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容量与适度人口问题研究.doc
约18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中国人口容量与适度人口问题研究,页数:18字数:19436人类对人口容量的关注与研究已有近400年的历史(cohen 1995)。对人口容量的研究实际上是对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关系的研究。这种研究自本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日益紧张,而受到普遍的重视和青睐。世界各国的专家、...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Facebook 发布
中国人口容量与适度人口问题研究
页数:18 字数:19436
中国人口容量与适度人口问题研究
人类对人口容量的关注与研究已有近400年的历史(Cohen 1995)。对人口容量的研究实际上是对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关系的研究。这种研究自本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日益紧张,而受到普遍的重视和青睐。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及有关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研究世界及各地区各国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以寻求缓解人地紧张关系的途径。中国对人口容量的系统研究开始于80年代,但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人口问题论争和50年代的人口问题大讨论中就已经出现(朱国宏 1996)。80年代以来的研究在理论、方法与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进展。进入90年代,有关人口容量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细致,研究的区域也更加广泛。人口容量或人口承载力问题是在对人口发展变化规律性的探索中十分敏感又十分重要的问题,对它的认识将影响到对人口态势的认识、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确定、对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努力(顾宝昌1998;Cohen 1998)。站在世纪之末,回顾与总结中国人口容量和适度人口问题研究的成果,不仅将使我们对人口容量研究的现状有一个较明确的认识,有助于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而且对增强我们对人口发展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的实践,都会有所帮助。本文将从人口容量研究的意义、人口容量的概念、特点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人口容量研究的方法以及对中国人口容量的估算等几个方面来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在本文的最后,简要介绍了国际上有关地球人口承载力研究的主要观点和结论。一、人口容量研究的意义美国人口学家科恩(Cohen, 1995)在他的著作《地球能养活多少人》中注意到,在地球承载力的研究中,生态学、经济学、地理学、土壤学和农学等领域的学者们以及学术政治家们都作出了努力和贡献,而非常奇怪的是,人口学家们却一直保持着沉默。一位著名的人口学家曾对他说,人口学家们之所以回避这一问题,是因为它所包含的相互关系太复杂,至今在这一问题中所使用的标准都很主观,过去的种种努力都显得很愚蠢。另一位人口学家则认为,人口承载力的问题至今还无法回答,但随着自然和社会科学的进步,最终会得到回答。而科恩自己认为答案现在不会有,以后也永远不会有,而对人类承载力的估计的真正的价值在于其在启发认识和指导行动中所起的作用。科恩的这段话表明,对地球人口容量或人类承载力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在不同学者之间存在着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类似的情况也存在于中国学者的研究中。中国大多数学者对人口容量的客观存在性和研究意义都持肯定态度。但也存在一些相反观点。“由于地理环境人口容量参数的不定性,使得一些专家和学者不得不承认,合理环境人口容量只不过是个类似‘虚数’的使用方便的概念”(孙峰华 1991)。“有些青年学者认为,人口容量是一个人为生造的不科学术语,研究人口容量意义不大,在某种程度上讲人口容量是不存在的”(张得志 1994) 。持这类观点的主要论据是:(1)国内关于人口容量的概念和研究目标都是一个最大值,而事实上,人口规模也有一个最小阀值问题。一个概念不能涵括事物的两个方面,这是不科学的体现。(2)人口容量研究的模糊性给它的研究价值蒙上阴影。人口容量比生物学意义上的动物环境容量要复杂得多。究其原因:首先,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很多,而有些社会经济因素是不可测定和预知的。其次,现实人口变化往往具有很大的滞后性、曲折性和隐蔽性。再次,人类自身对环境容量的影响远远超出一般动物种群。人类不仅可以维持超越自然生态系统的高人口容量,又有能力在极短的时间内毁灭人类自身和地球,因而使得人口容量的研究价值大打折扣,在某种程度上讲是没有实际意义的。(3)人口容量的研究结果只是一个阀门值,与现实人口规模有相当距离,人口规模不应该也不可能达到生物学意义上的环境容量极限。对于人类社会来说,社会经济因素已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区域自然环境条件,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是难以长期预测的,这是人口容量研究者难以胜任的。(4)对当前人口容量的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表示怀疑。与此相反,多数学者认为人口容量是客观存在的,大有研究之必要。其主要论点是:(1)人类生存环境是有限的,地球所能提供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有限的空间、资源、环境条件对于所能容纳的包括人类在内的任何生物种群的数量、规模都有一定的客观规定性;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看,环境人口容量及其对人口增长和数量规模的限制作用都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朱宝树 1989)。(2)正是由于人口容量研究具有一定的难度,人口容量与现实人口规模之间有一定差距,研究方法也还有待改进,才值得我们去研究。(3)人口容量的研究并不只是一个最大人口规模数值问题,人口容量的研究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在研究人口容量的过程中可以全面系统地分析该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特征及其协调发展关系,为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居民安居乐业提供科学依据。对人口容量的理解不能过于片面和狭窄
