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doc

约10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资产证券化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页数:10字数:12254由于世贸组织缓冲期的即将结束和“巴塞尔资本协议约束”出台,出于对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的考虑,国家正在推进国有银行的产权结构变革。不论是出于配合这次改革的目的或是为了推进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使之与国际接轨,都不得不对资产证券化进行探讨。...
编号:5-76563大小:64.00K
分类: 论文>其他论文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cnlula 发布

资产证券化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页数:10 字数:12254

资产证券化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由于世贸组织缓冲期的即将结束和“巴塞尔资本协议约束”出台,出于对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的考虑,国家正在推进国有银行的产权结构变革。不论是出于配合这次改革的目的或是为了推进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使之与国际接轨,都不得不对资产证券化进行探讨。

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现状

如今,许多学者认为,要从组织绩效指标方面提高国有银行效率,首先要解决好两个问题,其一是补偿历史欠债,降低资产不良率和提高资本充足率,其二是确立治理结构,完善治理机制。通过外汇注资和股份化改造,即放弃一定比例的股权以吸收社会资本,把原有所有权益资本(资本金、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释放出来,用以冲销历史形成的不良资产等, 以满足《巴塞尔资本协议》要求,已经成为国有银行制度变迁所迈出的历史性的关键第一步,国有银行改革的时间表也趋于明朗化。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国家为什么“放弃”国有银行产权不少学者提出假说,政府实施民营化是因为面临着变硬的预算约束。变硬的预算约束使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补贴能力越来越弱,但如果国家放弃国有企业产权,把亏损的国有企业破产清算就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特别是当到期未偿贷款和利息成为政府财政负担的时候,这些贷款和利息就成为引致国有银行产权改革一个重要因素。归根到底国有银行股权改革,直接目的是为了解决国有银行资本金充足率和巨额不良债权这两个相互紧密联系的问题。
政府通过出让部分产权来解决国有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和资本金问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金融开放时间表内中国金融市场篱笆的逐渐拆除,给中国国有银行竞争力的提高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外部压力,因此产权改革目标中包含了改善国有银行绩效进而提高国有银行竞争力的考虑。否则中外资银行之间的差距将越来越大,其后果是不仅中资银行将受到巨大冲击,还会延缓中国金融体制与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给整个国民经济发站带来严重后果。因此,中国必须在金融完全开放前完成国有银行改革以健全中国银行体制。
虽然从功能而言,资本金充足问题并非商业银行不倒闭的不可或却条件,但它毕竟在维持储户信心进而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方面具有不可抹杀的功效。这可以从资本金功能的两个相关性问题得以描述,一个相关性问题是资本金充足性与组织效率问题;另一相关性问题是资本金与储户信心问题。(1)尽管有学者不承认资本金充足性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必然联系,但依然有诸多学者通过经验数据验证,得出二者之间的正相关结论。研究表明,中国国有银行资本金充足率与扣除不良贷款后效率的相关系数达到0 551,资本实力越是雄厚的银行,其经营风格越是稳健,其效率值越高。(2)支撑储户信心是资本金充足性要求的基本功能之一,尽管影响储户信心的因素非常多,也尽管资本金充足性对储户信心的支撑力度确实因为储户盲目崇拜问题而被夸张,但这并不能消除其实际已经产生的和潜在的积极作用。总之,达到资本金充足性要求的商业银行与那些资本金不能满足游戏规则的商业银行相比,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优势。这正是中国政府通过注资,并且是屡次通过注资来补足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