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生育问题研究综述.doc
约19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中国人口生育问题研究综述,页数:19字数:19673一、生育的含义生育是一种生物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生育作为一种生物过程,最高生育力在理论上一般可确定为一个妇女在不实行任何限制的条件下,一生最多可生15~20个孩子。其根据主要来自50年代初古特马赫(alan f.guttmacher)关于生育的研究,他的推断是:亲...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Facebook 发布
中国人口生育问题研究综述
页数:19 字数:19673
一、生育的含义生育是一种生物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生育作为一种生物过程,最高生育力在理论上一般可确定为一个妇女在不实行任何限制的条件下,一生最多可生15~20个孩子。其根据主要来自50年代初古特马赫(Alan F.Guttmacher)关于生育的研究,他的推断是:亲自哺乳的妇女每24个月可生一胎,不亲自哺乳的19个月即可生一胎。如果照此计算,一个妇女的生育若不加限制且所生婴儿全部由自己哺乳,则在30年的育龄期(15~44岁)中最多可生15胎,在更为通用的35年育龄期(15~49岁)中最多可生17胎以上。若所生婴儿一部分不由生母哺乳,则在35年育龄期中最多可生20胎甚至更多。但是,这种生育上的最大生物潜能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目前都从来没有在绝大多数人群中实现过。这说明,生物因素只是给人的生育提供了可能,但要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还要受到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因素的制约。按照法国人口学家亨瑞(L.Henry)的定义,自然生育率(Natural Frtility)指不实行任何有意识的生育控制的人口生育水平(也有人称之为不避孕夫妇的生育率)。这里所说的人为生育控制不但包括避孕,还包括婚姻对生育的控制。在大多数社会中,婚姻是性交与生育的前提。在这种前提下,有生殖能力但无配偶的妇女由于没有性生活而不能怀孕与生育,这时婚姻就成了生育控制的一种手段。结婚越迟,其比例越低,生育控制的效果越大。自然生育率实际上是假定所有育龄妇女都结婚,且不使用任何以节制生育为目的的避孕措施情况下的生育率。显然,它主要与妇女的生物学特性(即自然生殖能力)、性交频率、自然生殖能力的成熟与结束年龄、产后(或小产或流产)待孕时间的长短、母体内胎儿死亡及死产概率等因素有关。而且,即使人人都结婚且不采取任何人为的避孕措施,社会习俗如产后哺乳期的长短以及一些社区流行妇女产后哺乳期不得与丈夫同居性交,丈夫父母亡故后不得与妻子同居以及其他一些带宗教色彩的禁欲等都影响到生育水平。对不同的人口或者同一人口的不同时期,上述各种因素对自然生育率的影响程度相差很大。自然生育率的精确测量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它受到如前所述许多难于精确测量的因素的影响。一般以两个途径估计自然生育率:一是根据一些至今仍然基本与世隔绝或因宗教原因而不实行任何人为生育控制的社区的生育数据;二是根据近代与现代避孕药具问世以前的历史生育数据。表 1中的哈特莱特人群①被认为是典型的自然生育状态。表1 哈特来特人口1921~1931年已婚妇女的年龄别生育率
年龄组
15~19
20~24
25~29
30~34
35~39
40~44
45~49
生育率
0.300
0.550
0.503
0.447
0.406
0.222
0.061
据记载,哈特莱特人都很健康,他们的宗教信用禁止一切形式的避孕。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哈特莱特妇女各年龄生育率之和为12.44,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哈特莱特妇女从15岁结婚,整个生育期都有配偶,到生育期结束时平均将生12.44个孩子。显然,不是所有的哈特莱特妇女都在15岁结婚,也不是整个生育期都有配偶。婚姻对生育的控制在哈特莱特人口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因此,哈特莱特人口的一般年龄别生育率并不是真正的“自然生育率”。而排除婚姻影响之后的哈特莱特已婚年龄别生育率可近似地看作是一种自然生育模式。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当代人类迄今为止生育率最高的哈特莱特人群,其妇女一生平均生育12.44个孩子,仍没能达到女性生殖力的极限15~20个孩子的数量。显然,一些外部力量的存在限制了女性生殖力极限的实现。任何一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因此,人类的生育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特定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对女性人口生育率的影响因素可分为直接影响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人口学家邦戈茨(J.Bongaartz)认为,直接因素是指那些直接与生育相关的生物学及行为学因素,包括自然生殖力水平、已婚比例、避孕比例及效果、人工流产、产后不孕时间等。其他社会、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是通过上述直接因素间接地发生作用,即:社会经济因素→直接决定因素→生育率。邦戈茨因此而建立了估计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TFR)的数学模型:TFR = Cm×Cc×Ca×Ci×TF其中:Cm是婚姻指数,用来测度育龄妇女处于婚姻状态的比重。当Cm接近于1时,意味着育龄妇女人口中的在婚比例几乎达到100%。换一种表达方式,即育龄妇女个人处在婚姻状态的时间几乎等于她的整个育龄期。中国妇女的普遍结婚的传统和农村地区早婚的习惯,便决定了中国妇女的婚姻指数Cm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Cc是避孕指数,用来测度已婚育龄妇女的避孕状态。当Cc的值接近于1时,表示已婚育龄妇女几乎没有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因而婚内生育处在一种自然状态下。随着避孕措施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普及,Cc的值大幅度下降,提高避孕指数Cc成为当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降低生育率的最重要手段。Ca是流产指数,用来测度妇女怀孕后的流产情况。当流产比例上升,Ca则下降,它对生育率的影响作用也是举足轻重不容忽视的。Ci
