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经笔记.doc
约15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考研政经笔记,页数:15字数:31357包任考研政经课前提示:1.考研是综合性考试,应全面把握各学科。其中,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较重要;2. 听课、讲义、笔记与辅导资料的学习;3. 政治经济学中的重点 重点四节: 第二章第三节、第三章第一、二节第一章:导论本章属于非重点章,介绍政治经济学的预备知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cnlula 发布
考研政经笔记
页数:15 字数:31357
包任考研政经
课前提示:
1.考研是综合性考试,应全面把握各学科。其中,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较重要;
2. 听课、讲义、笔记与辅导资料的学习;
3. 政治经济学中的重点
重点四节: 第二章第三节、第三章第一、二节
第一章:导论
本章属于非重点章,介绍政治经济学的预备知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于十九世纪中叶。产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和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阶级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的特征。
产业革命:用机器大工业取代手工劳动
社会经济后果:
1. 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终确立了它的生产力基础;
2. 社会主要矛盾变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把经济学研究的重点由流通转到生产领域并创立了劳动价值论,这些成果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继承并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吸收继承了:
1. 研究方法
2. 劳动价值论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分析了自由竞争时代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必然性,以及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社会的经济作出了原则性的预见。
列宁深入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特征,并对实际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问题作出了开创性研究。
斯大林在领导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对有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做了探索。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实现了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系列创新和重大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区分来源和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上述理论基础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得出的剩余价值理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主体部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现实。
解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要结合生产力状况来研究生产关系,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生产力标准,现实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要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条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是应注意以下三点:
1. 理论基点: 生产资料所有制
2. 见讲义(第2点)要结合生产力状况,坚持生产力标准(第五章)
3. 见讲义(第3点)
对生产关系的研究要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这两个层面来把握。
从经济制度角度研究生产关系,着重分析生产关系的性质
从经济体制角度研究生产关系,着重分析资源配置方式、经济运行机制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社会生产关系 B.物质资料生产 C.商品 D.社会总产品
2、列宁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是
A.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B.揭示了资本的积累过程
C.提出了平均利润学说 D.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实质和基本特征
[D]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B.社会生产力
C.社会生产关系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即生产方式
[C]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本身时
A.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层面来研究
B.要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两个层面来研究
C.要从经济和政治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
D.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理论来源有
A.德国古典哲学 B.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C.空想社会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E.历史唯物主义
[B、C]
2、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伟大发现是
A.劳动价值理论 B.剩余价值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
E.平均利润学说
[B、D]不是劳动价值论
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
A.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
B.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D.人类从事其他活动的先决条件
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出发点,不是对象)
[A、B、C、D]
4、生产关系是
A.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人们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C.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
D.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的总和
E.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A、B、C、D、E]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古典政治经济学中所继承的理论成果主要有
A.剩余价值论
B.劳动价值论
C.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
D.把研究的重点由流通转向生产领域(研究方法)
E.把研究的重点由经济转向政治领域
[B、D]
第二章
第一节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重点把握: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经济基础中占统治和主导地位的是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表现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及相应的经济运行机制的总称。经济制度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经济体制反映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的方式。经济体制以经济制度为基础,又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中,可以形成大致相同的经济体制。在同一个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同时期也可以形成不同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选择和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制度的巩固。
经济体制建立在经济制度的基础之上,体现经济制度的性质
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区别:经济体制具有相对独立性。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中,可以形成大致相同的经济体制。在同一个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同时期也可以形成不同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选择和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制度的巩固。
(经济体制是可以选择的)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1、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形态,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反映着社会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自然经济是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从自然经济过渡到商品经济,商品经济自身的充分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从经济体制上划分的。
2、商品经济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要经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市场经济以商品经济关系的存在为基础,随着商品经济关系不断发展并覆盖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过程,商品经济就发展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由市场体制对整个社会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起基础调节作用。
第三节分析简单商品经济关系,其结论都属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第三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理论 本节是重点章节: 每年必考
1. 理解简单商品经济的知识,才能进一步学习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2. 本节的内容具有一般性
本节可分为四个部分:(共12个知识点)
第一主题(1、2、3、4):分析商品
第二主题(5、6、7): 分析货币
第三主题(8、9、10、11):分析价值规律、市场机制
第四主题(12):分析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新和发展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价值是商品经济最基本的范畴,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反映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等量劳动相交换的经济关系。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具有价值,一定量的价值存在于一定量的使用价值之中。使用价值反映商品的生产者与自然的关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具体表现在:商品交换的过程和结果,买卖双方价值和使用价值只能得其一。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的三层含义:
