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嵌、自主与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重建.doc

约7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镶嵌、自主与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重建,页数:7字数:8009一、背景和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转型,大批产业工人失业成为了中国的一种持续性潮流,以至中国城镇的实际失业人数一度达到2000万人,实际失业率在10%左右(杨宜勇,2001)。下岗失业使得城市贫困和贫富差距扩大成为中国的一个显性问题。为应对大批产业工人...
编号:10-63059大小:49.00K
分类: 论文>其他论文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cnlula 发布

镶嵌、自主与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重建


页数:7 字数:8009


一、背景和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转型,大批产业工人失业成为了中国的一种持续性潮流,以至中国城镇的实际失业人数一度达到2000万人,实际失业率在10%左右(杨宜勇,2001)。下岗失业使得城市贫困和贫富差距扩大成为中国的一个显性问题。为应对大批产业工人下岗失业而导致的贫困面的急剧扩大,中国于2001年在全国城镇实行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这种以生存标准设计的低保体系的最大缺憾是受助者可能永远不能积累资产,无论是金融资产、社会资本还是人力资产,终究无力摆脱贫困,从而引发诸多个人和社会问题。
资产可以用来脱贫,是因为它不是简单的消费品,而是一种可以坚守的“股份”,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用来生产经济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利益,促进走出贫困和社会流动(Sherraden,1991:p155-156)。可见,资产并不仅仅是人们用来维持生计的资源,资产给人们带来了计划和行动的能力(Anthony Bebbington, 1999: p5)。资产建设和社区发展计划帮助受助者建设和使用资源资产,其中个人、组织或社区能够获取、发展、增进及传递给下一代。这些资产不仅包括金融性资产和自然资源,而且还包括人力资产和社会联结。其中,社会联结是一种社区关系,包括社会资本和市民文化,能够消除贫困群体的孤立无援,正如人际网络和代际网络是个人获得保障和支持的必要基础。在美国,政府通过个人发展帐户帮助弱势群体积累资产而达到减贫效果的社会福利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功(Sherraden,2005),使资产为本的社会政策一时受到推崇。问题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国情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下岗失业而催生的贫困者应该通过何种机制才能逐步积累个人资产,从而减弱贫困,重新步入常人生活领域。或者说,在拥有相对丰富的人力资产的基础上,他们是首先应该积累金融性资产还是社会资本?

二、预设和政策实验
本文预设,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要实施资产为本的社会福利政策,在有目的地继续丰富受助者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