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doc

约140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页数:140字数:1268501 恩波-政治理论最后冲刺核心考案第一篇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一、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易出选择题】1.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是哲学的内容和基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2. ...
编号:10-68270大小:582.00K
分类: 论文>其他论文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usactu 发布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页数:140 字数:126850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恩波-政治理论最后冲刺核心考案
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易出选择题】
1.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是哲学的内容和基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2.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本质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看法;
方法论是用对世界的总看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形成的根本方法。世界观包含方法
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 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
学以哲学为指导。两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 易错提示
哲学与马哲不能混同。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马哲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
般规律的科学。
4. 哲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性。
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哲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易
出选择题、辨析题】
(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 恩格斯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即思维与存在谁是世界本原的
问题;第二,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即人的思维能否认识外部存在的问题。
3. 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第一,为划分哲学派别提供了一条指导线索,第一性问题是区分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惟一标准,同一性问题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准;第二,
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个根本准则,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 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
(1) 思维与存在及其关系,是任何哲学派别都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这是由哲学作
为世界观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2)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科学依据,也是解决其他
哲学问题的基本前提。
(3)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实际工作中的根本问题。
(二)马哲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新增考点】
1. 旧唯物主义坚持物质决定意识,但只是从直观形式去理解物质,抹煞了意识的能动性;
唯心主义则把物质看作意识的产物,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性。两者都不了解人的实践活
动及其意义,因而在思维与存在问题上各持一端。
2. 马哲科学地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它扬弃旧哲学,提出了科学的实践观,从实践出发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恩波-政治理论最后冲刺核心考案
理解世界的本质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正确解决了思维与存在对立统一的基础问题。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常考点,易出选择题】
1. 哲学的党性: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不存在超党性哲学(既
不是唯物主义也不是唯心主义的哲学)。哲学的党性是阶级性在理论上的体现。
2.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坚持唯物主义,就必然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3.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1) 朴素唯物主义,其主要特点是坚持用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
本原,一般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但却是直观的、猜测的、缺乏科学论证的。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与近代自然科学相结合,克服了古代唯物主义的直观
性,但它又存在三个根本缺陷:第一,机械性;第二,形而上学性;第三,不彻底性。
△ 知识延伸
近代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承认“物质的自然”;
而在历史观上却是唯心主义,把历史进程理解为一种主观性的存在,导致“精神的历史”。
这就制造了“物质的自然”和“精神的历史”对立的神话。其原因是不了解人的实践活动也
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是直观地看世界,抹煞了人及其意识的能动性。
(2) 辩唯和历唯,即马哲。
4. 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
(1)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如“存
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我思故我在”
(笛卡儿)、“心外无物”(王阳明)等,其荒谬之处在于必然导致“唯我论”。
(2)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人的精神变为独立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
万物的创造者。如柏拉图的“理念论”、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论”,老子的“道
生万物”、朱熹的“理在事先”等,其荒谬之处在于以某种方式承认“宗教创世
说”。
5. 唯心主义存在的根源:
(1) 社会历史根源:生产力低下和科学不发达,片面夸大精神及精神生产的作用。
(2) 阶级根源:在阶级社会,唯心主义受到反动阶级的拥护和利用。
(3) 认识论根源:把人的认识过程中的某一特征、成分、方面加以夸大,造成主客
观相分离。列宁指出,唯心主义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一、马哲的创立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马哲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
科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主义历史观的
发现及其伟大意义【易出选择题、辨析题】
(一)马哲的创立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重要考点】
1. 在研究对象上的伟大变革:旧哲学混淆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把哲学看成“知识总
汇”、“科学之科学”;马哲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正确解决了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 易错提示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恩波-政治理论最后冲刺核心考案
旧哲学把哲学看成“知识总汇”、“科学之科学”,把具体科学看作哲学的分支学科,哲学与
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马哲则认为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最一般规律的学
说,具体科学是研究世界某一领域特殊规律的学说,两者之间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
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2. 在理论内容上的伟大变革:旧哲学从总体上说,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
