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分析.doc
约9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分析,页数:9字数:13267一、三种模式相关分析 1、海尔模式(1)从案例中看,海尔的差异化体现在进入不同区域市场时方法和产品的差异化。海尔产品线很长,如果单从产品角度来分,种类举不盛举,但根本来讲,产品和方法的不同都源于其进入的区域市场不同:高端市场,比如欧美,既要质优价廉,又要有设计或者功...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cnlula 发布
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分析
页数:9 字数:13267
一、三种模式相关分析
1、海尔模式
(1)从案例中看,海尔的差异化体现在进入不同区域市场时方法和产品的差异化。海尔产品线很长,如果单从产品角度来分,种类举不盛举,但根本来讲,产品和方法的不同都源于其进入的区域市场不同:高端市场,比如欧美,既要质优价廉,又要有设计或者功能上的附加值;中端市场,比如国内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因为市场同质化严重,必须提供和强调服务等无形附加值;而低端市场,比如农村,则不必讲究花哨,性价比和独特功能是关键。
(2)所谓名牌产品,不是靠广告吹出来的,也不是靠一味降价促销打出来的,最根本的还是基于目标消费者需求的设计、制造,无论是能洗地瓜的洗衣机,还是在海外本土研发制造,都反映了海尔对于营销顾客导向的理解,只有贴近顾客,听取他们的意见,产品才能赢得其青睐,才能成为真正的名牌,其他投机取巧的办法,都不是打造名牌的正途。
2、格兰仕模式:
“不强求在海外市场做GALANZ牌子,重在格兰仕制造”。这是对格兰仕国际化品牌战略的最好诠释。这种模式与台湾的制造型企业如出一辙———以OEM形式赚取制造利润。
这种模式的适用条件是:
(1)没有核心技术壁垒,具有无可比拟的制造业低成本优势
格兰仕的规模优势,在其他的家电种类中也不少见,最典型的就是长虹,但长虹为什么没有成功?彩电、DVD、手机等很多产品,核心技术根本不在国内品牌手中,即使它们具有了相当的规模,成本也不可能一降再降——专利费、核心技术转让费早已成为国外公司掐住中国企业海外扩张的“杀手裥”,到这个时候,降价和上规模只能带来利润空间的缩小,难以支撑。
(2)有比较良好的商业生态环境,并成为其中的主导者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格兰仕的规模,它的周围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完善的产业链,它不用担心原材料和相关配套器件的供货速度和质量,也节约了大量的物流成本,我相信格兰仕与它的供应链已经达到了“默契”的程度,这么低的交易成本,企业才有可能集中精力做OEM出口,并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主导者地位。反观其他行业:彩电企业经常为彩管或者LCD货源而发愁,电脑厂家更戏称自己“都是为INTEL打工”,在这种情况下,不会有哪个企业会采用格兰仕模式,那只意味着成为更辛苦的打工者。
(3)具有同微波炉行业一样的特点和发展”起点“
微波炉进入中国,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国内消费者对其认知不多,也不清楚什么品牌知名,当时做微波炉的主要是国外品牌和国内的格兰仕,国内市场上根本没有强势品牌,也没有哪个企业扩张规模,在国外微波炉普及率尚且不高的情况下,谁能占领中国市场的主要分额,谁就是整个行业的”老大“——现在看来这个发展起点是如此完美,可是当时却只有格兰仕看清了并敢于押下重注:在国外品牌还固守在高价柜台曲高和寡之时,格兰仕已经一次次的上产能、降价并且教育甚至”诱使“中国人接受微波炉,它送的赠品是最多的,它也是第一个在柜台和产品箱中附送微波炉烹调指南的。等到这个市场培育起来时,其他品牌才”醒“过来,可是此时格兰仕已经把行业门槛给提高了——消费者已经习惯了”只买对的不选贵的“,不象彩电是个外显性的产品,一个便宜的微波炉摆在厨房里也没人觉得丢份,于是想要强调自己是国内外著名品牌来避免价格战,也不行
页数:9 字数:13267
一、三种模式相关分析
1、海尔模式
(1)从案例中看,海尔的差异化体现在进入不同区域市场时方法和产品的差异化。海尔产品线很长,如果单从产品角度来分,种类举不盛举,但根本来讲,产品和方法的不同都源于其进入的区域市场不同:高端市场,比如欧美,既要质优价廉,又要有设计或者功能上的附加值;中端市场,比如国内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因为市场同质化严重,必须提供和强调服务等无形附加值;而低端市场,比如农村,则不必讲究花哨,性价比和独特功能是关键。
(2)所谓名牌产品,不是靠广告吹出来的,也不是靠一味降价促销打出来的,最根本的还是基于目标消费者需求的设计、制造,无论是能洗地瓜的洗衣机,还是在海外本土研发制造,都反映了海尔对于营销顾客导向的理解,只有贴近顾客,听取他们的意见,产品才能赢得其青睐,才能成为真正的名牌,其他投机取巧的办法,都不是打造名牌的正途。
2、格兰仕模式:
“不强求在海外市场做GALANZ牌子,重在格兰仕制造”。这是对格兰仕国际化品牌战略的最好诠释。这种模式与台湾的制造型企业如出一辙———以OEM形式赚取制造利润。
这种模式的适用条件是:
(1)没有核心技术壁垒,具有无可比拟的制造业低成本优势
格兰仕的规模优势,在其他的家电种类中也不少见,最典型的就是长虹,但长虹为什么没有成功?彩电、DVD、手机等很多产品,核心技术根本不在国内品牌手中,即使它们具有了相当的规模,成本也不可能一降再降——专利费、核心技术转让费早已成为国外公司掐住中国企业海外扩张的“杀手裥”,到这个时候,降价和上规模只能带来利润空间的缩小,难以支撑。
(2)有比较良好的商业生态环境,并成为其中的主导者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格兰仕的规模,它的周围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完善的产业链,它不用担心原材料和相关配套器件的供货速度和质量,也节约了大量的物流成本,我相信格兰仕与它的供应链已经达到了“默契”的程度,这么低的交易成本,企业才有可能集中精力做OEM出口,并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主导者地位。反观其他行业:彩电企业经常为彩管或者LCD货源而发愁,电脑厂家更戏称自己“都是为INTEL打工”,在这种情况下,不会有哪个企业会采用格兰仕模式,那只意味着成为更辛苦的打工者。
(3)具有同微波炉行业一样的特点和发展”起点“
微波炉进入中国,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国内消费者对其认知不多,也不清楚什么品牌知名,当时做微波炉的主要是国外品牌和国内的格兰仕,国内市场上根本没有强势品牌,也没有哪个企业扩张规模,在国外微波炉普及率尚且不高的情况下,谁能占领中国市场的主要分额,谁就是整个行业的”老大“——现在看来这个发展起点是如此完美,可是当时却只有格兰仕看清了并敢于押下重注:在国外品牌还固守在高价柜台曲高和寡之时,格兰仕已经一次次的上产能、降价并且教育甚至”诱使“中国人接受微波炉,它送的赠品是最多的,它也是第一个在柜台和产品箱中附送微波炉烹调指南的。等到这个市场培育起来时,其他品牌才”醒“过来,可是此时格兰仕已经把行业门槛给提高了——消费者已经习惯了”只买对的不选贵的“,不象彩电是个外显性的产品,一个便宜的微波炉摆在厨房里也没人觉得丢份,于是想要强调自己是国内外著名品牌来避免价格战,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