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与中国社会工作浅论.rar

RAR格式版权申诉手机打开展开

后现代与中国社会工作浅论,1万字16页资料压缩包内包括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任务书、课题申报审批表、周进展记录表、中期检查表等整套完整毕业表格,内容完整,推荐下载!目录摘要iiabstractiii引 言1一、后现代代表人物的理论2(一)福柯的“知识、话语、权力”理论2(二)利奥塔关于科学知识的理论分析3二、后现代主...
编号:85-77702大小:476.80K
分类: 论文>社会学论文

该文档为压缩文件,包含的文件列表如下:

内容介绍

原文档由会员 lyy1314 发布

后现代与中国社会工作浅论
1万字 16页

资料压缩包内包括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任务书、课题申报审批表、周进展记录表、中期检查表等整套完整毕业表格,内容完整,推荐下载!

目 录
摘 要 II
ABSTRACT III
引 言 1
一、后现代代表人物的理论 2
(一)福柯的“知识、话语、权力”理论 2
(二)利奥塔关于科学知识的理论分析 3
二、后现代主义对中国社会工作的启示 5
(一)中国社会工作者要不断反省社会工作理论和自身的技术 5
(二)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5
(三)重视边缘弱势群体社会工作 6
(四)注重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培养 7
(五)后现代对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影响 8
1.后现代推动了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 8
2.后现代主义推动了中国社会工作的职业化 9
三、结 语 10
参 考 文 献 11
致 谢 12


摘 要
后现代主义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早已成长为国际性的社会和文化思潮,对社会各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引发了后现代主义对现代社会工作理论的批判和反思,90年代以来的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更是呈现出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的社会建构取向。本课题试以后现代视角对中国社会工作理论和技术的反思,推动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强调重视边缘弱势群体社会工作,注重社会工作价值观培养,促进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中国社会工作



Abstract
After 40-yeardevelopment, postmodernism has already grown into an international social and cultural tide. It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various fields. As a result, people become reflecting and criticizing modernism from a postmodern perspective.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social work since 1990s take the trend of postmodernism and constructionism. The research reflects social work theory and techniques in China and emphasizes on social work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occcupationalization in China,Promoting China's social work of the localization and stressed that attention to vulnerable groups brink of social work, values-oriented social work training, to promote China's social work specialization and professionalization.

Keywords:Postmodernism;China's social work



参 考 文 献
[1] 米歇尔•福柯.性经验史[M],佘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 王冬梅.福柯的权利话语与后殖民主义[J].铜仁学院学报,2008.
[3] J.F.Lyotard.ThePostmodernCondition:aReportonKnowledge,Manchesteruniversitypress,1986.
[4] [美]克立福德•吉尔兹.地方性知识[M].王海龙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5]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 包国光、王子彦.后现代主义的实质与启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
[7] 董云芳.后现代对社会工作的质疑、启示与消极影响.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8] 王瑞华,杨贵华.后现代社会工作理论的缺陷与启示.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9]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67.
[10] 许莉娅.个案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1] 乐国林.后现代的社会理论与现代之下的社会工作[J].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第4期.
[12] 童敏.后现代语境下的社会工作辅导模式探索[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13] 张和清.专业的确信和后现代视角下的社会工作[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14] 顾东辉.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冲突及对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15] 徐珂.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思想理论和成就述评[J].北京社会科学,2001第3期.
[16] 魏源.后与代短程心理治疗新模式:叙事疗法的特点及其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
[17] 刘梦.中国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教育述评[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18] 田薇.后现代主义研究综述[J].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4期.
[19] 欧阳谦.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J].教学与研究,1996后第1期.
[20] 范燕宁.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发展与基础价值理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21] 范燕宁.在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反思中把握社会工作的专业本质[J].理论探索,《社会工作》学术版,2006年第10期下半月.
[22] [加]大卫•莱昂著,郭为桂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23] Adrienne S.Chambon & Allan lrving:Reading Foucault for Social Work,王增勇,范燕燕,官晨怡,廖瑞华,简亿铃译.福柯与社会工作[M],2005.
[24] 阮新邦.批判诠释与知识重建——哈贝马斯视野下的社会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25] 李艳娜,王香玉.透视:社会工作的现状与未来[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3月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