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资本管理的关系.doc

约5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资本管理的关系,页数:3字数:3976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立在“资本至上”基础上的资本约束思想成为国际银行业新的价值坐标,并推动着风险管理理论和工具取得了革命性进展,在日趋完善和量化的过程中逐步确立了现代商业银行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系。   一、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及其演变   商...
编号:5-61084大小:27.00K
分类: 论文>其他论文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cnlula 发布

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资本管理的关系


页数:3 字数:3976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立在“资本至上”基础上的资本约束思想成为国际银行业新的价值坐标,并推动着风险管理理论和工具取得了革命性进展,在日趋完善和量化的过程中逐步确立了现代商业银行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系。
  
一、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及其演变   
商业银行风险可概括为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由于不确定因素影响而导致的损失可能性。实践中将损失分为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两种情况。预期损失作为正常的财务成本影响银行当期收益,而非预期损失则将消耗银行资本,影响银行的长远发展,并构成银行真正的风险。   (一)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发展与现状   20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和储贷危机以后,国外发达国家银行普遍重视信用风险管理,并由此催生了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在统一资本监管要求下,各银行积极构建以满足资本充足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系,资本作为直接吸收银行风险损失的“缓冲器”得到了广泛认同。20世纪90年代,金融衍生工具在银行领域迅速普及,市场风险问题日益重要,推动了巴塞尔委员会于1996年《修正案》中正式将市场风险纳入资本监管框架。随着金融创新步伐加快,一系列新的计量研究促成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技术的又一轮发展,进而建立以风险因子映射风险损失的计量基础,KMV、CreditMetrics等风险计量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实现了对单一资产或组合资产风险计量的深化和精确化。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国际银行业努力推动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新战略,以应对多风险联动的管理压力。不久前公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充分体现了这一新的管理理念,确立了银行监管的三大支柱,并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新协议更为精确和合理地计量银行各类风险并确立资本要求,大大提高资本管理的风险敏感度,反映和代表了未来银行业风险管理发展的方向。   (二)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与不足   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切块管理”到“一逾两呆”和“五级分类”的历史变迁,尤其是在加入世界贸组织和银监会成立以后,随着风险监管环境的逐步形成,各银行普遍强化了风险管理在银行内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在细化资产风险分类、债项评级、对违约损失率进行初步估算,以及内部评级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积累了一定成果。   但与国际银行业比较,中国银行业差距还比较明显,风险量化还处于初步阶段。由于数据、系统和人员制约,还难以对关键风险因子和资产组合进行准确计量,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计量基本还是空白。现有的风险管理技术不足以完成从风险量化到风险损失的映射,不能在银行内部准确衡量风险的总体水平和风险分布。风险控制主要还停留在传统的信贷质量管理上,而资本约束的作用只是体现为满足监管要求,与国际银行业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风险管理存在不小差距。   二、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及其发展   (一)传统资本管理的特点   20世纪90年代以前,银行资本管理还属于一项相对简单的活动。这一时期资本管理的主要特点表现为:(1)银行主要关心业务发展规模和收益,强调以业务扩张带动资本扩张,业务推进器成为资本管理的实践哲学。(2)资本管理呈现为筹资和分配两个相对松散的环节,资本总量和内部结构的确定与特定回报期的利润留存及股利分配政策没有明确的联系。(3)资本管理与风险管理未能统一,更无准确的计量方法和工具,难以科学衡量银行的最优资本规模和资本回报。   (二)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银行资本管理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银行业重新认识到资本对风险防范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出台《巴塞尔协议》确立了统一资本监管原则,强调资本的“风险缓冲器”本质,即资本被用于充分吸收银行非预期损失,发挥风险支撑的作用,这一定义从理论上使银行风险与资本建立了直接而明确的联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信用风险和其他风险的内部模型极大提高了银行计算风险损失的精度,并通过风险损失映射资本承担,实现了资本管理从监管资本到经济资本(EC)的飞跃。