页数:19 字数:19673
一、生育的含义生育是一种生物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生育作为一种生物过程,最高生育力在理论上一般可确定为一个妇女在不实行任何限制的条件下,一生最多可生15~20个孩子。其根据主要来自50年代初古特马赫(Alan F.Guttmacher)关于生育的研究,他的推断是:亲自哺乳的妇女每24个月可生一胎,不亲自哺乳的19个月即可生一胎。如果照此计算,一个妇女的生育若不加限制且所生婴儿全部由自己哺乳,则在30年的育龄期(15~44岁)中最多可生15胎,在更为通用的35年育龄期(15~49岁)中最多可生17胎以上。若所生婴儿一部分不由生母哺乳,则在35年育龄期中最多可生20胎甚至更多。但是,这种生育上的最大生物潜能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目前都从来没有在绝大多数人群中实现过。这说明,生物因素只是给人的生育提供了可能,但要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还要受到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因素的制约。按照法国人口学家亨瑞(L.Henry)的定义,自然生育率(Natural Frtility)指不实行任何有意识的生育控制的人口生育水平(也有人称之为不避孕夫妇的生育率)。这里所说的人为生育控制不但包括避孕,还包括婚姻对生育的控制。在大多数社会中,婚姻是性交与生育的前提。在这种前提下,有生殖能力但无配偶的妇女由于没有性生活而不能怀孕与生育,这时婚姻就成了生育控制的一种手段。结婚越迟,其比例越低,生育控制的效果越大。自然生育率实际上是假定所有育龄妇女都结婚,且不使用任何以节制生育为目的的避孕措施情况下的生育率。显然,它主要与妇女的生物学特性(即自然生殖能力)、性交频率、自然生殖能力的成熟与结束年龄、产后(或小产或流产)待孕时间的长短、母体内胎儿死亡及死产概率等因素有关。而且,即使人人都结婚且不采取任何人为的避孕措施,社会习俗如产后哺乳期的长短以及一些社区流行妇女产后哺乳期不得与丈夫同居性交,丈夫父母亡故后不得与妻子同居以及其他一些带宗教色彩的禁欲等都影响到生育水平。对不同的人口或者同一人口的不同时期,上述各种因素对自然生育率的影响程度相差很大。自然生育率的精确测量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它受到如前所述许多难于精确测量的因素的影响。一般以两个途径估计自然生育率:一是根据一些至今仍然基本与世隔绝或因宗教原因而不实行任何人为生育控制的社区的生育数据;二是根据近代与现代避孕药具问世以前的历史生育数据。表 1中的哈特莱特人群①被认为是典型的自然生育状态。表1 哈特来特人口1921~1931年已婚妇女的年龄别生育率
年龄组
15~19
20~24
25~29
30~34
35~39
40~44
45~49
生育率
0.300
0.550
0.503
0.447
0.406
0.222
0.061
据记载,哈特莱特人都很健康,他们的宗教信用禁止一切形式的避孕。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哈特莱特妇女各年龄生育率之和为12.44,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哈特莱特妇女从15岁结婚,整个生育期都有配偶,到生育期结束时平均将生12.44个孩子。显然,不是所有的哈特莱特妇女都在15岁结婚,也不是整个生育期都有配偶。婚姻对生育的控制在哈特莱特人口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因此,哈特莱特人口的一般年龄别生育率并不是真正的“自然生育率”。而排除婚姻影响之后的哈特莱特已婚年龄别生育率可近似地看作是一种自然生育模式。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当代人类迄今为止生育率最高的哈特莱特人群,其妇女一生平均生育12.44个孩子,仍没能达到女性生殖力的极限15~20个孩子的数量。显然,一些外部力量的存在限制了女性生殖力极限的实现。任何一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因此,人类的生育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特定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对女性人口生育率的影响因素可分为直接影响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人口学家邦戈茨(J.Bongaartz)认为,直接因素是指那些直接与生育相关的生物学及行为学因素,包括自然生殖力水平、已婚比例、避孕比例及效果、人工流产、产后不孕时间等。其他社会、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是通过上述直接因素间接地发生作用,即:社会经济因素→直接决定因素→生育率。邦戈茨因此而建立了估计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TFR)的数学模型:TFR = Cm×Cc×Ca×Ci×TF其中:Cm是婚姻指数,用来测度育龄妇女处于婚姻状态的比重。当Cm接近于1时,意味着育龄妇女人口中的在婚比例几乎达到100%。换一种表达方式,即育龄妇女个人处在婚姻状态的时间几乎等于她的整个育龄期。中国妇女的普遍结婚的传统和农村地区早婚的习惯,便决定了中国妇女的婚姻指数Cm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Cc是避孕指数,用来测度已婚育龄妇女的避孕状态。当Cc的值接近于1时,表示已婚育龄妇女几乎没有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因而婚内生育处在一种自然状态下。随着避孕措施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普及,Cc的值大幅度下降,提高避孕指数Cc成为当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降低生育率的最重要手段。Ca是流产指数,用来测度妇女怀孕后的流产情况。当流产比例上升,Ca则下降,它对生育率的影响作用也是举足轻重不容忽视的。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