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及发展方向.doc

约26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及发展方向,页数:26字数:30127目次序论1.研究的目的2.研究的方法及范围二.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历史及改革阶段1.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历史2.改革的阶段三. 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及困境1.合作机制的异化2.对三农的服务不足3.现实制度安排下的困境4.改革面临的难点四...
编号:10-63138大小:155.00K
分类: 论文>其他论文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cnlula 发布

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及发展方向


页数:26 字数:30127


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及发展方向
目次

序论
1.研究的目的
2.研究的方法及范围
二.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历史及改革阶段
1.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历史
2.改革的阶段
三. 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及困境
1.合作机制的异化
2.对三农的服务不足
3.现实制度安排下的困境
4.改革面临的难点
四. 外国金融合作组织的发展及对我们的启示
1. 德国合作金融体制的特点
2. 美国信用合作制的特点
3. 对我们的启示
五. 我国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方向
六. 结论

参考文献
一. 序论

研究的目的

中国当前及未来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农民问题,农民的根本出路仍然是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现代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环节是金融问题。现有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主力军或支持“三农”的主力军。“三农”的发展,牵动着中国整个经济运行。在广阔的农村(城乡),不难想象没有经济发展的纽带——金融机构,农村经济会出现怎样的结局。但农村人均拥有的金融机构数,却大大低于城市人均的拥有量,而且通过金融机构对农村信贷投入的总量也相对不足,农村太需要金融的支持,这却是不争的事实,当今,中国各国有商业银行和其它商业银行却主要分布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而且还有部分金融机构正在采取措施逐步撤出农村及不发达的县城,这给本来就需金融支持的县域经济及农村经济无疑是一种打击。由制度特性、经营范围的局限、资金来源上的限制、经营受环境制约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来担当促进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重任,却在社会公众中体会不到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政策性命题,直接表现为金融机构支持的不完备和农村信用合作社支持的不协调性。
本文先对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历史及改革阶段做介绍,分析信用合作社内存在的问题及改革面临的难点。然后叙述外国金融合作组织的优点和对我们的启示。由此来提示一下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方向。

2.研究的方法及范围

本论文为文献研究,主要采用参考书籍,网上资料及消息报道等方法。研究的范围是以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为研究对象,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当前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上。
二.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历史及改革阶段

1.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历史

* 1919年 “五四”运动期间,合作思想传入我国。  1919年11月 由薛先舟在上海复旦大学组织了“平民周刊社”,这是我国最早的合作学术团体。
* 1923年6月 在“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的筹建下,我国第一个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河北省香河县诞生了。 * 1927年 湖北省黄冈县成立了农民协会信用合作社,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建的第一个信用合作社。 * 1951年5月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为了推动信用合作事业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颁发了《农村信用合作社章程准则草案》、《农村信用互助小组公约草案》和《农村信用合作社试行记帐办法草案》。会议以后,信用合作组织在新中国的广大农村迅速地建立起来。 * 1958-1978年 这20年中,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新中国的农村信用合作事业出现了四次比较大的折腾,遭受了严重损失。 * 1979年2月 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恢复中国农业银行的通知》。根据国务院“通知”精神,各地在抓紧恢复农业银行的同时,加强了对信用社的领导,分期分批地开展了信用社的整顿工作,到1982年底,对问题较多的信用社进行了初步整顿,为1983年开展管理体制改革打下了基础。 1982年底 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工作会议,并颁发了《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该文件中规定了信用合作社的性质,并对信用合作社的改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 1983年2月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发出关于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的通知。 * 1984年8月 国务院批转了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改革信用合作社管理体制的报告》,对信用合作社的本质特征、改革方向、政策措施作了明确规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要求,各地信用合作社在农业银行的领导下,开始了全面的改革。 * 1990年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印发了《关于对信用合作社内部实行综合治理整顿的意见》,提出了两年内对信用合作社进行综合治理整顿,强化内部各项管理,把信用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 1996年8月22日 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农业银行不再领导管理农村信用合作社,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金融监督管理,由中国人民银行直接承担。同时指出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的重点是恢复农村信用社的合作制性质,建立农村合作金融体系。同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按合作制原则重新规范农村信用社工作。 * 2000年7月15日 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江苏省进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同年8月,江苏省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并稳步实施。* 2001年9月19日 全国第一个省级农村信用联社——江苏省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宣告成立。2001年11月28日、12月6日 全国首批由县级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改制成的农村商业银行(三家)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常熟市、江阴市诞生。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建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这一时期的信用合作处于自发阶段,政府未进行直接干预,基本上是社会团体组织催动,得到社会道义的支持,使农民获得了一定利益。然而,当时的信用社由于农村的经济枯竭,股金和存款都很少,靠向“救灾会”借款维持局面,因此也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社会救济团体。解放后,由于中国的社会性质,我党对合作运动的指导思想出现失误,主要表现在排斥商品经济,实行了高度集中的农业管理体系,极大的限制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也使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一种合作金融组织失去了他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了一场以产品经济上商品经济转化的深刻变革,以大包干为主要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贫困地区迅速蔓延至富裕地区,以势不可挡的势头几年内席卷全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先确立了商品经济在农村的主导地位。生产和经营的收入与农民吱声的经济利益密切结合,焕发出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民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农民成为投资主体。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出之日起,就得到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仅几年时间,我过农村商品率就由70年代的30%上下,提高到80年代的50%以上,农民货币收入总额,从1979年到1981年增长了72。4%,手持现金增长了近1倍。其次,深化了 农村的社会分工.长期以来,由于遵循产品经济的生产模式,在农村实行”以粮为纲”发展单一种植业,农业结构单一.商品经济的确立,将农业面向广大的时常,农业产业结构中种植业比例逐年下降,而牧,副,渔的比例逐年上升.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带来的以上变化,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合作经济逐渐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部分.然而经理了一段告诉增长以后,与商品经济反长相适应的金融机构却未能自然的建立起来,服务于农业的发展,而是保留着信用社的外壳,实质充当农业银行的基层组织.为了使信用社适应农村货币化的特征,承担巩固合作经济为商品经济融通资金的重任.我国于1980年开始云年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并在部分地区开办试点,由此拉开了信用社改革的序幕。
2.改革的阶段

(一)1980-1983年为信用社改革的酝酿和试点阶段,主要是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在原由的管理体制下,广泛开展改革试点工.1980年8月,党中央在讨论改革工作时,指出既不能把信用社下放给公社办,也不能搞成官办,而是要将信用社办成真正集体的金融组织。这一知道思想的初衷是好的,然而在长期计划经济的巨大影响下,政府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完全统治地位。尽管改革的方向是信用社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但中央指出信用社应当在中央银行的领导下进行改革,我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