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朱熹的荒政思想与实践.doc
约20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略论朱熹的荒政思想与实践,页数:10字数:3854摘要:朱熹的荒政思想与实践在中国古代荒政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朱熹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太大,所以学术界多注重对朱熹儒学思想及其在中国哲学史上贡献的研究,而对其荒政思想与实践,虽有提及,但尚无专论。本文试图对朱熹安民、恤民、为民的荒政思想,及首创社仓...
![](http://img.queshao.com/images/pcgzh.gif)
![](http://preview.queshao.com/tobuy/61400.gif)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cnlula 发布
略论朱熹的荒政思想与实践
页数:10 字数:3854
略论朱熹的荒政思想与实践
摘要:朱熹的荒政思想与实践在中国古代荒政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朱熹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太大,所以学术界多注重对朱熹儒学思想及其在中国哲学史上贡献的研究,而对其荒政思想与实践,虽有提及,但尚无专论。本文试图对朱熹安民、恤民、为民的荒政思想,及首创社仓制度、利用赈灾钱粮兴修水利、不辞劳苦救灾活民、敢于弹劾救灾中的不法行为、为救灾献计献策等实践活动,作些初步探讨。 关键词: 朱熹; 荒政思想 ; 荒政实践 所谓荒政,是指救济灾荒的措施及其法令制度。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荒政制度。宋朝“凡振贫恤患之意,视前代尤为切至” [1] 。南宋时期的朱熹不仅是著名的理学大师,而且关心百姓疾苦,在荒政思想与实践方面也多有建树。本文试图对朱熹的荒政思想与实践作初步论述,不妥之处,敬请指正。一、 朱熹的荒政思想 朱熹在多年的地方官仕途生涯中,亲眼目睹了灾荒之年,饥民或流离失所,或饿死道路,或揭竿而起的现实,对荒政的认识极为深刻,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荒政思想。(一)、提出“蠲阁、赈恤本是一事”的主张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夏,天下大旱,宋孝宗诏令“监司、郡守条其民间利病”。朱熹随上疏提出,“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 [2] ;推行荒政,“蠲阁、赈恤本是一事,首尾相须”。如果“蠲放后时失实,使饥民已被输纳追呼之扰,然后复加赈恤,则与割肉啖口无异” [3] 。在朱熹看来,蠲免受灾地区的赋税与赈济是一体的。蠲免赋税为救灾之首,赈恤是救灾的重要环节,二者紧密相连。如果蠲免赋税不落实,受灾地区的饥民先受追输赋税骚扰,然后政府再去赈恤救济,就如割自身的肉给嘴吃一样,达不到安抚灾区老百姓的目的。朱熹还特别提出,“救荒之政,蠲除赈贷固当汲汲于其始,而抚存休养尤在谨之于其终”。也就是说,政府实施荒政,要善始善终,蠲除、赈贷只是荒政的前期工作,要使
页数:10 字数:3854
略论朱熹的荒政思想与实践
摘要:朱熹的荒政思想与实践在中国古代荒政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朱熹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太大,所以学术界多注重对朱熹儒学思想及其在中国哲学史上贡献的研究,而对其荒政思想与实践,虽有提及,但尚无专论。本文试图对朱熹安民、恤民、为民的荒政思想,及首创社仓制度、利用赈灾钱粮兴修水利、不辞劳苦救灾活民、敢于弹劾救灾中的不法行为、为救灾献计献策等实践活动,作些初步探讨。 关键词: 朱熹; 荒政思想 ; 荒政实践 所谓荒政,是指救济灾荒的措施及其法令制度。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荒政制度。宋朝“凡振贫恤患之意,视前代尤为切至” [1] 。南宋时期的朱熹不仅是著名的理学大师,而且关心百姓疾苦,在荒政思想与实践方面也多有建树。本文试图对朱熹的荒政思想与实践作初步论述,不妥之处,敬请指正。一、 朱熹的荒政思想 朱熹在多年的地方官仕途生涯中,亲眼目睹了灾荒之年,饥民或流离失所,或饿死道路,或揭竿而起的现实,对荒政的认识极为深刻,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荒政思想。(一)、提出“蠲阁、赈恤本是一事”的主张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夏,天下大旱,宋孝宗诏令“监司、郡守条其民间利病”。朱熹随上疏提出,“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 [2] ;推行荒政,“蠲阁、赈恤本是一事,首尾相须”。如果“蠲放后时失实,使饥民已被输纳追呼之扰,然后复加赈恤,则与割肉啖口无异” [3] 。在朱熹看来,蠲免受灾地区的赋税与赈济是一体的。蠲免赋税为救灾之首,赈恤是救灾的重要环节,二者紧密相连。如果蠲免赋税不落实,受灾地区的饥民先受追输赋税骚扰,然后政府再去赈恤救济,就如割自身的肉给嘴吃一样,达不到安抚灾区老百姓的目的。朱熹还特别提出,“救荒之政,蠲除赈贷固当汲汲于其始,而抚存休养尤在谨之于其终”。也就是说,政府实施荒政,要善始善终,蠲除、赈贷只是荒政的前期工作,要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