律和帝国主义理论。为什么张文会给人们一种突兀感?原因在于帝国主义之类的措辞在中共和政府的文献中已经久违了。中共十二大报告指出:当今威胁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的主要力量是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中国把坚决同第三世界其他国家一起为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而斗争,看作自己神圣的国际义务。报告同时指出:世界大战的危险由于超级大国的争夺而越来越严重。但是,经验也表明,世界人民能够以坚持不懈的斗争打乱它们的战略部署。如果全世界人民真正团结一致,同霸权主义、扩张主义的一切表现进行坚决的斗争,世界和平是有可能维护的。而在中共十三大报告中就已经不再出现帝国主义的字眼。这是报告人的个人行为吗?显然不可能。邓小平说过,十三大报告一个字都不能改。十四大、十五大报告中也没有恢复十二大报告有关帝国主义的提法。然而,在这十几年中,学校教科书一直在继续讲授帝国主义的旧教条。是政治报告偏离了理论基础,因此现在需要由张文木这样的理论家来纠偏呢,还是学校文科教育严重脱离实际,赶不上理论创新和时代发展呢?相信多数人会选择后者。
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是世纪初的产物,如果到世纪末仍然鲜活有用,那么就完全有资格进入社会科学经典的殿堂。但是,从列宁本人开始,它就不断受到阉割与修正,最后则被以列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政党打入了冷宫。
根据列宁的理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后阶段,20世纪人类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帝国主义就是战争,战争必然导致革命,只有革命才能制止战争,除非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世界大战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列宁和托洛茨基在领导十月革命成功后,便不断鼓吹欧洲革命和世界革命,并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输出革命,否则,处于帝国主义国家包围中的弱小的苏维埃政权,就必然会被帝国主义强加的战争所扼杀。然而,历史的发展并不遵循理论的剪裁。外国干涉随着俄国内战的结束而结束,帝国主义似乎并无灭此朝食,将苏维埃政权掐死在摇篮中的气概。1921年俄国大旱,数千万人濒临绝境。美国商务部长兼救济署长赫伯特·胡佛在提出的两个先决条件——释放被关押的七名美国人和美方救济人员在分配救济物资时不受干预——被满足后,与苏俄方面签订了里加协定。美国救济署依照协定运去了七十万吨以粮食和药品为主的物资,光物资发放站就有15000个,共花费了6千万美元,除了美国国会的拨款,美国红十字会、联邦教会理事会和基督教青年会等民间组织发起了大规模的筹款活动,筹集到了数百万美元。在这次行动中,至少有一千万以上的俄国人(多数是儿童)因为美援而获救。事实教
页数:14 字数:18718
张文木在《科索沃战争与中国新世纪安全战略》(载《战略与管理》1999年第3期)一文中说:现在人们常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事实上,自80年代开始的历史留给中国的和平与发展的“机会”在本世纪末北约抛开联合国单方面对南斯拉夫的大规模打击中正在结束。历史发生了变化,中国是否也要调整自己的战略呢?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正是斯大林否定了布哈林在经济发展模式上的书生之见,采取符合时代变化的经济发展道路,当欧洲战火烧到边境的时候,苏联才幸免于难。张文木在他的另一篇文章《21世纪:战争与和平》(载《未来与选择参阅文稿》1999年第13期)中断言:事实上,现阶段的人类历史并没有进入真正的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冷战后它只是进入了资本运动的不平衡发展规律作用下的,并在历史中已被反复表现出来的战争与和平的“间歇”期。从历史的经验看,这次历史留给人类的和平间歇时期,恐怕是非常有限的。中国在80年代初发现并及时抓住的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机遇”,在本世纪结束的时候正在减少。对此我们应及时警觉,重新研讨对21世纪时代特征的基本判断。在最新发表的《台湾问题与中国前途》(载《战略与管理》1999年第5期)中,张文木更明白宣告:目前的形势已把中国的和平主义者逼到死角,和平与发展是现实已不存在的海市蜃楼。
科索沃的战火无疑对中国人的思想定势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波,一时间处于失衡的状态,但是像张文木这样明确质疑和挑战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毕竟还是比较少见的。和平与发展的机遇果然已经被科索沃的北约导弹炸飞了吗?我们正处在一个即将结束的和平“间歇”时期吗?80年代以来对时代主题与特征的基本判断应当重新检讨吗?笔者认为,有必要就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与张文木先生商榷。
一、和平;仅仅是“间歇”吗?
张文木认为现在的和平局面只是战争与战争之间的一个“间歇”期,也就是坚持战争不可避免论,而他的论证依据则是列宁的资本运动不平衡发展规律和帝国主义理论。为什么张文会给人们一种突兀感?原因在于帝国主义之类的措辞在中共和政府的文献中已经久违了。中共十二大报告指出:当今威胁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的主要力量是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中国把坚决同第三世界其他国家一起为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而斗争,看作自己神圣的国际义务。报告同时指出:世界大战的危险由于超级大国的争夺而越来越严重。但是,经验也表明,世界人民能够以坚持不懈的斗争打乱它们的战略部署。如果全世界人民真正团结一致,同霸权主义、扩张主义的一切表现进行坚决的斗争,世界和平是有可能维护的。而在中共十三大报告中就已经不再出现帝国主义的字眼。这是报告人的个人行为吗?显然不可能。邓小平说过,十三大报告一个字都不能改。十四大、十五大报告中也没有恢复十二大报告有关帝国主义的提法。然而,在这十几年中,学校教科书一直在继续讲授帝国主义的旧教条。是政治报告偏离了理论基础,因此现在需要由张文木这样的理论家来纠偏呢,还是学校文科教育严重脱离实际,赶不上理论创新和时代发展呢?相信多数人会选择后者。
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是世纪初的产物,如果到世纪末仍然鲜活有用,那么就完全有资格进入社会科学经典的殿堂。但是,从列宁本人开始,它就不断受到阉割与修正,最后则被以列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政党打入了冷宫。
根据列宁的理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后阶段,20世纪人类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帝国主义就是战争,战争必然导致革命,只有革命才能制止战争,除非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世界大战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列宁和托洛茨基在领导十月革命成功后,便不断鼓吹欧洲革命和世界革命,并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输出革命,否则,处于帝国主义国家包围中的弱小的苏维埃政权,就必然会被帝国主义强加的战争所扼杀。然而,历史的发展并不遵循理论的剪裁。外国干涉随着俄国内战的结束而结束,帝国主义似乎并无灭此朝食,将苏维埃政权掐死在摇篮中的气概。1921年俄国大旱,数千万人濒临绝境。美国商务部长兼救济署长赫伯特·胡佛在提出的两个先决条件——释放被关押的七名美国人和美方救济人员在分配救济物资时不受干预——被满足后,与苏俄方面签订了里加协定。美国救济署依照协定运去了七十万吨以粮食和药品为主的物资,光物资发放站就有15000个,共花费了6千万美元,除了美国国会的拨款,美国红十字会、联邦教会理事会和基督教青年会等民间组织发起了大规模的筹款活动,筹集到了数百万美元。在这次行动中,至少有一千万以上的俄国人(多数是儿童)因为美援而获救。事实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