1
页数:15 字数:31357
包任考研政经
课前提示:
1.考研是综合性考试,应全面把握各学科。其中,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较重要;
2. 听课、讲义、笔记与辅导资料的学习;
3. 政治经济学中的重点
重点四节: 第二章第三节、第三章第一、二节
第一章:导论
本章属于非重点章,介绍政治经济学的预备知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于十九世纪中叶。产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和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阶级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的特征。
产业革命:用机器大工业取代手工劳动
社会经济后果:
1. 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终确立了它的生产力基础;
2. 社会主要矛盾变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把经济学研究的重点由流通转到生产领域并创立了劳动价值论,这些成果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继承并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吸收继承了:
1. 研究方法
2. 劳动价值论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分析了自由竞争时代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必然性,以及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社会的经济作出了原则性的预见。
列宁深入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特征,并对实际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问题作出了开创性研究。
斯大林在领导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对有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做了探索。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实现了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系列创新和重大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区分来源和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上述理论基础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得出的剩余价值理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主体部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现实。
解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要结合生产力状况来研究生产关系,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生产力标准,现实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要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条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是应注意以下三点:
1. 理论基点: 生产资料所有制
2. 见讲义(第2点)要结合生产力状况,坚持生产力标准(第五章)
3. 见讲义(第3点)
对生产关系的研究要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这两个层面来把握。
从经济制度角度研究生产关系,着重分析生产关系的性质
从经济体制角度研究生产关系,着重分析资源配置方式、经济运行机制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社会生产关系 B.物质资料生产 C.商品 D.社会总产品
2、列宁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是
A.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B.揭示了资本的积累过程
C.提出了平均利润学说 D.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实质和基本特征
[D]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B.社会生产力
C.社会生产关系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即生产方式
[C]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本身时
A.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层面来研究
B.要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两个层面来研究
C.要从经济和政治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
D.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理论来源有
A.德国古典哲学 B.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C.空想社会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E.历史唯物主义
[B、C]
2、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伟大发现是
A.劳动价值理论 B.剩余价值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
E.平均利润学说
[B、D]不是劳动价值论
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
A.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
B.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D.人类从事其他活动的先决条件
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出发点,不是对象)
[A、B、C、D]
4、生产关系是
A.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人们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C.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
D.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的总和
E.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A、B、C、D、E]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古典政治经济学中所继承的理论成果主要有
A.剩余价值论
B.劳动价值论
C.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
D.把研究的重点由流通转向生产领域(研究方法)
E.把研究的重点由经济转向政治领域
[B、D]
第二章
第一节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重点把握: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经济基础中占统治和主导地位的是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表现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及相应的经济运行机制的总称。经济制度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经济体制反映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的方式。经济体制以经济制度为基础,又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中,可以形成大致相同的经济体制。在同一个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同时期也可以形成不同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选择和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制度的巩固。
经济体制建立在经济制度的基础之上,体现经济制度的性质
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区别:经济体制具有相对独立性。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中,可以形成大致相同的经济体制。在同一个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同时期也可以形成不同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选择和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制度的巩固。
(经济体制是可以选择的)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1、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形态,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反映着社会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自然经济是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从自然经济过渡到商品经济,商品经济自身的充分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从经济体制上划分的。
2、商品经济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要经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市场经济以商品经济关系的存在为基础,随着商品经济关系不断发展并覆盖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过程,商品经济就发展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由市场体制对整个社会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起基础调节作用。
第三节分析简单商品经济关系,其结论都属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第三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理论 本节是重点章节: 每年必考
1. 理解简单商品经济的知识,才能进一步学习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2. 本节的内容具有一般性
本节可分为四个部分:(共12个知识点)
第一主题(1、2、3、4):分析商品
第二主题(5、6、7): 分析货币
第三主题(8、9、10、11):分析价值规律、市场机制
第四主题(12):分析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新和发展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价值是商品经济最基本的范畴,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反映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等量劳动相交换的经济关系。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具有价值,一定量的价值存在于一定量的使用价值之中。使用价值反映商品的生产者与自然的关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具体表现在:商品交换的过程和结果,买卖双方价值和使用价值只能得其一。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的三层含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