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发展?.doc
约8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发展?,页数:8字数:5637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19年来通过经济全制改革调整农村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特别是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兴起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变和社会转型,失...
![](http://img.queshao.com/images/pcgzh.gif)
![](http://preview.queshao.com/tobuy/60124.gif)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Facebook 发布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发展?
页数:8 字数:5637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发展?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19年来通过经济全制改革调整农村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特别是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兴起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变和社会转型,失去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但是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不断降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带来的民工潮等问题,已引起学术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发展小城镇,是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一、中国农村剩途劳动力转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有1.2亿人左右,跨区域流动的劳动力达6000~8000万人,而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还以每年1000万人左右的速度增长。从转移方式来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有两种转移方式:一是“离土又离乡”模式,即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原居住地到其它城镇从事非农产业活动,并定居下来;二是“离土不离乡”模式,即农村剩余劳动力虽然从农业中转移出来,但是仍然居住在原来的村落,这些人口常常在非农产业和农业之间徘徊,没有彻底从农村转移出来。因此无论从数量上,带是从转移情况上来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HT4H〗1.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使得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难以转移?〖HT4F〗从表1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94年我国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28.7%,比1978年增加了10.79个百分点。但是总体上看,我国城市
页数:8 字数:5637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发展?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19年来通过经济全制改革调整农村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特别是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兴起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变和社会转型,失去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但是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不断降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带来的民工潮等问题,已引起学术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发展小城镇,是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一、中国农村剩途劳动力转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有1.2亿人左右,跨区域流动的劳动力达6000~8000万人,而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还以每年1000万人左右的速度增长。从转移方式来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有两种转移方式:一是“离土又离乡”模式,即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原居住地到其它城镇从事非农产业活动,并定居下来;二是“离土不离乡”模式,即农村剩余劳动力虽然从农业中转移出来,但是仍然居住在原来的村落,这些人口常常在非农产业和农业之间徘徊,没有彻底从农村转移出来。因此无论从数量上,带是从转移情况上来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HT4H〗1.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使得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难以转移?〖HT4F〗从表1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94年我国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28.7%,比1978年增加了10.79个百分点。但是总体上看,我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