与历史观相分离;马哲则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
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3. 在社会作用上的伟大变革:旧哲学把哲学看成解释世界的工具,看不到哲学与改造世界
的关系;马哲则强调哲学的使命不仅要认识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 知识延伸
(1)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马哲实现革命变革的集中体现。(2)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哲
学,突出哲学的实践功能,是马哲实现革命变革的关键。
(二)马哲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
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新增考点】
参阅“(一)马哲的创立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
(三)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现及其伟大意义
1. 旧历史观不乏唯物主义的某些因素,但总体上是唯心的。旧历史观有两个根本缺陷:第
一,片面夸大精神因素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否定精神因素背后起决定作用的是物质因
素;第二,片面夸大个人在社会历史上的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它创立的意义:第一,结束了唯心史观在
社会历史领域中的长期统治地位;第二,为研究社会历史问题提供了科学的历史观和方
法论指导;第三,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第四,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改造
世界提供了强大的认识工具。
二、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哲的根本特征【重要考点,易出选择题、辨
析题】
1. 马哲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
(1) 在世界观上,马哲强调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2) 在认识论上,马哲强调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对认识起决定性作用。
(3) 在历史观上,马哲强调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总之,实践的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基本观点。
2. 革命性与科学性是马哲的本质特征。
(1) 马哲的革命性集中体现在对旧世界的彻底批判精神,即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
反对把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凝固化;还体现在它有鲜明的阶级性,公
开声明它为无产阶级服务。
(2) 马哲的科学性是指它以实践为基础,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是关于自
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3) 马哲的革命性和科学性,既是它的实践性所决定的,也是它的阶级性所要求的,
两者统一于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革命实践活动中。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
根本要求,是马哲的精髓【重要考点、新增考点,可出各种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
恩波-政治理论最后冲刺核心考案
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者的辩证关系
参阅“第四章第三节五、(二)党的思想路线及其指导意义”。
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凝聚了马哲的思想精华
(1) 它体现了马哲最显著的特征即实践性。实事求是离不开实践;解放思想、与时
俱进是实践的根本体现与根本要求。
(2) 它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高度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唯物主义),要求
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与永恒发展(辩证法),要求我们的主观思想跟上客观实际的变化,不断解放思
想、与时俱进。
(3) 它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
识论的根本原则,也是达到实事求是的根本方法。而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
的历史的统一,旧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4) 它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人们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群众不仅是实践和认识
的主体,还是创造历史的主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是抽象的,
而是具体的。解放思想说到底就是把群众中蕴藏的巨大积极性和创造活力解放
出来;实事求是本质上是从亿万群众的实践出发、深入群众实践、总结群众的
实践经验;与时俱进则集中代表了广大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根本要求。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一、马哲与现代科技革命。马哲与现代西方哲学【易出选择题、辨析题】
(一)马哲与现代科技革命
1. 现代科技革命对马哲的推动作用:第一,它所取得的成就,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哲的
一系列基本原理;第二,它在许多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深化和拓宽了马哲的宇宙观;
第三,它提出的许多新问题推动了马哲的不断发展。
2. 马哲为现代科技革命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使现代科学研究排除唯心主义和形而
上学的干扰、得以顺利发展。
△ 考点点拨
两者关系实质上是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体现。
(二)马哲与现代西方哲学
1. 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对立思潮:
(1) 科学主义思潮:如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和科学哲学等,它们极力推崇科学
知识、主张哲学应仿效自然科学,放弃或拒斥世界观的研究,致力于对科学知
识的综合或逻辑分析,把哲学变成对科学进行分析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2) 人本主义思潮:如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等,它们反对科学和理
性,认为科技是造成现代人“非人化”的根源,主张哲学应抛弃对外界的认识
而回到人的存在本身,注重对人的内心世界的非理性发掘。
△ 易错提示
(1)现代人本主义不同于近代人道主义,后者崇尚理性和科学,倾向于唯物主义(机械唯
物主义),是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的思想武器。(2)现代人本主
义也不同于现代化大生产中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后者是理性和科学的产物,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恩波-政治理论最后冲刺核心考案
强调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体能动性的统一。
2. 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哲有本质区别:第一,理论实质不同,前者是唯心主义,后者是彻底
的唯物主义;第二,阶级属性不同,前者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但在一定程度
上也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包含有某些合理因素),后者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与方法
论。
3. 马哲批判地借鉴现代西方哲学:第一,马哲反对科学主义但重视科学精神,反对抽象人
本主义但重视人文精神;第二,马哲既强调世界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又充分考虑人本身
的发展要求,力求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二、马哲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义及其哲学
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重要考点,易出选择题、分析题】
△ 相关链接
涉及马义中国化的考点还有马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三篇第一章第一
节);马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第四篇第一章第一节);“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第四篇第二章第三节)。
马义中国化不仅是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是现实的热点问题,要把相关考点综合起来把握。
(一)马哲的中国化
1. 马哲中国化是把马哲的世界性同中华民族的民族性结合起来、把马哲的基本原理同中国
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及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相结合,以中华民族的风格和形式表现出来
