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oc

约35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北京女大学生就业供求状况调查 页数:35字数:16204一、引言(一)、问题的提出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高校毕业生就业改变分配安置政策,实行市场化的“双向选择”开始,“女大学生就业难”就引起社会的关注。所谓“女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指女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是指与同班或同届男生相比,女生择业时间相...
编号:66-61987大小:639.00K
分类: 论文>其他论文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cnlula 发布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北京女大学生就业供求状况调查


页数:35 字数:16204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高校毕业生就业改变分配安置政策,实行市场化的“双向选择”开始,“女大学生就业难”就引起社会的关注。
所谓“女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指女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是指与同班或同届男生相比,女生择业时间相对较长、工作单位相对较差。大学生就业问题仅仅是一般劳动就业问题,而女大学生就业问题除了劳动就业问题以外,还附带有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问题。
今年,由于大学扩招,毕业生人数增加等因素,大学生就业问题比往年更突出,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否也有相应变化?“女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一般劳动力市场供求问题,还是性别歧视问题?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的重点就是分析与评价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供求状况,讨论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问题。
调查研究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意义在于:1、有助于学校、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了解女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及其与男生就业意愿的异同;2、有助于了解劳动力市场上女大学生的供求状况及其与男生的异同;3、有助于维护劳动力市场的公正,如果有性别歧视要加以纠正,但也要反对把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合理选择误作性别歧视。

(三)、文献综述
关于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文献很多,现择以下数篇简介:
1、《人民日报》记者1987年7月31日报道:“拒收女大学毕业生现象又趋严重 张帼英(全国妇联副主席)呼吁积极消除性别歧视”,该报道说“自198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38号文件下达后,此类问题曾一度有所好转,但是,今年7月份以来,不断有应届女大学生和管学生分配的干部来全国妇联和《中国妇女报》社,反映今年的情况又趋严重。”报道表明,早在1980年代中期,“女大学生就业难”就已经出现,并且妇联部门一般认为,女大学生就业难基本上就是性别歧视。
2、潘锦棠等人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2年第6期发表了“男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差异之比较”一文,试图探讨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该文从其他“成就动机”、“就业期望”、“心理素质”、“价值取向”、“学业成绩”和“在校社会活动能力”等6个方面对人民大学在校大学生的就业素质进行了调查和男女两性比较。女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在校社会活动能力”不亚于男生,而在“成就动机”、“就业期望”、“心理素质”、“价值取向”等“潜在能力”方面得分低于男生,尤其是通过女生的择偶意向可以预料,婚后女生会比男生更多地承担家务。该文的结论是:“女大学生未来潜在能力低于男大学生是造成她们就业竞争力弱的基本原因”。但是这次调查并没有同时对用人单位进行大学生需求调查,所以没有劳动力需求方的数据。
3、谭琳在2002年2-7月通过对印刷媒体、网上人才市场、大型人才招聘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等就业渠道的调查,发现在上述就业平台上都不同程度存在“性别不平等”或“性别歧视”的现象,即提出“只要男性”或“男性优先”的 用人单位大大高于提出“只要女性”的单位,并且提出“只要男性”的单位或工种的“职业声望”高于“只要女性”的单位或工种。谭琳给出了“性别歧视”的定义是:“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是指根据性别、年龄、种族、宗教、政治身份或社会身份等非职业性因素而对具备相同职业资历或生产潜力的劳动者做出的任何区别、排斥或优惠。其结果是损害就业或职业上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但是她并没有证明男女求业者的“生产潜力”是“相同”的。(“招聘中的机会平等与歧视:一个急需政府规制的领域”载《中国妇女就业:现状与对策》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年3月版)
4、叶振文等在“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载《中国妇女就业:现状与对策》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年3月版)一文对厦门大学2002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分析。从就业过程到工薪期望,男生都优于女生,当女大学生被问及“你认为找工作过程中是否存在着对女生的性别歧视”时,87.8%的女生持肯定意见。但是该文对什么是大学生心目中的“性别歧视”并没有深究,也没有对劳动力需求单位进行相应的调查。

(四)、研究假设
根据研究目的,以及课题组成员以往的研究积累,本课题在设计问卷时提出如下假设:1、女生在校学习成绩和班级工作能力不比男生差。2、但根据多年劳动力市场“女性就业难”的行情,女生对职业与工资这两个方面的要求会低于男生。3、男生求职历程比女生较为顺利(其中男生“面试”机会多于女生)。4、用人单位偏爱男生,偏爱的主要原因是以往录用的男生工作业绩好于女生,或者女生的雇佣成本高于男生。

(五)、研究方法和思路
本次调查设计旨在了解“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结合劳动力市场上女大学生供求双方的意向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从“供方”来看,我们主要了解女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就业意愿”、“工薪要求”;从“需方”来看,我们主要了解用人单位(企业)愿意支付的工资、对本单位已往男女大学毕业生员工工作业绩的评价,及其对男女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偏好。
所使用的方法是1、问卷调查,2、男女两性对比,3、劳动力市场上女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供求对比。

(六)、问卷发放与回收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于2003年4月初到4月上旬,对北京市内的14
所大学本科应届毕业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对大学共计发放350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2814份,有效率80.4%。问卷发放与回收过程经过严格的监控,在性别比例、生源状况、专业分布上基本符合我国高校的总体特征,有一定代表性。
与此同时,课题组对全国范围内的部分用人单位发放了相配套的调查问卷。用人单位共75家回答问卷。


二、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一)、总体比例
本次调查根据学校类型和专业类型共抽取北京地区14所大学,回收问卷2814份,其中男生1484人,占52.7%,女生1314人占46.7%。被调查者总体性别比例及各校性别比例如表1、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