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液压防爆提升机电液控制系统.doc

约38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井下液压防爆提升机电液控制系统,22191字,38页包括中英文翻译,论文摘要液压提升机主要由液压驱动系统、液压制动系统、液压控制系统、卷筒- 负载系统、操作系统及其它如深度指示、提升超速、过卷安全保护等辅助系统组成;液压驱动系统由变量泵、定量液压马达及其变量控制系统组成。定量液压马达通过卷筒驱动实现提升容器的升降;液压制...
编号:45-74801大小:678.00K
分类: 论文>机械工业论文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chenzhiwen_315 发布

井下液压防爆提升机电液控制系统
22191字,38页
包括中英文翻译,论文

摘要
液压提升机主要由液压驱动系统、液压制动系统、液压控制系统、卷筒- 负载系统、操作系统及其它如深度指示、提升超速、过卷安全保护等辅助系统组成;液压驱动系统由变量泵、定量液压马达及其变量控制系统组成。定量液压马达通过卷筒驱动实现提升容器的升降;液压制动系统由盘形制动器及其液压控制系统组成,与液压驱动系统协同实现对负载的停车制动与松闸升降。目前液压提升机存在层位控制精度不高、乘坐欠舒适及驱动与制动协同性欠佳等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字:液压驱动系统,液压制动系统,液压控制系统,卷筒- 负载系统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井下液压防爆提升机概述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4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第二章 井下液压防爆提升机电液控制系统设计 4
2.1 设计要求
2.1.1 系统参数
2.1.2 系统要求
2.2 液压系统方案
2.3 方案比较与确定
2.4 液压原理图
2.5系统各个回路的设计
2.5.1 主回路的设计
2.5.2 补油回路的设计
2.5.3 热交换回路
2.5.4 制动回路
2.5.5 操纵回路
2.5.6 伺服回路
第三章 主要元件的选择和相关计算 9
3.1 液压动力元件的选择
3.1.1 驱动泵选型
3.1.2主油泵电机选型
3.2 液压系统的油箱容积计算及校核
3.2.1 油箱容积计算
3.2.2 发热温升计算
3.3 补油回路的设计
3.4 其他元件的选型
3.4.1 其他元件的选择原则
3.5 系统主要零部件结构介绍
3.5.1 主轴装置
3.5.2 机座
3.5.3 盘形制动器
3.5.4 深度指示器
3.5.5 NJM型液压马达
3.5.6 A11VO 260变量泵
3.5.7 PFED-5141150/056 双联叶片泵
3.5.8 油箱
3.5.9 冷却器
3.5.10 滤油器
第四章 井下液压提升机控制策略分析 18
4.1 系统功能简介
4.2 主辅泵的启停控制
4.3 井下液压提升机控制策略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20
5.1结论
5.2展望
谢辞 21
参考文献 22
附录A
附录B


参考文献
[1] 彭佑多,刘德顺,郭迎福,等.液压提升机操作系统的动态规律研究[J].煤炭科学与工程学报,2002, 8(1):73-78.
[2] 张兰俊.电控防爆和液压防爆提升机比较分析[J].煤矿机械,1999(3):45-46.
[3] 彭佑多.液压防爆提升机的发展概况[J].矿山机械,2001:22-25.
[4] 张晓俊,穆临平.液压防暴提升机的速度控制系统分析[J].机械管理开发,2003(5):25-26.
[5] 季海明,战仕发,廖玉波. 国产提升机液压制动系统的改进设想[J].采矿技术,2007,7(1):78-79.
[6] 刘繁茂,彭佑多,余兵,等.基于状态方程的液压提升机起动特性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5,25(5):313-316.
[7] 彭佑多,刘德顺,张永喜,等.论液压防爆提升机的竞争优势与发展趋势[J].中国矿业,2002,11(1):70-73.
[8] 赵亮,赵继云,张子荣,等. 液压提升机加速度控制[J].液压与气动,2007,11:70-71.
[9] 晏飞,郁钟铭,周胜利,等.煤矿液压提升机的安全功能及其安全隐患探讨[J].煤矿机械,2007,28(10):61-63.
[10] 陈士军,巩玉华,吕明,等.矿用提升机液压站的调试浅议[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5,6:88-89.
[11] 张晓云,童镭.液压阀的可靠性对提升机安全运行的重要影响[J].煤炭科技,1999,1:25-26.
[12] 陈世建.提升机液压站的改进[J].煤矿机械,2007,28(5):140-141.
[13] 何文斌,李宏,许兰贵.基于ANSYS 的液压支架强度有限元分析[J].煤矿机械,2006,27(10):92 -93.
[14] 许丽娇,苏宜清,朱振东.转运车输料架的静态有限元分析[J].煤矿机械,2006 ,27(3) :43-44.
[15] 戴福水.矿井提升机液压站安全运行分析及改进[J].煤矿机械,2007,28(4):17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