并获得发展,为中国人民所掌握。
2. 马哲中国化的依据:第一,马哲发展的内在要求;第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需要;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大量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思想精华。
3. 马哲中国化的基本要求:
参阅“第三篇第一章第一节一、(二)马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新增考点,易出选择题】
1.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历史任务。
2. 马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1) 毛泽东思想是马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极大地丰富和
发展了马义。
(2) 邓小平理论是马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义在中国
发展的新阶段。
(3)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期对毛泽
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知识延伸
马义中国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是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改革开发经验以及
共产党治党治国经验进行哲学总结的过程,也是马义与时俱进的过程。总之,马义中国化是
在中国坚持和发展马义的过程。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6
恩波-政治理论最后冲刺核心考案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一、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易出选择题、辨析题】
1. 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缺陷:
(1)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2)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
(3) 两者都坚持用自然物质来说明世界的本原,但都缺乏辩证思维,把物质和物质
形态混为一谈,不能正确解释自然科学的新发现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 辩唯的物质观集中体现在列宁的物质定义上:“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
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
摄影、反映。”
3. 辩唯物质观的意义:
(1) 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揭示了物
质范畴的深刻内涵,坚持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 它指出物质是能为人的意识所认识的,坚持了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3) 它指出客观实在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这就把物质与物质形态区分开来,
坚持了唯物辩证法,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
(4) 它指出物质范畴是哲学范畴,物质既包括自然事物,也包括人的实践活动。人
类社会是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就从本质上揭示了自然界
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同历史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 知识延伸
把人类实践视为一种客观实在并将其包含到对物质范畴的理解中,在物质观上实现了本体论
与认识论、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4. 辩唯物质观与现代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
(1) 两者关系体现了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 辩唯物质观揭示的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即客观实在性;而现代自然科学物质结
构理论揭示的是具体的物质形态及其个性。
(3) 辩唯物质观为现代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的研究提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使之排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干扰;而现代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结构和
属性的研究,极大丰富和发展了辩唯的物质观。
△ 易错提示
(1)物质与物质范畴是客观与主观、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系;(2)物质与物质形态是一般
与个别的关系,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范畴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二、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易出选择题、辨析题】
(一)物质与运动【常考点】
1.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包括宇宙中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及其过程。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恩波-政治理论最后冲刺核心考案
2. 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从低级到高级主要有机械、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5 种形式。
各种运动形式既有不同的物质基础和运动规律,又相互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 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第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和主体;第二,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机械唯物论的观点;设想无物质的运动,是唯
心论的观点。
△ 易错提示
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但不能把物质和运动等同起来。
(二)运动与静止
1. 静止不是绝对不动,而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有2 种情况:第一,相对于某
个参考系而言,物体没有发生位置移动;第二,相对于质变而言,事物处在量变阶段。
2.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第一,它使事物呈现出多样性;第二,它是认识和区分事物的基
础;第三,它是理解和衡量事物运动的尺度。
3.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 运动是全体,是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局部,是暂时的、
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即动中有静,静
中有动。
(2) 只讲运动而否认静止,是相对主义的诡辩论;只讲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
学的不动论。
(三)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1. 时空也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具有一维性;空间是
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具有三维性。
2.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 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间、空间作为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具有客观实在性。
(2) 时空的相对性是指时间、空间具体特性的可变性,即时空的具体特性随着物质
运动状态变化而变化。时空的相对性是由非欧几何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论
证的。
△ 知识延伸
时空与时空观念不同,前者随物质运动为转移,是客观的;后者因人而异,是主观的,是人
们对时空的反映。
否认时空存在的绝对性、客观性,是唯心主义的时空观(如康德、黑格尔);否认时空具体
特性的相对性、可变性,是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如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3.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第一,时空的无限性是就整个物质世界而言,时间上无始无终、
空间上无边无际;时空的有限性是就具体事物而言,时间上有始有终、空间上有边有际。
第二,无限由有限构成,存在于有限中;有限包含着无限,不断地趋向于无限。
第二节 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一、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实
践的具体特征和基本形式【易出选择题、辨析题】