经济资本完全反映了银行自身风险特征,在性质上与作为可用资本的账面资本和作为资本底线的监管资本相区别。目前,许多国际性大银行资本充足水平维持在平均12%左右,高于8%的监管要求。经济资本的提出和应用不仅实现了建立在高度量化基础上的风险损失与资本承担的相互统一,而且不断推动着风险管理和资本管理的整体统一,确立了资本约束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三、资本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   (一)资本约束与风险管理具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资本约束从性质上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数量约束,即监管部门、市场以及银行内部需要银行业务发展进程与资本总量和结构保持适度协调,其管理的核心是准确的风险量化。二是质量约束,即在一定资本投入基础上股东和银行自身对资本回报的合理要求,主要是通过风险最优化提高资本回报。总体上,数量约束关注银行经营的安全性,主要影响银行生存问题,质量约束关注银行经营的效率性,主要影响银行的发展问题。要保持合理的资本水平,银行应实现风险管理与资本管理的对接,重新设计业务流程,提高资产定价能力,改善组织运行体系。   (二)资本的内部优化在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资本的内部优化或者风险最优化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整体资本回报,实现给定资本或风险时收益最大。过去衡量资本回报的核心标准是资本收益率(ROC)或资产收益率(ROA),这两个指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账面盈利能力,但都不能反映银行承担风险成本后的真实收益,实践中容易导致追求资产规模扩张或高风险利润。经济资本的运用使银行意识到资本回报必须建立在风险承担基础上,并作为资本成本进行扣除,由此逐步确立了提高股东价值这一更为合理和科学的资本回报评价标准。   一般将股东价值理解为企业市值扣除负债的部分,当资本回报超过资本成本时,股东价值得以增加。在实际管理中,银行一般用股东价值增加值(SVA)加以衡量,即资产收益扣除作为财务成本的融资成本、经营成本和预期损失,以及作为风险成本或资本成本的分配于特定资产的经济资本所要求的最低收益。实现股东价值增加至少应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资产定价能充分反映对应的风险并实现股东的风险溢价,使资产收益可以抵补所有分配的成本;二是能够对面临各种风险的各类资产或业务单元进行一致的业绩判断,获得不同资产或业务单元对股东价值贡献的具体信息;三是在此基础上确定总体的以及不同资产或业务单元的风险承担水平,并分配经济资本,继而调整资产或业务发展结构。   资产定价是随着风险量化技术发展及经济资本的运用而逐步趋于成熟的。早期,日本商业银行曾使用所谓“神风敢死队价格”谋求迅速的海外扩张,最终带来的却是漫长的银行危机和巨额坏账负担。资产定价包括贷款定价的目的在于准确衡量全部风险,并能够弥补风险损失,实现特定资产转换周期结束后可以为银行带来正的股东价值。经济资本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资产的风险特性,并通过差异化的定价吸收资产的各种风险损失,在资产定价中居于核心地位。当然,有时候银行根据自身战略发展需要,对某些重点开发的产品或需要大力扶持的项目制定较低的收益率和基准价格,但一般而言,定价策略的运用应不脱离充分弥补风险损失的基本原则,准确反映资本占用情况,并确保资本不被侵蚀。   相对于经济资本收益率的则是银行股东所追求的有效风险报酬,目前国际银行业大多使用早先由信孚银行开发的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RAROC)解决上述问题。RAROC表示特定资产或业务单元在扣除预期损失后的净收益与所占用经济资本的比值,RAROC较好地反映了任何资产或资产组合的资本回报水平。利用RAROC指标,银行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不同产品和业务单元是否在增进股东价值,以便对收益过低的项目进行取舍,将有限的资本投入到具有良好业绩和发展前景的项目之中,提高资本的整体利用效率并有效防范风险。   在实际工作中,银行决策层依据监管资本要求和银行风险偏好等确定一定阶段银行可承担的风险总额,即经济资本总额,结合已有的及预期的业绩评估分解到具体业务单元,通过实际的风险承担与限额比较,及时了解风险分布,并依据动态的风险回报比较和业务发展需要调整限额以优化风险。利用经济资本工具,银行对每项业务单元进行限额管理,也可将经济资本转化为风险敞口,运用敞口限额控制风险集中度。   (三)资本的内部优化构成整个资本管理链的核心环节   最优化风险的实质就是借助经济资本的确定和分配来管理银行风险,创造股东价值。风险承担与经济资本的映射关系为银行提供了统一资本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基础,银行的整体风险和风险分布严格受到经济资本约束,并通过内部的风险调整和资本配置增进股东价值。   资本的内部优化成为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使银行资本管理形成了完整的管理链条。现在,银行可通过经济资本的测算确定一定时期风险承担基础上的总体资本规模,并与现有的资本充足状况和资本结构进行比较,作为制定资本筹集或资本结构调整计划的重要参考;资本的内部优化扩大了资本收益基础,风险限额的调整也直接影响到银行的股利分配政策。总体上,银行资本管理已演变为资本筹集、资本的内部优化和资本的外部分配三个环节,从而使整个资本管理流程都与风险管理保持密切的联系和对接。为增进股东价值而不断实施的风险调整和资本调整,使银行的资本管理与风险管理一样,实现了从过去的静态和被动管理向动态和主动管理的递进。   建立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是未来中国商业银行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战略。中国银行业应逐步确立增进股东价值的管理理念;积极做好在数据、系统和技术等风险管理基础设施方面的准备;加快完善定价机制,提高定价合理性,重点是PD和LGD的研发工作;不断完善业绩评估和激励制度;建立集中化和垂直化的风险治理结构与控制流程,在政策上把握风险管理和资本管理的内在联系,最终实现风险管理与资本管理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