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瑞士雪朗峰事故中架空索道承载钢丝绳的破坏[外文翻译].doc

约16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分析瑞士雪朗峰事故中架空索道承载钢丝绳的破坏[外文翻译],附件c:译文1分析瑞士雪朗峰事故中架空索道承载钢丝绳的破坏m. zgraggen*, g. piskoty, m. faller, g. kovacs,g. ro¨ ssler, s. michel, g. oplatka and o. v. trzebiatowski1.绪论2.调查结果2.1 宏观检测和样本制备2....
编号:16-97312大小:2.12M
分类: 论文>外文翻译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qs_f5t2xd 发布

附件C:译文1

分析瑞士雪朗峰事故中架空索道承载钢丝绳的破坏
M. Zgraggen*, G. Piskoty, M. Faller, G. Kovacs,G. Ro¨ ssler, S. Michel, G. Oplatka and O. v. Trzebiatowski
1.绪论
2.调查结果
2.1 宏观检测和样本制备
2.2 金属断面检测
2.3 金相检测
2.4 腐蚀化学分析
2.5 微观分析
3.讨论和结论
4.参考文献
瑞士雪朗峰架空索道事故发生在2004年12月29日,对发生事故的“Mu¨rren-Birg”段绳索进行破坏分析,认定氢应力腐蚀裂纹是导致破坏的原因。这种在架空索道行业不为人知的破坏机理的先决条件建立在各种外部条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1977年周期性的更换绳索,由承载索与偏移的鞍座之间导致润滑不足,进而发生擦伤。摩擦和擦伤过程导致晶体组织结构的变化(摩擦马氏体),以及在钢丝绳表面产生鳞状擦伤花纹。摩擦马氏体的形成导致局部应力的改变(表面张力峰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腐蚀在隔离空气(真空),表面有缺陷的区域发生,产生扩散性的氢。氢优先在应力集中的点扩散,并导致材料变脆,产生晶间裂纹。调查结果立即以特别形式的训练教材发布给执照部门和架空索道操作员,是他们能用相同的方法适当的检验系统。预防性措施的细节评估还在进行中。

1 绪论
发生在2004年12月29日的“Mu¨rren-Birg”索道事故,根据目击证人的陈述如下发展:
在承载索1下的车厢中当时正在运送53名旅客上山,该承载索由承载索A和B成形。在上站房的索道工作人员突然听到断裂的巨响。起初并不知道发生声响的原因,架空索道停运,并在直升机上目测轨道。随后发现在距上站房约为60m的地方,承载索B上的第一层钢丝全部断裂(图1)。出于安全考虑,架空索道没有重新启动。车厢停在离上站房200m的地方,厢中的游客被直升机撤离。并委托EMPA专家调查此次事故的原因。为了恢复承载索,一段25m长的钢丝绳被回收,并送往专业人员实验室进行研究。破坏分析依照国际公认的规范和建议书进行。EMPA组由破坏分析,材料科学,架空索道技术,断裂力学,化学腐蚀和非破坏性检测方面的专家组成。著名的架空索道专家Gabor Oplatka教授,也作为外部顾问加入该项目。