页数:18 字数:19436
中国人口容量与适度人口问题研究
人类对人口容量的关注与研究已有近400年的历史(Cohen 1995)。对人口容量的研究实际上是对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关系的研究。这种研究自本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日益紧张,而受到普遍的重视和青睐。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及有关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研究世界及各地区各国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以寻求缓解人地紧张关系的途径。中国对人口容量的系统研究开始于80年代,但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人口问题论争和50年代的人口问题大讨论中就已经出现(朱国宏 1996)。80年代以来的研究在理论、方法与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进展。进入90年代,有关人口容量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细致,研究的区域也更加广泛。人口容量或人口承载力问题是在对人口发展变化规律性的探索中十分敏感又十分重要的问题,对它的认识将影响到对人口态势的认识、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确定、对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努力(顾宝昌1998;Cohen 1998)。站在世纪之末,回顾与总结中国人口容量和适度人口问题研究的成果,不仅将使我们对人口容量研究的现状有一个较明确的认识,有助于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而且对增强我们对人口发展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的实践,都会有所帮助。本文将从人口容量研究的意义、人口容量的概念、特点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人口容量研究的方法以及对中国人口容量的估算等几个方面来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在本文的最后,简要介绍了国际上有关地球人口承载力研究的主要观点和结论。一、人口容量研究的意义美国人口学家科恩(Cohen, 1995)在他的著作《地球能养活多少人》中注意到,在地球承载力的研究中,生态学、经济学、地理学、土壤学和农学等领域的学者们以及学术政治家们都作出了努力和贡献,而非常奇怪的是,人口学家们却一直保持着沉默。一位著名的人口学家曾对他说,人口学家们之所以回避这一问题,是因为它所包含的相互关系太复杂,至今在这一问题中所使用的标准都很主观,过去的种种努力都显得很愚蠢。另一位人口学家则认为,人口承载力的问题至今还无法回答,但随着自然和社会科学的进步,最终会得到回答。而科恩自己认为答案现在不会有,以后也永远不会有,而对人类承载力的估计的真正的价值在于其在启发认识和指导行动中所起的作用。科恩的这段话表明,对地球人口容量或人类承载力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在不同学者之间存在着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类似的情况也存在于中国学者的研究中。中国大多数学者对人口容量的客观存在性和研究意义都持肯定态度。但也存在一些相反观点。“由于地理环境人口容量参数的不定性,使得一些专家和学者不得不承认,合理环境人口容量只不过是个类似‘虚数’的使用方便的概念”(孙峰华 1991)。“有些青年学者认为,人口容量是一个人为生造的不科学术语,研究人口容量意义不大,在某种程度上讲人口容量是不存在的”(张得志 1994) 。持这类观点的主要论据是:(1)国内关于人口容量的概念和研究目标都是一个最大值,而事实上,人口规模也有一个最小阀值问题。一个概念不能涵括事物的两个方面,这是不科学的体现。(2)人口容量研究的模糊性给它的研究价值蒙上阴影。人口容量比生物学意义上的动物环境容量要复杂得多。究其原因:首先,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很多,而有些社会经济因素是不可测定和预知的。其次,现实人口变化往往具有很大的滞后性、曲折性和隐蔽性。再次,人类自身对环境容量的影响远远超出一般动物种群。人类不仅可以维持超越自然生态系统的高人口容量,又有能力在极短的时间内毁灭人类自身和地球,因而使得人口容量的研究价值大打折扣,在某种程度上讲是没有实际意义的。(3)人口容量的研究结果只是一个阀门值,与现实人口规模有相当距离,人口规模不应该也不可能达到生物学意义上的环境容量极限。对于人类社会来说,社会经济因素已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区域自然环境条件,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是难以长期预测的,这是人口容量研究者难以胜任的。(4)对当前人口容量的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表示怀疑。与此相反,多数学者认为人口容量是客观存在的,大有研究之必要。其主要论点是:(1)人类生存环境是有限的,地球所能提供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有限的空间、资源、环境条件对于所能容纳的包括人类在内的任何生物种群的数量、规模都有一定的客观规定性;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看,环境人口容量及其对人口增长和数量规模的限制作用都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朱宝树 1989)。(2)正是由于人口容量研究具有一定的难度,人口容量与现实人口规模之间有一定差距,研究方法也还有待改进,才值得我们去研究。(3)人口容量的研究并不只是一个最大人口规模数值问题,人口容量的研究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在研究人口容量的过程中可以全面系统地分析该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特征及其协调发展关系,为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居民安居乐业提供科学依据。对人口容量的理解不能过于片面和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