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金融体制改革.doc
约16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试论金融体制改革,页数:16字数:10182试 论 金 融 体 制 改 革论文摘要:一、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风险的关系。(1)金融体制改革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2)金融体制改革的非均衡性加大了金融风险。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防范金融风险的对策。(1)建成与社会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金融体制。(2)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cnlula 发布
试论金融体制改革
页数:16 字数:10182
试 论 金 融 体 制 改 革
论文摘要:
一、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风险的关系。
(1)金融体制改革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2)金融体制改革的非均衡性加大了金融风险。
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防范金融风险的对策。
(1)建成与社会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金融体制。
(2)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实行“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接控制”的管理体制。
党的十五大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做出了全面的部署,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通过对金融体制的改革,使金融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的要求。“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充分发挥金融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作用。是我们全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风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今后一个时期的主题,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金融体制,在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实行“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接调控”的新的管理体制是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核心之所在。
一、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风险的相互关系
(一)、金融体制改革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模式是:建立起在国务院领导下的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质金融分离,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和成就,为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人民银行向真正的中央银行转变,加速了以间接调控为主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的形成;金融法律框架基本形成;金融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从整体上降低了机构性金融风险;金融市场在不断探索中稳步发展,一个初具规模、分工明确的金融市场体系已基本形成,多种形式的金融市场,有利于合理分散金融风险。
(二)金融体制改革的非均衡性加大了金融风险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非均衡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风险,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金融资产数量与质量的非均衡,即在金融资产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金融资产质量的提高却十分缓慢、甚至下降;
②金融市场发展与市场机制建设的非均衡,即在金融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市场机制和市场监管制度的建设却明显滞后;
③金融对外开放与内部体制转变的非均衡,即在金融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深化的同时,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相对缓慢,如国有银行
页数:16 字数:10182
试 论 金 融 体 制 改 革
论文摘要:
一、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风险的关系。
(1)金融体制改革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2)金融体制改革的非均衡性加大了金融风险。
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防范金融风险的对策。
(1)建成与社会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金融体制。
(2)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实行“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接控制”的管理体制。
党的十五大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做出了全面的部署,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通过对金融体制的改革,使金融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的要求。“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充分发挥金融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作用。是我们全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风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今后一个时期的主题,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金融体制,在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实行“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接调控”的新的管理体制是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核心之所在。
一、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风险的相互关系
(一)、金融体制改革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模式是:建立起在国务院领导下的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质金融分离,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和成就,为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人民银行向真正的中央银行转变,加速了以间接调控为主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的形成;金融法律框架基本形成;金融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从整体上降低了机构性金融风险;金融市场在不断探索中稳步发展,一个初具规模、分工明确的金融市场体系已基本形成,多种形式的金融市场,有利于合理分散金融风险。
(二)金融体制改革的非均衡性加大了金融风险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非均衡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风险,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金融资产数量与质量的非均衡,即在金融资产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金融资产质量的提高却十分缓慢、甚至下降;
②金融市场发展与市场机制建设的非均衡,即在金融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市场机制和市场监管制度的建设却明显滞后;
③金融对外开放与内部体制转变的非均衡,即在金融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深化的同时,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相对缓慢,如国有银行
TA们正在看...
- cac-gl24-1997专用词“哈拉”使用的通用准则.ppt
- db11-z352-2006奥运会食品安全执行标准和适用原则.doc
- db2102t021-2001大连市地方标准收购生牛奶标准.doc
- db31-160—2005盒饭卫生和营养要求.doc
- db31-359-2006足浴服务卫生要求.doc
- db330481/t021-2003浙江海宁《非洲菊》标准.doc
- db46-42-2005海南省地方标准椰果卫生标准.doc
- db33178—2005林木种子检验规程.doc
- db33197.5-2004无公害胡柚第五部分:质量安全要求.doc
- db33225.1-2004开化龙顶茶第1部分苗木.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