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与社会工作[文献综述].doc

约5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工作[文献综述],4100字目录一、后现代主义产生的背景和发展历史二、中国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况和发展现状(一)人们对社会工作认识上存在偏差(二)现有的社会工作队伍专业素质低(三)社会工作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四)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研究滞后三、后现代思潮下的社会工作(一)后现代的积极影响(二)后现代的理论缺陷...
编号:8-77703大小:179.00K
分类: 论文>文献综述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lyy1314 发布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工作[文献综述]
4100字



目录
一、后现代主义产生的背景和发展历史
二、中国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况和发展现状
(一)人们对社会工作认识上存在偏差
(二)现有的社会工作队伍专业素质低
(三)社会工作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
(四)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研究滞后
三、后现代思潮下的社会工作
(一)后现代的积极影响
(二)后现代的理论缺陷和消极影响
四、小结
参考文献



一、后现代主义产生的背景和发展历史
“后现代主义”指的是文化和知识现象,以及象征性物品的生产、消费和分配。 后现代主义的开山鼻祖是尼采(Nietzsche),因为他的“重估一切价值”,就是要建立一种“差异哲学”,结束普遍性和共同性的长久统治。但是,一般来说,后现代主义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达、生活日益富足,人们的生活却失去了社会目标而变得虚无,传统的风俗、权威中心已悄然少见,世界随波逐流,漫无目标。到了60年代中期,建筑界展开了反叛现代理性设计的观念,反对现代主义纯功利对人所造成的冷漠,主张自主设计,赋予建筑以人文精神,使人与建筑达成一种自然并富有人性的和谐。这一时期的后现代主义,标志着一种与现代精英意识彻底决裂的内蕴,但这时候的后现代主义仍然仅仅是一种关于建筑和设计美学的观念,不是文学批评理论,也没有上升为一种广泛的哲学和社会思潮。在60年代末期70年代初这一任务很快被完成。1968年,随着代表后现代主义精神底蕴的解构主义的诞生和西方普遍的反中心权威的文化热潮的勃发,反现代的后现代主义和反文化的后现代主义相互指认,最终成长为国际性的社会和文化思潮(徐珂,2001)。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迅速扩展到社会工作领域,引发了许多学者对社会工作理论价值和方法等多方面的批判和解构。从而后现代主义开始与社会工作出现了历史的思想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