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市场上的同步性问题分析.doc

约6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我国粮食市场上的同步性问题分析,页数:6字数:6409[摘要]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仅要立足于粮食形势的发展,更要立足于粮食市场上的基本国情。我国粮食市场最基本的国情是:粮食市场是一个大市场,但这个大市场却是由数量众多、规模很小、素质不高的市场主体组成的,这使得整个市场表现出严重的同步性问题...
编号:10-60902大小:31.00K
分类: 论文>其他论文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cnlula 发布

我国粮食市场上的同步性问题分析


页数:6 字数:6409

我国粮食市场上的同步性问题分析

[摘要]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仅要立足于粮食形势的发展,更要立足于粮食市场上的基本国情。我国粮食市场最基本的国情是:粮食市场是一个大市场,但这个大市场却是由数量众多、规模很小、素质不高的市场主体组成的,这使得整个市场表现出严重的同步性问题,这极大地影响了市场的稳定和效率。粮改应设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认为,解决同步性问题的主要办法是改革市场主体,重点是改革国有粮食企业。以大城市粮食加工分销系统跨地区收购、兼并、重组和改造粮食大县的粮站粮库和其它收购网点,走大型化、集团化、品牌化和一体化的路子,则是一条现实的改革途径。   (正文)目前,我国粮食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粮改方案的设计应立足当前情况和我国粮食市场上的基本国情,寻求既能应对不同粮食形势,保持市场稳定,又能稳步推进粮食流通市场化和现代化的新途径,特别要防止因粮改方式和步骤不当,引发大的市场波动。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供各方参阅。   一、1993年的经验:粮改方式步骤不当诱发市场波动   2003年下半年以来,粮食市场几次出现不稳的迹象,粮价似乎存在某种较大的上涨压力。我们不应当阻止由于供求关系趋紧所形成的价格上涨的压力,因为这正是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实现途径。但是,应当看到,我国现今的粮食市场机制是极不成熟的,市场机制本身常常夸大这种压力。粮改方式步骤不当也有可能通过改变市场机制运作的既定方式,主观制造出更大的上涨压力,从而引发大的市场波动。1993年的粮价波动基本就是这种情况,应当引以为鉴。   199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