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论语》散文艺术研究述评.doc
约9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20世纪《论语》散文艺术研究述评,页数:9字数:11437[摘要]20世纪初,儒学独尊地位被打破。百年中,随着孔子以及儒学思想研究的深入,作为儒家重要经典的《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和散文艺术成就逐渐为人所认识。纵观百年《论语》文学研究,就散文艺术而言,研究者就其语言艺术、人物描写、文体特征、艺术风格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等进...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cnlula 发布
20世纪《论语》散文艺术研究述评
页数:9 字数:11437
[摘要]20世纪初,儒学独尊地位被打破。百年中,随着孔子以及儒学思想研究的深入,作为儒家重要经典的《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和散文艺术成就逐渐为人所认识。纵观百年《论语》文学研究,就散文艺术而言,研究者就其语言艺术、人物描写、文体特征、艺术风格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取得了可观的成绩。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对20世纪的《论语》散文艺术研究状况作了简要梳理,并对其得失和未来的研究趋向作了评说与前瞻。
[关键词]《论语》;散文艺术;研究;述评
“诸子以孔子为第一人,诸子之书以《论语》为第一部”[1]。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孔子也是中国书面文学的开创者,孔子的文学观点至今仍有着广泛的影响;作为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论语》真实生动地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具有浓郁的文学意味。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儒学在整个思想界占据了统治地位,孔子其人被神化,儒家与儒学成了诸子之渊源和中国文化的核心而被尊列于“诸子”之外;而近代许多激进文化人抨击儒学的文化正统时,也往往把儒家与“诸子”分开讨论。世纪之交,儒学正统的文化格局被打破,虽然“打倒孔家店”的冲动有失理智,但对认识孔子与儒学的真面目,却不无裨益。20世纪的百年中,随着对孔子以及儒学思想研究的深入,《论语》的文学价值与写作艺术特征也逐渐为人所认识,学者们就《论语》的文体特征、人物描写、修辞手法、语言艺术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等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取得了可观的成绩。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对百年《论语》散文艺术研究状况进行简要梳理,并对其得失和未来的研究趋向作一个粗浅的评说与瞻望,以期为21世纪的《论语》以及先秦诸子散文艺术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
一、语言艺术研究
《论语》作为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辑录,重在记言,因此,对《论语》文学价值和散文艺术成就的认识,首先是从其语言特征开始的。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从“儒者崇实”的思想特征,洞察了《论语》“略无华饰,取足达意而已”的语言艺术特色。[2]蒋伯潜认为,《论语》作为“最早之记言体”,“章既简短,辞已质朴”,而所以形成“质朴”的语言风格,乃与《论语》之成书方式有关,《论语》是孔门弟子记其所见所闻的“直录”,“盖虑其铺张润色,或致反失其真,记录忠实,理所当然。”[3]柳存仁把《论语》的语言特征概括为“语长文简”、“多含蓄较深之意义”,认为其“记言之处”,“已颇有较丰富之文字与情感可资表章者”[4]。从以上论述可知,20世纪30-40年代,研究者从总体上简明扼要地认识到了《论语》的语言风格特征,并对其成因有所认识:一是由早期儒家的思想主张所决定,二是“记录”的写作方式,三是由于当时的书写物质条件的限制,“大约《论语》成书之时代,文书之物质尚极难获得,记录口语,仅记纲目以免遗漏,而精微深远之涵义则仅凭口说,未必全在布帛。”[5]
《论语》虽为语录,然而实际
页数:9 字数:11437
[摘要]20世纪初,儒学独尊地位被打破。百年中,随着孔子以及儒学思想研究的深入,作为儒家重要经典的《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和散文艺术成就逐渐为人所认识。纵观百年《论语》文学研究,就散文艺术而言,研究者就其语言艺术、人物描写、文体特征、艺术风格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取得了可观的成绩。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对20世纪的《论语》散文艺术研究状况作了简要梳理,并对其得失和未来的研究趋向作了评说与前瞻。
[关键词]《论语》;散文艺术;研究;述评
“诸子以孔子为第一人,诸子之书以《论语》为第一部”[1]。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孔子也是中国书面文学的开创者,孔子的文学观点至今仍有着广泛的影响;作为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论语》真实生动地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具有浓郁的文学意味。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儒学在整个思想界占据了统治地位,孔子其人被神化,儒家与儒学成了诸子之渊源和中国文化的核心而被尊列于“诸子”之外;而近代许多激进文化人抨击儒学的文化正统时,也往往把儒家与“诸子”分开讨论。世纪之交,儒学正统的文化格局被打破,虽然“打倒孔家店”的冲动有失理智,但对认识孔子与儒学的真面目,却不无裨益。20世纪的百年中,随着对孔子以及儒学思想研究的深入,《论语》的文学价值与写作艺术特征也逐渐为人所认识,学者们就《论语》的文体特征、人物描写、修辞手法、语言艺术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等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取得了可观的成绩。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对百年《论语》散文艺术研究状况进行简要梳理,并对其得失和未来的研究趋向作一个粗浅的评说与瞻望,以期为21世纪的《论语》以及先秦诸子散文艺术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
一、语言艺术研究
《论语》作为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辑录,重在记言,因此,对《论语》文学价值和散文艺术成就的认识,首先是从其语言特征开始的。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从“儒者崇实”的思想特征,洞察了《论语》“略无华饰,取足达意而已”的语言艺术特色。[2]蒋伯潜认为,《论语》作为“最早之记言体”,“章既简短,辞已质朴”,而所以形成“质朴”的语言风格,乃与《论语》之成书方式有关,《论语》是孔门弟子记其所见所闻的“直录”,“盖虑其铺张润色,或致反失其真,记录忠实,理所当然。”[3]柳存仁把《论语》的语言特征概括为“语长文简”、“多含蓄较深之意义”,认为其“记言之处”,“已颇有较丰富之文字与情感可资表章者”[4]。从以上论述可知,20世纪30-40年代,研究者从总体上简明扼要地认识到了《论语》的语言风格特征,并对其成因有所认识:一是由早期儒家的思想主张所决定,二是“记录”的写作方式,三是由于当时的书写物质条件的限制,“大约《论语》成书之时代,文书之物质尚极难获得,记录口语,仅记纲目以免遗漏,而精微深远之涵义则仅凭口说,未必全在布帛。”[5]
《论语》虽为语录,然而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