(一)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重要考点】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8
恩波-政治理论最后冲刺核心考案
1. 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
(1) 实践是人变革物质世界的“感性”活动,具有物质的性质和形式,这是实践活
动区别于意识活动的一般本质。
(2) 实践是人特有的活动,它把人的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
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这是人的实践活动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特殊本
质。
2.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第一,实践使人从动物界提升出来,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方式;第
二,实践创造出物质资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第三,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
社会关系,使人成为社会的人。
(二)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新增考点】
1. 实践的主体,是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2. 实践的客体,是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3. 实践的中介,是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纵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4. 实践是一个由主体、客体和中介构成的复杂系统。
(三)实践的基本特征
1. 客观物质性:实践的主体、客体、中介、过程和结果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及其水平受
客观规律的制约和支配。
2. 主观目的性:实践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3. 社会历史性:实践受社会关系、历史条件的制约,因而实践的规模和水平是具体的、历
史的。
(四)实践的基本形式
1. 生产实践。它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在阶级社会,它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实践。
3. 科学实验。
二、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主要环节【新增考点,易出选择题】
1. 实践决策。这是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关键环节。
2. 实践目标的制定。
3. 实践的组织和管理。
4. 实践结果的检验与评估。
三、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及其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重要考点,易出选择题、辨析
题】
1. 自在世界又称天然自然,是指独立于人的实践活动之外的自然界,是尚未被人化的自然
界,具有先在性。
2. 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是在人的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统
一体,具有人为性。
3. 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辩证统一
(1)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都是客观的。
(2) 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人类世界不断改变着自在世界的
界限,但又必须遵循自在世界的运动规律,否则人类将遭到自然界的惩罚。
9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恩波-政治理论最后冲刺核心考案
(3)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是人的实践活动。
△ 知识延伸
实践具有本体论和世界观的意义。这是因为:(1)实践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而且是
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理解世界的本质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基础。(2)人通过实践这种
中介性活动,实现着对物质世界的观念把握和实践把握:一方面形成人的主观世界;另一方
面又创造出一个属人世界即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
第三节 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能动性【重要考点、常考点,可出各种题】
(一)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1. 意识的起源:
(1)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三个决定性环节,无机物的
反应特性-->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的意识。
(2)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在意识产生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第一,它促进了意识
的器官即人脑的形成;第二,它推动了意识的物质外壳即语言的产生。
2. 意识的本质:
(1) 从产生机制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人脑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
系统基础上进行的精神活动。
(2) 从反映内容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正如马克思所说:观念
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 易错提示
(1)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不是意识的源泉,也不是意识的产物。(2)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
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即使是荒诞的意识,在现实世界中也有
其客观原型。费尔巴哈说:鬼神的原型是人!
△ 知识延伸
意识主观性的表现:(1)意识形式的主观性;(2)对同一对象的意识存在个体差异(仁者
见仁,智者见智);(3)对事物反映有近似性、虚幻性和创造性,但是意识的内容和造成意
识主观性的原因却是客观的。
(3) 意识本质问题上的庸俗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前者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特征,
把意识说成是人脑分泌的一种特殊物质;后者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把意
识说成是纯主观的形式。
(二)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
1. 意识能动性是指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作用。
2. 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第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的主观创
造性;第三,意识活动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这是意识能动性的突出表现;意识活
动对人体生理过程的调控作用。
3. 意识能动性的实现:第一,前提条件是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
观规律性的关系。第二,基本途径是社会实践。第三,还要借助一定物质手段和物质条
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4. 人工智能是人的意识的模拟、物化和延长,不是本来意义上的智能,随着科技发展,人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10
恩波-政治理论最后冲刺核心考案
工智能在某些方面会超越人的意识,但在总体上则不如人的意识。
5. 意识与物质的关系上的基本观点:第一,辩唯,既承认物质的决定性,又承认意识的能
动性(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第二,机械唯物主义,只承认物质的决定性,否定
意识的能动性(无所作为)。第三,唯心主义,否认物质的决定性,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为所欲为)。
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
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易出选择题、辨析题】
(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常考点】
1. 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这是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 知识延伸
二元论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世界的两个本原,它们彼此独立、互不相关,表面上凌驾于唯物
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上,实质上仍然是唯心主义。
2. 世界是物质的,即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是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 知识延伸
