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生态足迹的核算与分析.doc
约20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江苏省生态足迹的核算与分析,18页共计8459字摘要:基于国内外生态足迹动态分析理论和最新成果,本文对江苏省1999-2004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为综合评价江苏省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999-2004年,江苏省人均生态足迹呈波动态势,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99年的0.5110hm 下降到2004年的0.4742 hm ,生...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bfxqt 发布
18页共计8459字
摘要:基于国内外生态足迹动态分析理论和最新成果,本文对江苏省1999-2004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为综合评价江苏省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999-2004年,江苏省人均生态足迹呈波动态势,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99年的0.5110hm 下降到2004年的0.4742 hm ,生态赤字反映出区域生态系统正处于人类过度开发利用的压力之下,生态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万元GDP生态足迹的平稳下降表明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能力在逐步增强。
目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1
一、引言 2
二、生态足迹的指标体系与研究方法 2
(一)生态足迹指标体系 2
(二)生态足迹研究方法 4
三、江苏省2004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 5
四、江苏省2004年可持续发展状况和生态安全分析 8
五、江苏省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趋势 9
(一)人均生态足迹变化 9
(二)人均生态赤字变化 9
(三)结构及其变化 10
(四)单位万元GDP的生态足迹变化 12
(五)与已有研究成果比较 13
(六)分析可能造成生态赤字的原因 13
六、结语与讨论 14
参考文献 16
关键词:生态足迹,江苏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坤民,温宗国,杜斌,等.生态城市评估与指标体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 杨开忠.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J].地球科学进展,2000,15(6):630-636.
[3]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地理学报,2000,55(5):607-615.
[4] 陈东景,徐中民.生态足迹理论在我国干旱区的应用与探讨--以新疆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1,24(4):305-309.
[5] 陈东景,徐中民,程国栋,等.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2001,23(2):164-169.
[6]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等.中国西部12省(区市)的生态足迹[J].地理学报,2001,56(5):599-610.
[7] Wackernagel M, lewan L, Hanson C B. Evaluating the use of nature capital with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 applications in Sweden and subregions[J].Ambio,1999,28(7):604-612.
[8] 江苏省统计局编.江苏统计年鉴.(2000-2005)[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05.
[9] Wackernagel M, Willame R. Our ecological footprint: reducing human impact on the earth[M].Philadelphia: New Society Publishers,1996•2-17.
[10] Wackernagel M. An evaluation of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J].Ecol Econom,1999,31: 315-320.
[11] Wackernagel M, Onistol, Bellop. et al. National natural capital accounting with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concept [J].Ecol Econom,1999,29:375-390.
[12] Wackernagel M, Onistol ,Bellop,et al.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nations commissioned by the earth council for the Rio+5 Forum [A].In:Rio+5 Forum.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Local Environmental Initiatives Toronto[C].Rio de Janeiro:The Earth Council for the Rio+5 Forum,1997,3-17.
[13]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编.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96-200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2004.
[14] 郭秀锐,杨居荣,毛显强.城市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以广州为例[J].地理研究,2003,22(5):13-17.
[15] 索丽生.江苏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79-80. [16] 魏静,冯忠江,郑小刚,刘晓丽.1995-2004年河北省生态足迹分析与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6):22-29.
[17]谢高地,鲁春霞,成升魁,等.中国的生态空间占用研究[J].资源科学,2001,23(6):20-23.
[18]范晓秋,姜翠玲,章亦兵.江苏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的生态足迹评价[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3):13-19.
摘要:基于国内外生态足迹动态分析理论和最新成果,本文对江苏省1999-2004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为综合评价江苏省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999-2004年,江苏省人均生态足迹呈波动态势,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99年的0.5110hm 下降到2004年的0.4742 hm ,生态赤字反映出区域生态系统正处于人类过度开发利用的压力之下,生态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万元GDP生态足迹的平稳下降表明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能力在逐步增强。
目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1
一、引言 2
二、生态足迹的指标体系与研究方法 2
(一)生态足迹指标体系 2
(二)生态足迹研究方法 4
三、江苏省2004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 5
四、江苏省2004年可持续发展状况和生态安全分析 8
五、江苏省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趋势 9
(一)人均生态足迹变化 9
(二)人均生态赤字变化 9
(三)结构及其变化 10
(四)单位万元GDP的生态足迹变化 12
(五)与已有研究成果比较 13
(六)分析可能造成生态赤字的原因 13
六、结语与讨论 14
参考文献 16
关键词:生态足迹,江苏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坤民,温宗国,杜斌,等.生态城市评估与指标体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 杨开忠.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J].地球科学进展,2000,15(6):630-636.
[3]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地理学报,2000,55(5):607-615.
[4] 陈东景,徐中民.生态足迹理论在我国干旱区的应用与探讨--以新疆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1,24(4):305-309.
[5] 陈东景,徐中民,程国栋,等.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2001,23(2):164-169.
[6]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等.中国西部12省(区市)的生态足迹[J].地理学报,2001,56(5):599-610.
[7] Wackernagel M, lewan L, Hanson C B. Evaluating the use of nature capital with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 applications in Sweden and subregions[J].Ambio,1999,28(7):604-612.
[8] 江苏省统计局编.江苏统计年鉴.(2000-2005)[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05.
[9] Wackernagel M, Willame R. Our ecological footprint: reducing human impact on the earth[M].Philadelphia: New Society Publishers,1996•2-17.
[10] Wackernagel M. An evaluation of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J].Ecol Econom,1999,31: 315-320.
[11] Wackernagel M, Onistol, Bellop. et al. National natural capital accounting with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concept [J].Ecol Econom,1999,29:375-390.
[12] Wackernagel M, Onistol ,Bellop,et al.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nations commissioned by the earth council for the Rio+5 Forum [A].In:Rio+5 Forum.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Local Environmental Initiatives Toronto[C].Rio de Janeiro:The Earth Council for the Rio+5 Forum,1997,3-17.
[13]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编.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96-200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2004.
[14] 郭秀锐,杨居荣,毛显强.城市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以广州为例[J].地理研究,2003,22(5):13-17.
[15] 索丽生.江苏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79-80. [16] 魏静,冯忠江,郑小刚,刘晓丽.1995-2004年河北省生态足迹分析与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6):22-29.
[17]谢高地,鲁春霞,成升魁,等.中国的生态空间占用研究[J].资源科学,2001,23(6):20-23.
[18]范晓秋,姜翠玲,章亦兵.江苏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的生态足迹评价[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3):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