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厂化和网络化的背后——组织理论的发展与困境.doc

约19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在工厂化和网络化的背后——组织理论的发展与困境,页数:19字数:27635  内容提要:本文分三个时期回顾了组织理论的发展: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40年代以前,组织研究的重点是组织内部劳动分工、人际关系,以及组织决策和管理,没有形成对组织的系统研究,也不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第...
编号:10-60930大小:89.00K
分类: 论文>其他论文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cnlula 发布

在工厂化和网络化的背后——组织理论的发展与困境


页数:19 字数:27635

在工厂化和网络化的背后
——组织理论的发展与困境
  内容提要:本文分三个时期回顾了组织理论的发展: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40年代以前,组织研究的重点是组织内部劳动分工、人际关系,以及组织决策和管理,没有形成对组织的系统研究,也不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第二个时期是40—60年代,对古典命题的反动促进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组织研究,特别是西蒙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系统论的应用,马奇等人的努力更使组织研究成为一个独立的科学领域。第三个时期是70年代以后,对前人研究的继承与发展形成了以实证主义传统为主流的一系列理论流派,包括权变理论、资源依附理论、种群生态理论、制度主义理论等;80年代中期以后,反主流的理论逐步产生影响,譬如文化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等。最后,本文还简要地分析了经典假设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认为在迈向网络化的今天,以工厂化为背景的组织理论经典假设已经面临困境。
?
在进入讨论之前,有几点必须先作交待。第一,在组织研究的发展史上,不存在一个自成体系的组织理论。人类关于组织的研究虽然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但是作为社会科学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却是本世纪40~60年代的事情(Scott,1994;hatch,1997,27),在漫长的史前和短暂的历史中,组织研究并不像某些社会科学如经济科学那样是一门所谓的学科。事实上,现代社会科学甚至人文学科都有自己的组织研究,1961年孔兹(Koontz,1961,174~188)对组织理论的发展曾经有过这样的评论,“那是一个语义的丛林”。因此,也就不存在一门所谓独立的、单纯的组织科学,各种组织研究自然涉及并反映各个学科关于组织的信念,组织研究所形成的各种理论和观点也没有办法构成一个系统,自然不可能建立一个学术史的叙述框架,将所有的理论包括在其中。同时,社会科学今天的发展已经在摆脱传统的模式,特别是以研究对象划分学科的模式;这就是说,任何学科都不可能将“组织”独占为本学科的独特研究对象,学科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依靠其对同一对象的独特视角。但是,本文并不打算单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反映组织研究的发展,而是在历时性叙述的同时希望综合地反映组织研究的各种主流问题和观点。
同时,我也充分地估计到,“综合地反映”往往会挂一漏万,往往会有把问题简单化的嫌疑;不过,我将尽(1这篇文章的第一稿成文于1994年,当时并没有准备发表。在写作的过程中,我特别和斯坦福大学的斯格特(Richard Scott)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的弗里格斯坦(Nell Fligstein)教授、英国克兰菲德商学院的哈奇(Mary Jo Hatch)教授、皮兹堡大学的谢弗里兹(Jay M. Shafritz)教授、犹他大学的奥特(J. Steven Otto)教授多次交换意见,他们毫无保留地给我介绍了组织研究的最新发展,并坦率地表达了他们对组织理论的看法和意见,还为我提供了一些最新的、他们认为最有价值的资料。另外,在写作期间与杜克大学周雪光教授深入的交谈也使我获益匪浅。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4期) 量做到不脱离主流问题、不丢掉主要观点。
第二,组织研究中也不存在统一的概念体系。譬如,对于“组织”的定义就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难题。不可否认的是,在这样复杂且歧义性极大的研究对象中产生出来的观点和理论不可能不会千差万别,甚至相互之间根本对立和很难进行比较和对话。这些都是本文的叙述必须面对却又无法克服的难题。为了行文的方便,在后面的讨论中我将不得不采用一些简单化的方法,譬如历时、分类、比较等方法。
第三,在后面的叙述和分析中,对某些学科的组织研究可能会有较多的叙述;对另一些学科的观点可能会叙述较少,甚至根本就不提及。这并不是因为我认为那些学科的研究和观点不重要或可以忽略,而是因为我对那些学科的组织研究缺乏了解。我希望本文的这个缺陷不至于引起误会甚至误导。
第四,在人类社会众多的组织中,研究者们情有独钟的是企业组织,许许多多的组织理论多是基于对企业组织的观察和分析。在后面的讨论中,我也无法回避这个历史事实;不过,我将尽力顾及从非企业组织中产生的观点和理论。
第五,本文的基本资料来源于英语文献。斯格特在90年代中期讲过这样一句话,60年代以后,组织理论的前沿显然已经在美国,美国组织理论发展不仅代表了英语世界的组织理论前沿,也代表了世界同一领域的前沿。哈奇也说,也许德国人或者法国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以英语发表的组织理论文章和著作的确代表了学术界的最新发展。由于语言能力的限制,我无法包括法语、德语和其他外语的文献。
?
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组织研究的理论来源和早期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主要介绍古典社会学理论和组织管理实践对组织研究的影响,特别是霍桑实验的影响和巴纳德;第二部分评介转折时期的组织理论,特别是60年代组织研究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出现;第三部分分析受系统论影响的理论创新直至80年代后期组织研究的发展,评述权变理论、资源依附理论、群体生态学理论、新制度主义理论、文化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第四部分简要分析工业社会发展和组织理论经典假设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理论的困境。
一、两个来源和巴纳德
(一)两个来源 现代组织理论观点的复杂性也许与其具有歧义性甚至相互对立的两个来源有关:社会学传统和管理学传统。①①弗里格斯坦(Fligstein)认为,还有一个经济学传统,并一再强调了经济学传统的重要性,特别是康芒斯、科斯和熊彼特的影响。
?
1、社会学派
涂尔干(1858~1917)对组织研究的影响主要来自他1893年出版的《劳动分工论》(De La Division Du Travail Social)。全书分三卷15章论述了工业社会中劳动分工的作用、原因和分工的各种变体,强调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结构转变,及随着专业化成长的等级制度和相互依赖关系。特别是,他通过自杀与工业社会的关系,阐述工业化对人类生活的冲击和影响,并由此强调组织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区别、分工的规则性,以及劳动分工对人类“社会需要”的满足等,从而把人类的生产组织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视角启发了后来的工业组织心理研究、组织行为研究、组织的经济性和社会性冲突研究等。
韦伯(1864~1920)对组织研究的影响来自于他的科层制理论。在一生的学术探索中,韦伯也致力于解释工业社会的特质。在《经济与社会》和《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①中,韦伯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人们称之为理想科层制的组织理论。与封建社会比较,韦伯认为工业化的首要特点是走向“理性”的社会和经济过程。早期的社会权威主要来自个人魅力和传统的社会结构力量,但是,“理性化”却使得权威的产生走向非人格化和脱离传统。在韦伯那里,组织理性和技术理性被相提并论,总的目标是提高效率,他启发了后来者从组织的技术层面寻求效率,并因此产生一批从组织结构、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