“存在”是个多义词,哲学基本问题中与思维相对立的存在,是物质存在;笼统地讲存在,
既可以是物质存在、也可以是精神存在。因此,“世界统一于存在”不是唯物主义观点。
3.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即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这是坚持辩
证唯物主义,反对旧唯物主义。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重要考点】
△ 考点点拨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分析工具,其运用十分广泛。如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从根本点上说,这是由中国革命遇到的实际即中国国情所决定的;
再如现阶段我们为什么必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归根结底也必须用坚持一切从实际
出发的思想方法来进行分析。
1. 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坚持物质与意识的辩证统一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2. 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重要意义:第一,理论上,它是马哲的理论基石,也是反对二元
论、唯心主义一元论以及宗教神学世界观的有力武器。第二,实践上,它是党的一切从
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恩波-政治理论最后冲刺核心考案
第三章 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常考点,易出选择题、分析题】
1.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唯物辩证法
认为,事物的联系是以相互区别为前提的。
2. 联系的基本属性:
(1) 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决不能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客观真
实的联系。
(2) 普遍性:每一事物通过中介与其他事物联系着,又是其他事物发生联系的中介。
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环节,并通过它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3) 多样性:联系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3.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主要特
征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其中,整体性是最主要特征。系统观点是唯物
辩证法普遍联系观点的具体化。
4. 系统观点深化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 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整体由部分构成,但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部分也不能
脱离整体,否则将失去其原有的性质和功能(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只是名义
上的手)。
(2) 整体和部分相互作用,整体决定着部分,部分又影响着整体。
(3) 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 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原理的意义:第一,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
反对孤立的观点;第二,要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认识事物复杂多样的联系,并从中把握
事物的本质联系。第三,普遍联系的观点,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建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
基础。
二、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世界是过
程的集合体。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易出选择题、辨析题】
△ 相关链接
关于永恒发展这组考点,可以和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原理综合起来(第四章第二节),联
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个现实热点问题出大题。
(一)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新增考点】
1. 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运动是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
变化和过程,发展则是前进性运动。
2. 发展的基本属性:第一,永恒性,即每一事物都处在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中,一过
程的结束意味着另一过程的开始;第二,普遍性,即发展是广泛的。
(二)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要性、日
趋灭亡的事物。两者区分的根本标志,看其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12
恩波-政治理论最后冲刺核心考案
2.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第一,新事物代表事物发展的趋势;第二,在新事物取代旧事
物的过程中,辩证的否定是决定性的环节;第三,在社会领域,新事物符合人民大众的
根本利益,最终会得到人民大众的拥护和支持。
3. 发展的实质是新陈代谢,是创新。因此,我们要增强创新意识,扶植和支持新生事物,
不断推动事物发展。
(三)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重要考点、新增考点】
1. 过程论的内容
(1) 过程是指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2) 任何事物都是作为过程存在的,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
(3)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即,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无数具体
过程构成的集合体。
(4) 发展和前进是世界总过程的主导方向。
2. 过程论的意义:第一,它要求我们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把事物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
加以考察;第二,它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来考察事物、任何事物都要随时代和实践的
发展而不断改变自己的形式、增添新的内容。
三、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现象和本质。必然性和偶然性【易
出选择题、辨析题】
1. 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与本质、必然性是同等程度
的概念。
△ 易错提示
规律与规则不能混同。规律是事物固有的、客观的;规则是人为制定的,主观的。合理的规
则要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
2. 规律的基本特征
(1) 客观性,这是规律的最主要特征。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
观规律办事,否则要受其惩罚。当然,尊重客观规律不是说不能发挥主观能动
性,而是说,能动性的发挥要建立在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2) 必然性,它是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的趋势。
(3) 稳定性或重复性,只要具备一定条件,规律性的现象就会反复出现。
△ 易错提示
规律的重复,是本质性、必然性内容的重复,不是具体事件的重复!因为事物的发展是必然
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4) 多样性,即规律的表现种类是多样的,有决定论规律与统计学规律、自然规律
与社会规律、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之分。
3. 马克思主义主张辩证决定论,反对非决定论和机械决定论。第一,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
对立,在于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必然性。一般而言,决定论是唯物主义的,
非决定论是唯心主义的。第二,决定论又分为辩证决定论和机械决定论,两者都承认事
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必然性,它们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主观能动性和偶然性的作用。
(二)现象和本质
1.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事物外在联系与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恩波-政治理论最后冲刺核心考案
系和表面特征,有真象和假象之分,两者都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
组成事物的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 易错提示
(1)假象与错觉不是一回事。假象是事物的一种现象,是客观的;错觉是错误的感觉,是
主观的。为假象所迷惑就产生错觉。(2)现象与本质都是客观的,两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